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报刊具有教材不具备的崭新特点,把英语报刊用于高职院校的泛读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利用英语报刊进行泛读教学还应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等六对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语报刊的阅读材料来源丰富,语言通俗、鲜活,内容真实有趣,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英语报刊的标题是"文眼",它用最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了解了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就会在阅读英语新闻报道的第一时间,排除阅读标题的语法障碍,很快从标题中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英语报刊的新闻导语按内容展开的方式分为直接式导语和延缓式导语,学生注重导语行文语言并熟悉要点,有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英语报刊新闻篇章的结构主要有倒金字塔结构和解释性报道,只要学生熟悉篇章结构,就能迅速抓住重要信息。英语报刊中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不断涌现,然后流行于世,学生经常阅读,能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领会词汇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刘亚东 《河南农业》2012,(16):57-58
报刊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英语报刊文章都是用地道的本族语书写出来的,阅读英语报刊新闻标题是我们学习阅读英语报刊的第一步。从报刊新闻英语标题的特色和理解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新闻英语标题的五个特征和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思羽 《河南农业》2014,(12):29-30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亦显得尤为重要。开设"英文报刊阅读"课程,进行英文报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最可能和直接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报刊教学在各高职院校也尚未真正普及。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对英文报刊阅读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影响的研究(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形成英文报刊阅读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影响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对实验中后期的学生进行访谈及对实验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得出实验结论。最后,综合问卷调查结论和实验结论,从而最终得出研究结论:英文报刊阅读有助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和对比阅读教学法是《英文报刊选读》课上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分析了英文报刊选读课开设意义及现状,以及合作学习和对比阅读法应用于《英文报刊选读》课的教学实践效果:能迅速解决词汇障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感悟力、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横向技能,旨在使学生能够从这门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有限从而影响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一情况,本从英报刊阅读的益处、选材及方法等三方面论述,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就此进行试验的结果,得出以英报刊阅读带动学生其它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郭亮  龚轶 《现代农业科学》2008,(12):166-167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的使用较为频繁,在阅读英文报刊中了解委婉语的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分析了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4个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为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合作竞赛"为试验策略,探究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实验前测成绩,实验班的阅读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的低10%,及格率比对照班的低14.2%。实验后测成绩,实验班的英语阅读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高12.3%,阅读及格率与对照班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班的总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高7.7%,及格率比对照班高5.3%,表明"合作竞赛法"的英语文学阅读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对照班学生的总成绩高分比例仍比实验班高1.3%,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对照班的高分学生能自觉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合作竞赛法"的英语文学阅读活动显著提高了学生英语的阅读、写作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与就业需求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教育环境,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融合,侧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泛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诸如词汇、语法、写作、听力等英语技能提高有显著影响。英文报刊作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阅读信心,拓展视野。把英文报刊阅读融入到大学泛读教学过程中是合理的、可行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开放教育中的报刊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理解报刊新闻英语的能力被视为成人教育中成功习得英语的必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讨论成人学生在报刊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尝试进行报刊英语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的<英语新闻报刊导读>课很有必要.该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阅读真实英语报刊文章的能力.文章从该课程的定位与实施、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农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以读促写英语教学模式,把写作与阅读深度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农业生产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训练,因为英语阅读训练的内容也是包括在素质教育内的,并且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弱就代表了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巧进行阅读理解的水平,并且在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进行英语自学,所以说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也主要围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合理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辅助的《英语新闻报刊导读》课很有必要。该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阅读真实英语报刊文章的能力。文章从该课程的定位与实施、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媒体语言是传播者在语境中用于表达特定意图的话语,直接或间接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在阅读新闻英语时,应树立批判性话语分析观,掌握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特点和规律,揭示促成特殊的语言使用的各种作用力,最终训练学生透过语言表象去解读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媒体真意和深层次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应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英语阅读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语义为单位阅读,以整篇文章为单位阅读,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者对所阅读文字的背景文化知识的亲密度会影响到英语阅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以测试文化亲密度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将学生以文化亲密度高低为标准分为四组进行试验。发现英语阅读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与背景文化知识的亲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开展阅读活动对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起相得益彰作用的还是加强学生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加深学生阅读英语的亲近度和亲密度,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只注重词汇与语法的学习,而最近流行的篇章教学模式又过度强调篇章的结构分析而忽略语言知识的传授,这都不符合英语阅读的规律和目标。综合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对以上两种模式的兼容和补充,它既注重通篇理解能力又重视语言难点的掌握,并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为侧重点,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积极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孙旭光 《河南农业》2012,(24):16-17
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有效输入和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首要手段,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