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寒牧区一年生牧草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河北坝上高寒地区,用替代试验(相同密度400粒/m^2下5种播种比例,6次刈割)研究了燕麦(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燕6号燕麦(冬牧70黑麦)在混播种群落中其竞争力一直超过箭舌豌豆,箭舌豌豆处于竞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年生饲用作物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箭舌豌豆)混播草地5种播种比例3个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单播及其与豆科牧草混播的最佳刈割期应为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早期,豌豆(箭舌豌豆)下部豆荚全充满时期。  相似文献   

3.
对冬牧70黑麦、特高多花黑麦草以及二者混播组合在4个区域点栽培试验表明特高多花黑麦草单播产量最高,其次是二者混播产量,冬牧70黑麦单播产量最低;单播特高多花黑麦草草产量与二者混播草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单播冬牧70黑麦草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冬牧70黑麦、特高多花黑麦草以及二者混播组合在4个区域点栽培试验表明:特高多花黑麦草单播产量最高,其次是二者混播产量,冬牧70黑麦单播产量最低;单播特高多花黑麦草草产量与二者混播草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单播冬牧70黑麦草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冬闲田解决家畜冬春季饲草料缺乏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混播扁穗雀麦和光叶紫花苕,以分析不同刈割时期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显示:在12月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70%以上,产量最大;在3月初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50%左右最佳;在4月中旬刈割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低于50%最佳。从三次刈割总产草量来看,50%光叶紫花苕+50%扁穗雀麦的混播比例为最优组合,分别比光叶紫花苕单播高出31.19%~54.23%,比扁穗雀麦单播高出3.28%~21.45%。混播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是一种高效高质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年生混播草地生物量和品质以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单播和混播燕麦和箭Kuo豌豆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除蜡熟期、成熟期外、单播燕麦产草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燕麦50%+箭Kuo豌豆50%混播处理在蜡熟期、成熟期产草量最高。从开花期开始,各处理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P〈0.05)高于单播燕麦,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单播燕麦。燕麦蜡熟期和简明Kuo豌豆结荚期是饲草最佳刈割期。以燕麦2  相似文献   

7.
青海东部农区不同山地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证明,每公顷燕麦150—187.5kg、箭舌豌豆75—60kg的混播量均适于我省农区低、中、高位不同山地,其中以燕麦150kg、箭舌豌豆75kg的混播比例为最佳混播组合量,其鲜草产量比单播燕麦及箭舌豌豆分别增加28.3%和20.5%。在混播草层中,燕麦对箭舌豌豆起支撑作用,使箭舌豌豆在不同山地比单播株高平均增长15.6cm,在高位山地株高平均增长24.7cm。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陕西高海拔地区黑麦草与苜蓿进行混播种植栽培条件,通过不同播种时间对黑麦草与苜蓿混播种植下生产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品种的出苗时间、分蘖时间及返青时间等随着播种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其孕穗时间、抽穗时间、开花时间及刈割时间在8月中旬与9月中旬相一致,冬牧70黑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时间以9-10月,9月下旬较好;甘农9号苜蓿的出苗时间、现蕾时间、初花时间及头茬刈割时间随着播种时间的延长而延长,适宜播种时间以9月下旬较好;冬牧70黑麦草在3个不同的播种期株高和株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倒伏率均为0%,在9月中旬种植的黑麦草产草量性状最优;甘农9号一茬与二茬苜蓿亩均鲜草量和亩均干草量在3个不同的播种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9月中旬种植的苜蓿产草量性状最优。重要试验结果为陕西高海拔地区黑麦草与苜蓿进行混播种植栽培技术,提高饲草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绿洲区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适宜在新疆绿洲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品种进行混播,以期确定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的比例和最佳刈割期。通过观测,获取各个混播群落内各组合的产量、营养成分、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等系列参数,运用层次(AHP)分析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1T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例为5:5,刈割期在紫花苜蓿初花期)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CK1T2(单播,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和A1T2(混播比例为5:5,在孕蕾期刈割)综合评价较好,在绿洲区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一年生青刈禾 豆草混播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年生禾、豆草混播试验结果:(1)混播产量高,丹麦444与箭舌豌豆混播青干草产量达350.4kg/亩,较单播丹麦444提高19.2%;巴燕3号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产草量为单播的138.9%;(2)单播燕麦青干草产量,丹麦444是巴燕3号的214.3%;(3)混播青刈饲草粗蛋白质含量较单播提高1.9—3.5个百分点;(4)混播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1.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0,28(6):1768-1774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 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 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12.
豆科与禾本科绿肥饲草作物混播增肥及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四因素单形重心混料设计,对豆科与禾本科绿肥作物混播增肥改土效果及其混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混播为最佳混播方式,其用种量为箭筈豌豆75.0kg/hm2、毛苕子30kg/hm2、谷子20kg/hm2,在小麦扬花期撒播,鲜草产量可达36138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产34.6%、1.9%、156.3%;鲜根量可达3534kg/hm2,较单播箭筈豌豆、毛苕子、谷子分别增加81.4%、67.2%、28.9%。混播区较单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48~0.43g/kg,全氮增加-0.04~0.11g/kg,碱解氮增加2.1mg/kg,速效磷增加1mg/kg,全磷基本保持平衡,土壤容重减轻0.01~0.02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0.33%~0.66%。  相似文献   

13.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cv. ‘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茬次对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100%(R1)、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R2)、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R3)、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R4)与100%箭筈豌豆(R5)5个处理,分别于2017年1月4日(H1)、3月14日(H2)、4月21日(H3)和5月19日(H4)4个时期刈割,并采集0~20 cm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是混播草地主要土壤细菌群落。禾豆混播比例对土壤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刈割茬次对土壤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和物种丰富度指标(Chao 1指数)影响效果显著(P<0.05),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刈割茬次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影响了多花黑麦草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于1998年4~9月在华北农牧交错带承德市鱼儿山牧场进行不同播量、施氮量和刈割期对一年生燕麦与豌豆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比例间的产草量、粗蛋白、NDF、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播并麦产草量最高。说明混播组合中燕麦是高产的决定因素,随着豌豆播种比例的增加。粗蛋白南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则有所降低。在土壤不缺氮的情况下,施氮能对产草量、品质  相似文献   

16.
极端气候频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极端低温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影响着农业碳排放。土壤呼吸作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缺乏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冬季低温环境下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分析了土壤呼吸等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响应特征,发现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与油菜混作的土壤呼吸和根呼吸最大,种植紫云英可显著提高10 cm处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土壤呼吸和根呼吸显著降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显著提高,Q10值由0.31增加到1.19,同时改变了土壤呼吸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无秸秆覆盖时紫云英单作、紫云英与油菜混作的根呼吸比重分别提高了12.07%和8.15%;而秸秆覆盖下紫云英单作、油菜单作以及紫云英与油菜混作的根呼吸比重分别降低了28.55%、38.87%和24.80%。  相似文献   

17.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不同间作比例下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箭筈豌豆产草量影响较小:燕麦与箭筈豌豆按3:1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明显产量优势(P<0.05),2006和2007年间作燕麦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2.2%和16.8%;燕麦植株的含量氮提高了1.6%~6.8%;间作后茬复种燕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连作(P<0.01),其产量是连作燕麦的1.1~1.5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宁夏干旱区燕麦与毛苕子混播的最佳播种量,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五个毛苕子播种水平[33.0 kg·hm-2(YM1)、45.0 kg·hm-2(YM2)、57.0 kg·hm-2(YM3),69.0 kg·hm-2(YM4)和81.0 kg·hm-2(YM5)]与燕麦(播种量为120.0 kg·hm-2)混播,研究了不同播种量的毛苕子与燕麦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燕麦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YM1,YM2,YM3和YM5处理的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均高于燕麦单播,其中在YM2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12 424.24 kg·hm-2),较燕麦和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83%,63.18%;随着毛苕子播种量的增加,燕麦各器官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在YM3处理下燕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时在各混播处理中,燕麦在混播草地中处于竞争优势;除YM4外各混播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综合来看,当毛苕子播种量为45.0 kg·hm-2时与燕麦混播草地生产力提高效果显著,土地利用率最大,是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