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饲料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1.宏观环境的影响不稳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较严厉的宏观调控,未来一个阶段似乎也很难看到政策放松的迹象。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一季度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虽呈现小幅减速格局,但回落幅度都不大,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全年经济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消费市场开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如何摆脱这次危机?通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分析,指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我们知道,经济有"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可以说是经济的"需求侧",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投资、净出口被称作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消费作为其中之一,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制约,中国的居民消费率长时间偏低。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疑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显著特征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消费、投资、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除了金融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外,实体经济也出现了较大困难。我国投资、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非常巨大。而作为一个有7亿多农民的农村消费市场,必然对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08,(12):49-49
<正>2008年10月,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标志着赤天化以化肥为主业,煤化工和纸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已成雏形,三驾马车为赤天化实现2010年达到资产过百亿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有“三驾马车”,但消费是根本动力。由于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滞后,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所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促使农村消费成为未来5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拓农村市场、启动农村消费是建设新农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7):3-3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未来农产品生产形势及农业发展进行监测预警,对于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对于加速推进我国"四化同步"、推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以及提升我国在农业展望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中国饲料市场形势分析与未来10年展望》预计,未来10年中国饲料产量将缓慢增长,2023年将达到22 989万t,消费需求将稳步增长,饲料产品价格将温和上涨。《未来5年中国牛肉市场形势展望》预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内外挑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较 大的下行压力,尤其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三驾马 车中的出口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因此,消费和投资成为促经济增长,增加经济活力的必要选项。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增加我国居民消费和带动投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 台。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在告别短缺经济之后,消费促进生产更具现实意义。在当前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之际,消费的升级或降级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问题,更是人们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投资有刚性约束、出口受中美贸易战有重大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消费成为最重要、见效快的经济增长引擎。  相似文献   

11.
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投资的贡献率远远的高于消费的贡献率,造成了我国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现阶段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拉动农村消费增长对提升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却是投资。因此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是我们多年来宏观调控所企盼的目标,也是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达到的效果。而在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仍然十分可观;相对于政府消费而言,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总的来说,我国消费需求可持续性增长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传统的"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变化: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出口增长持续放缓,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财税、金融等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新型消费潜力凸显。从山东农村看,尽管农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挖掘农村这个大市场的消费潜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营造能消费、敢消费、会消费的氛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农产品销售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易门县调整完善县级外贸促进政策,着力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拓展东南亚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已初具规模。2015-2019年,全县累计出口农产品38.73万t,出口额5.7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县出口额的88%,东南亚市场份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96%。2019年全县出口农产品15.36万t,出口额3.10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据预测,按照人均每年消费面粉180千克计算,2005年我国将消费小麦1.2亿吨,大约折合面粉8300万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8%,专用粉的需求量将达到3200万吨。面对竞争激烈的面粉加工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空白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发展专用粉将会成为面粉企业的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当前面粉品种细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芸儿 《农村百事通》2009,(11):25-25
婚姻是所有人的终身大事,婚礼更是马虎不得,随着中国人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婚礼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婚庆市场越来越繁荣起来。一时间,新人的婚庆成为拉动众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婚庆消费也日益增长,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婚庆综合消费能力将  相似文献   

17.
都市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方式。它是大城市郊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传承农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当前,中国各地都市型农业竞相发展、各具千秋。从时间发展序列看,中国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都市农业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将在全国形成多个都市农业区域经济圈;都市农产品个性日益突出,市场消费高端化;都市农业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18.
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提"中国经济新常态。在11月的亚太经合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首次谈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点、机遇、战略措施等重要内容。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尝试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逻辑规律,在未来发展中采取哪些措施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水平不断提升,农用拖拉机深受农民欢迎,但是也给农机管理部门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是"黑车非驾"不断增加,农机事故有所抬头,令人十分担忧.据最近调查的情况表明,舒兰市"黑车非驾"分别占机车保有量和驾驶员的50%以上,尤其是手扶式拖拉机的黑车数量更是惊人,约占手扶车保有量的70%.上述情况主要原因:一是有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差,新购机车不按规定办理落籍手续.二是由于机车技术状态差,驾驶人员技术水平低,常年逃避年度检审.三是私下异地交易,转手倒卖机车,无牌、无证车辆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0.
还GDP以本义     
李斌  马军 《福建农业》2014,(2):38-42
<正>追求GDP增长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经济增长是否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否也在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然而,GDP高涨的背后,是各种问题的凸显。如今,我们还要不要继续追求GDP的高增长?国富了之后,如何解决民富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未来,我们如何在GDP与环境之间找到平衡?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管清友、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