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逐年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浙北一处中产单季稻田连续开展4年(2013—2016)的田间试验。试验包含三个处理:CK:对照(无任何水稻秸秆或生物质炭还田);RS:水稻秸秆全量还田(8 t·hm~(-2)·a~(-1));RSB:全量水稻秸秆炭化还田(2.8 t·hm~(-2)·a~(-1))。收获期测定水稻株高、籽粒产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碳(TC)、总氮(TN)、有效态营养元素P、K、Ca、Mg、Zn、Al、Fe和Mn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全量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SB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籽粒产量(P0.05),且增幅大于RS;RSB能明显提高土壤TC、TN、有效态P、K、Ca、Mg含量,降低过量有效态Al、Fe、Mn含量;RSB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秸秆生物质炭间接增强了土壤C、N元素及速效养分的累积;RSB增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TC、TN、有效态K、Mg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Al含量的降低。逐年全量秸秆生物质炭化还田持续增产增肥效果显著,是稻田生态系统极具潜力的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油菜秸秆还田后水稻总粒数、成穗率、千粒重提高,稻谷产量提高7.5%;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孔隙度提高,容重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稻秸秆在秸秆腐熟剂作用下的还田效果,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开展水稻秸秆还田腐熟剂效果试验,评价其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泰谷生物腐熟剂,有助于加快水稻秸秆腐解、释放养分,对促进水稻增产、促进土壤肥力增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早稻秸秆还田方法,稻秆分解腐熟速度慢,影响了晚稻耕作和插秧。为探索秸秆还田方法,特开展了应用秸秆腐熟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秸秆还田,早稻秸秆还田加施腐熟剂的产量平均增加13.8%。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与不还田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0.2%~7.0%。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分别增产12.4%和17.9%。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处理有机质分别提高了1.2 g/kg和2.1 g/kg,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6.5 mg/kg和24.7 mg/kg。  相似文献   

6.
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在紫云英-双季稻(T1)和油菜-双季稻(T2)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以T1处理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T1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茎鞘转运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早稻的结实率以及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秸秆炭化制成生物炭还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室外 盆栽的方式,以大豆为目标作物,设置5 个生物炭还田比例,研究了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 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炭化秸秆还田量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但其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土壤和作物对高还田炭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还田质量比为30% 时具有最强的氮磷保留缓释能力和最高 的作物生物量与产量,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土地除了给人们提供粮食,当然亦提供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何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把远远大于粮食产量的秸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服务人类,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炭化还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情况,增加作物产量,还能解决秸秆焚烧难题,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量以及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等对作物的产量影响进行了概述,为农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的水稻会产生大量的秸秆, 秸秆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急需解决。作为农作物副产品,水稻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合理的利用水稻秸秆,不仅能够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改善土壤质量,降低化肥的使用,还能解决禁止秸秆焚烧问题,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因此水稻秸秆的充分利用是解决当前问题最根本的途径[1-2]。本文主要对前人研究的水稻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还田方式、秸秆还田量以及配套的栽培措施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资源。同时概述了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水稻秸秆充分利用、化肥减施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秸秆还田、灌溉方式及二者结合的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展望了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迟,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的下降过程及速率有差异;1/2量平铺处理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保持;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影响,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含水量也就越大,且变化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年两地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下茬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水稻秸秆低留茬还田量不超过200 kg/666.7 m2,能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秸秆高留茬还田量以300~450 kg/666.7 m2为宜,超过450 kg/666.7 m2会影响下茬水稻苗期生长,容易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T1)、秸秆粉碎行间覆盖还田(T2)、秸秆发酵翻压还田(T3)、秸秆炭化还田(T4)。研究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T3>T4>T1>T2>CK,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是T3处理最高。【结论】秸秆发酵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叶面积,增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较好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开展秸秆还田肥效调查,摸清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情况,以及提供作物氮、磷、钾等养分情况,为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最佳方案。[方法]试验设置7个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方案,考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后施纯氮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00.90 kg/hm~2。[结论]秸秆还田后配施315 kg/hm~2氮能满足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需要,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连续2a进行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堆腐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秸秆堆腐还田土壤全年作物产量增加了4.1%~5.6%,有机质含量增加0.9~1.5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2~5.6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1.3~2.3mg/kg,容重降低0.07~0.13g/cm3。  相似文献   

18.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虎  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99-1399,1401
连续2年进行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堆腐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1.1g/kg,容重降低0.02~0.1g/cm3,速效P含量增加1.5~5mg/kg,速效K含量增加3.5~14mg/kg;全年作物产量增加了1.4%~22.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当前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在0-9 000kg/hm2时,产量表现出随秸秆用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用量在9 00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呈迅速递减的趋势。建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分解,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秸秆半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两种方式对后茬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半量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