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世鑫  李强 《新农业》2022,(20):65-66
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对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以及“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自愿型、村镇集体引导型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作用机理和对农民的福利效应也不尽相同。在各地实践中,土地互换、土地返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土地银行等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本文选取了当前农村流行的4种土地流转模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设立土地银行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较其他流转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未来应持续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0-253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农户土地转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农业风险的感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年流转租金和流转年限。[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在维护家庭经营稳定、维持农民耕种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的非农业收入受土地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土地转出后非农业收入增加,其非农业收入所带来的福利水平随之上升;(2)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受土地流转的影响极为显著,表现为土地转出后农业收入下降,其农业收入所带来的福利水平下降;(3)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有着显著影响,土地流转后其经济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更充足的资金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福利水平上升;(4)农户家庭的失业保障、住房性质、房屋现值、生活设备及娱乐设备的福利水平受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框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如东县农民土地流转前后的福利变化状况。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后农民福利水平有所上升,模糊评价值从0.452上升到0.469。但是总体上土地流转的农民群体的福利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土地流转后,除去农民的经济和环境状况福利有所恶化外,其生活保障、非农就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福利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回顾法、归纳法等对国内有关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中福利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者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功能性活动福利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对农户福利变化进行了测度研究,但是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以入股方式流转产生的福利变化效应定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土地租赁市场对促进农户收入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首先运用内生转换(ESR)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收入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UQTE)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GQR)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参与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如果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能够参与土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小。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缩小农户人均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外福利改进的判断标准和福利衡量方法,通过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对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农民因农地流转发生其福利的变化,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影响农民福利发生变化的因素及福利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得到,沉陷区土地流转为生态园的模式能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这为政府更好地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制定合理的沉陷区土地流转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政府土地流转补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全国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的改革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和福利状况。该文选取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和白云村,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作为评价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的主要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和CL权重法定量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后农户的主观获得感及福利水平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的入市模式对农户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促进作用;(2)入市后,流转收益低、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保障缺乏致使部分农户生活水平下降,农户福利主观感受降低。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稳定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根基。本研究利用运城市400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预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年限对农业综合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年限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综合效率;土地流转年限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价格和是否购买农机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影响家庭农场的综合生产效率,即通过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少购买农机服务,购买农机以实现自我服务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农户内部的农机自我服务水平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强于外包农机服务。因此,本研究提出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动态调整机制,激励农户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加大补贴力度、持续推进农机自我服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性匹配法,探讨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农户转入转出土地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农地流转具有收入效应,总体上提升了农户的收入水平,但对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存在差异。由此提出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义乌市142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能促进农户家庭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增加,但会使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总体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农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宅基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断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可以解放原本束缚于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源,使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收入得以提升。分析了土地流转是否会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影响路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土地流转影响农户收入的路径。将土地流转细分为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将农户收入细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此基础上,从转入转出2个角度提出“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农业收入”和“土地转出-非农就业-非农收入”这2条影响路径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比未流转户高12.41%,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促进了农业收入,土地转出促进了非农收入。(2)进一步发现土地转入是通过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户农业增收的,农业机械化在土地转入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26.13%的中介作用。土地转出通过非农就业推动农户非农收入增收的,非农收入在土地转出影响农户非农收入的路径中发挥了50.71%的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结论,从推动土地流转、形成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完善非农就业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非农就业情况以及不同基本社会保险选择是否会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基本社会保险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增加、非农就业程度提高会加剧这种流转意愿。农民参加不同的基本社会保险会对宅基地的流转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或新农保的“枷锁效应”下被锁定在农业经营生产中,从而抑制宅基地流转,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倾向于进行宅基地流转,结果正向显著。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说明非农就业时间的增加或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会缓解新农合或新农保对农民的“枷锁效应”。最后提出保障农户非农就业福利、注重农户劳动力转移质量以及关注农户与非农就业的相合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拥有土地价值、农业机械价值、是否困难户与到县城时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有工作稳定、劳动力健康、强关系、失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水平是降低的。基于此,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有序开展及农地流转助推农户福利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地城市流转后 农户福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1)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有所下降,其模糊评价值从流转前的中间状态值0.5 下降到0.376;(2)除居住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外,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参与自由及合理性和情感这5 项功能性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和参与自由及合理性这两个指标;(3)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夏区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农户福利水平显著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咸安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民幸福感、金融安全感、身份认同感三个角度考察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影响机制和主观福利效应,并利用江苏省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徐州三地46家资金互助合作社、45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参与资金互助合作显著增进了经济薄弱地区农民幸福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金融安全感,而对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当慎重看待合作的福利效应;加入控制变量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借贷资金发放时间、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水平和农户家庭收入也对农户主观福利产生了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稳步推进经济薄弱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构筑高效稳定的社会网络,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强化政府扶持和配套制度保障,提升农户整体福利水平,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田晓玉  卢青  周洁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36-15637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152户农户进行了调查,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背景、地貌类型、农民外出打工、家庭规模等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探讨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流转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博弈理论可以对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进行最优选择,中介组织作为隐性因子与承包方和农户共同成为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经济分析要素。[方法]研究运用在政府引导下承包方和农户扩展式动态博弈模型对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选择剖析,并对承包方、农户及中介组织的行为予以经济分析。[结果]交叉博弈得出承包方与农户行为选择的最优策略集为{高价承包,中介介入后的流转价格},将博弈树转换为期望收益的博弈矩阵加以验证;利润最大化印证了欠发达地区承包方高价承包行为与中介组织设立的必要性,农户的禀赋效应影响着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结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承包方高价承包时的利润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性农户和中介组织的长期配合方可实现三方共赢,期间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长沙县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探明农户对农用地流转的意愿偏好及自身需求和经农用地流转农户的生活保障水平。[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主体年龄与农用地流转因素成反比;农户人均收入更高,对农用地进行流转的意愿也更强烈;农户就业地越远,农用地流转比例越高;当地政府制度的执行并不明显,部分农户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许多农户实际对流转政策并不熟悉;随着生活保障的提高,多户农户将偏好于农用地流转;租金收取方式主要为交钱,其次为交粮食等;农用地流转途径主要为通过合作社,其次为私下商定、集体组织。[结论]农村农用地流转受当地市场机制不规范、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及农民自身需求未被尊重等方面影响,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被完善,农用地流转市场应当被规范,真正解决农户未来保障问题,规范土地流转管理。  相似文献   

20.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土地流转对不同农业机械使用方式的异质性影响,包括自有农业机械和租赁农机服务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农户的农机租赁费用比未流转农户高11.9%,自有农机总价值比未流转农户高21.73%。土地转入对农机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23.2%,对农户自有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54.9%。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和自有农机都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对自有农机总值的负向影响更大,但是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影响并不稳健。研究表明,在引导农户土地有序流转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