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文平 《农业与技术》2014,(3):61+63-61,6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长期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田退化、沙化等问题;对地表作物残茬进行处理、播种之前进行深松或者免耕,之后进行合理的施肥,不同的阶段需要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结论:发展保护性耕作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作业成本,进一步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受大气候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干旱、土壤沙化、退化严重,造成粮食严重减产,现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粮食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该文对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的作用,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通过少耕、免耕、深松、残茬管理和化学除草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以及土壤沙化现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制度.实行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统筹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环保型对保障“十二五”时期全市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聊城市耕地退化的资料,筛选评估指标,再逐项进行经济损失计算,并根据研究的状况展开讨论。结果表明: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问题依然严重;耕地污染与土壤沙化问题已经对该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农业耕作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较高,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地沙化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土地沙化是非常严重的。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有18.2%的土地出现沙化。土地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主要包括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砍伐树木、薪材、滥挖药材、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的采矿)。土地沙化常常导致自然灾害、土地贫瘠、生产力降低,破坏农业的正常生产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导致经济的贫困化。采取措施治理土地沙化是非常重要的。其措施包括保护天然植被、控制裁畜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农村节能、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保护耕作的区域战略与技术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了河北省与土壤耕作有关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指出河北省推广保护耕作应以解决区域性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主要出发点, 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频繁遭受黄河水患的开封境内沿黄州县的土质相继出现沙化或碱化,耕作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受到深程度制约.沿黄居民对作物种属的适应性调整和选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在总体上改变农业发展的颓势.  相似文献   

8.
<正>旱作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节水和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类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缺少涵养水源的植被,土质沙化严重,降水贮存不住,加上传统耕作方法对耕地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对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研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推广有很强的必要性。此文分析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提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照《平凉市崆峒区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为目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合理确定符合崆峒区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模式,大面积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农业综合生产的新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优点。自2013年崆峒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遵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在崆峒区的草峰镇、白庙乡和寨河乡,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监测,取得了详实的科学数据,对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分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建立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