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啄羽在番鸭饲养中多发生在鸭子迅速生长的4~8周龄;6周龄前以啄食体羽、尾羽为主,6周龄以后则以啄食翼羽为主。啄羽的发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发生,若未及时制止,则很快可波及全群。现将本人多年观测概述如下:1致发因素及防制1.1营养物质缺乏所致1.1.l缺乏含硫氨基酸(主要是眈氨酸与蛋氨酸)引起的啄羽,通常发生在育雏及幼鸭阶段采用全价料饲养而当鸭子进入5~8周龄时,由于日耗料明显加大,饲养者突然改变饲料,人为地降低了口粮中所需氨基酸的含量,使正进入迅速长羽阶段的鸭子正常的生长速度突然受挫。为维持迅速长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啄羽原因 引起肉鸭发生啄羽恶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 ,鱼塘众多 ,养鸭业发达。但是 ,长期以来 ,肉鸭的啄羽癖常有发生 ,有的养殖场发病率达 90 %以上 ,极大的影响肉鸭的生长、发育 ,延长上市时间 ,增加饲料消耗 ,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正确认识该病的发病原因 ,进行科学的预防 ,可有效的减少该病的发生。1 啄羽癖发生的原因1 1 品种、生长阶段及季节快大型肉鸭 (如樱桃谷、北京鸭等 )发生啄羽癖的机会大 ,地方麻鸭较少出现 ;品种不纯 ,个体生长发育不均匀 ,以大欺小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 ;该病初发于中鸭期 ,新翅羽刚长出时是发病的危险期 ,如果此阶段发…  相似文献   

4.
啄癖是禽的一种代谢机能紊乱性综合征。禽表现有啄食异物的癖好,如啄羽、啄肛等,多见于饲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啄癖往往首先在个别禽发生,以后迅速蔓延。引起肉鸭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饲养密度过大(尤其是网上圈养),运动量不足;饲料成分单一而造成蛋白质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料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5g,料肉比低0.3,死亡率降低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择4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科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3g(P<0.05),死亡率降低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养鸡中,常见一些鸡发生啄肛、啄羽、啄趾癖,特别是雏鸡和初产母鸡易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给养鸡户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致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发生,使鸭群变得骚动、损伤和食欲减退,严莺影响鸭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走访肉鸭养殖场的过程中,经常发现24~35日龄的肉鸭在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背后部及羽翅尖部羽毛被鸭群中一只或多只鸭啄击,造成被啄处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轻者造成胴体品质下降,重者造成被啄者致伤或致死,严重影响肉鸭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1啄羽原因1.1环境条件差如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过热、过湿,圈舍通风不良,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鸭群耐受程度,光照过强,光线明暗分布不均等。  相似文献   

11.
进入冬季以来。养殖户对肉鸭啄羽现象反映明显增多。通过对肉鸭养殖户的现场调查了解,分析造成冬季啄羽增加的原因如下。供广大用户参考:1冬季肉鸭啄羽增多原因1.1环境恶劣引起进入冬季以后。考虑鸭舍的防寒、保暖因素,养殖户都要加大肉鸭的放养密度,对圈舍采取密闭方式以减少空气流量,限制鸭下水。这样一来,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鸭的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过于潮湿、NH 3和CO2浓度蓄积超过鸭群忍受程度等都能诱发啄羽。众所周知,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肉鸭也不例外。鸭新生管羽很嫩,根部带血,初生时皮肤发痒。如果…  相似文献   

12.
鸡群中发生啄趾、啄羽、啄肛等这些情况统称为啄癖,其中啄肛最易发生,危害最大,常将肛门周围及泄殖腔啄得血肉模糊,甚至将肠管啄出,被其它鸡吞食,造成鸡的伤害。有啄癖的鸡常因吞食大量羽毛等异物造成嗉囊阻塞直至死亡,同时同群造成应激反应,影响鸡的生产能力,给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弄清鸡啄癖的原因及防制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肉鸭啄羽常造成毛稀,毛根毛囊出血,同时还导致肉鸭变得骚动、损伤、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正常鸭群饮食休息。肉鸭啄羽的原因很多,因此发生该现象后要认真查明原因,对症防治,减少因该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1症状蛋鸭啄羽表现为鸭与鸭之间互啄、几只鸭同时啄一只鸭或鸭自啄。啄羽可造成鸭只羽毛蓬乱、脱落,皮肤出血、破损,严重时可导致蛋鸭消瘦、贫血,衰竭而死。啄羽造成脱肛时,蛋鸭肛门周围绒毛湿润,有时从肛门内流出白色或黄色的液体。随着病情的发展,脱肛鸭输卵管连同泄殖腔一同脱出肛门外,时间稍久,脱出部分由红变紫并水肿,接着脱出部脱水、溃烂,并散发腥臭气味。病鸭行动迟缓,不愿活动,常作蹲伏姿势。如治疗不及时,脱出部可能出现坏死。2预防2.1鸭场内增设戏水池或在鸭场旁堆积适量沙子,为鸭提供自洁条件,以减少鸭虱感染。  相似文献   

15.
肉鸭啄羽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走访肉鸭养殖场的过程,经常发现24~35日龄肉鸭在生长新羽毛或换小羽毛时,背后部及羽翅尖部羽毛,被群体中一羽或多羽鸭啄击或是自啄,被连根啄出后的羽毛常常被吃掉,造成被啄处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皮肤撕裂,轻者造成胴体品质下降,重者造成被啄者致伤或致死,严重影响肉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销售.  相似文献   

16.
自啄羽毛或互啄羽毛,是肉鸭养殖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常常导致背部和翼部羽毛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既影响肉鸭的生长发育,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又会破坏产品的成品率,严重降低经济效益。生产上要根据发生啄羽的原因,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散养方式的增加,蛋鸡啄羽率也随之上升。但对啄羽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依据低死亡率的禽种改良和天然养殖条件的提供,可降低啄羽和同类相残行为的发生率。下一步将把这些发现转化为蛋鸡商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
啄癖症又称异食癖,根据啄食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啄羽癖、啄肛癖、吸蛋癖、啄趾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  相似文献   

20.
啄羽行为发生于雏鸡啄食和拔抽其他禽类的羽毛时。这种行为会毁坏禽类的羽毛,甚至可能导致自相残杀。啄羽行为由遗传的、营养的、社群的和环境的原因导致,在生产中需要查明原因,对症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