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生态系统各级营养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传粉昆虫和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健康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来进行寄主定位,而被植食性昆虫为害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则对植食性昆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防御功能。对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继而筛选出吸引或者趋避害虫以及吸引天敌的有效成分,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介了收集植物挥发物的几种方法,并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萃取、蒸馏、吸附剂吸附、电子鼻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薄板类中密度纤维板动静态弹性模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和产卵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杜家纬,2001).薄板类中密度纤维板的弹性模量(MOE)是表征其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传统都是采用简支静曲测试方法,该方法过程繁琐、消耗时间长(赵仁杰等,2003;Ross et al.,1998).依据振动法测定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过去几十年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Moslemi,1967;Ross et al.,1994),测定结果显示振动法测得的力学性质与传统静态弯曲测得的弹性模量间有非常好的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3.
寄主植物、地理距离、农药胁迫、生境片段化等是影响种群遗传结构和进化的重要因素(Harrison etal.,1996;Hutchinson et al.,1999;Knutsen et al.,2000;罗育发等,2006;褚栋等,2008)。许多有关昆虫与植物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植食性昆虫具有通过缩小或扩大其寄主范围或转移到新寄主上的进化潜力(Via,1990),这种现象可能使种群间产生完全的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挥发物在植食性昆虫寻找寄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采用动态顶空取样法采集健康、机械损伤和受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危害的蒙古栎Quercus mogolica干部的挥发物,通过气质联用仪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受栗山天牛危害的蒙古栎干部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都比健康木的有所增加.由于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的增加,更易被植食性害虫所识别,为植食性昆虫的生物测定和引诱剂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4种含笑叶片提取物对大豆油的抗过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开跃  樊亚苏  李晓储  杨静 《林业科学》2007,43(11):157-162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含笑属(Michelia)树种是一类芳香植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对含笑叶片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明军等, 2004).在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面,国内外都有大量报道(Deepa et al., 2006;Singh et al., 2006;Kosar et al., 2003;Bartolome et al., 2004).Puertas等(2005)从2种木兰科植物中提取出抗氧化物质,测定其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家榆为试验对象,分析挥发物的组分与日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家榆的挥发物共有24种化合物,包含有醇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等。挥发物的释放存在昼高夜低的现象,在上午时释放量会迅速增加,到中午达到最大,然后在下午、晚上逐渐减少;在由明转暗时,挥发物的释放有一个短暂的爆发。挥发物的日夜释放节律与害虫天敌的活动规律相符,可能是植物发挥主动防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赵冬香,2004).  相似文献   

8.
变温层积处理诱导肉苁蓉种子的萌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关于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过程化学信号调控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Bouwmeester et al.,2003;胡飞等,2003;2004;Matú(s)ová et al.,2005;Bais et al.,2006).目前,普遍认为寄生植物种子萌发需要有寄主释放特定化学信号物质的诱导(胡飞等,2004;宋文坚等,2006;Matú(s)ová et al.,2006);除此之外,在化学信号物质诱导之前,寄生植物种子还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湿热预培养(Song et al.,2005;宋文坚等,2006;牛东玲等,2006).  相似文献   

9.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林业科学》2008,44(3):156-161
在植物的性状中,种子大小处于中心地位(张世挺等,2003),种子大小对物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产生一系列影响(Thompson et al.,1998;Moles et al.,2003;Howe et al.,2001;Xiao et al.,2004;Pearson et al.,2003;Tungate et al.,2002;Christie et al.,2003;Rodríguez-Gironés et al.,2003;Tumbull et al.,1999;Tsuyoshiet al.,2001).种间种子大小变异被认为是种子大小变异的中心问题(Haig,1989;Silvertown,1989),因此,从植物区系组成的角度比较种间的种子大小是种子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Fenner,2001),它对深入认识一个地区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保护和合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芽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是植物体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植物树冠形成的基础(魏媛等,2010).芽的萌发预示着冬眠结束和生长开始(Yakovlev et al.,2008),并影响着许多过程,以及各种动物行为(Wesolowski et al.,2006).因此,乔木芽萌发、芽的时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机制,对于理解乔木的许多季节现象非常重要,对于制定物种管理方法(Akamine et al.,2007)及探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具有重要价值(Wesolowski et al.,2006;Rohde et al.,2011).植株树冠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芽在植物上的着生位置、排列和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11.
非寄主挥发物对针叶树小蠹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绿叶气体和非寄主树皮挥发物等的研究基础、小蠹虫对非寄主的回避、影响挥发物释放的因素、非寄主挥发物的采集分析、生物测定方法和非寄主挥发物作用的生态学及进化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小蠹虫能在混交林中找到寄主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非寄主挥发物在针叶树小蠹虫的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影响松果梢斑螟寄主选择的植物挥发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与健康果和虫害果相比,针叶挥发性萜类的特异成分为α-蒎烯、乙酸龙脑酯、莰烯、β-蒎烯、对-薄荷-1(7),3-二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幼虫选择和趋向试验表明: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油松球果而不选择华山松球果;在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试验中,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虫害球果.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 μg·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均比较敏感.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20:00-4:00,与其羽化、交尾、产卵期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搜寻定位寄主及食物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油茶 (Camellia oleifera)果实中是否含有引诱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取食的特定挥发性化合物,研究 利用 GC-EAD 测试了油茶果实挥发物对油茶象甲的触角电位反应,通过 GC-MS 数据库对活性挥发物进 行鉴定,并采用 Y 型嗅觉仪测试了油茶象甲对活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 15.05、19.30、 21.97 和 22.79 min 4 个出峰时间点的物质能够引起油茶象甲较强的触角反应,经过质谱鉴定和标准品比 对,确定在 15.05 和 19.30 min 出峰的物质分别为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Y 型嗅觉仪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0.1 和 1 ng/μL 浓度的正十八烷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1 ng/μL 的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具有较强的 引诱作用。研究确定了正十八烷和油酸酰胺对油茶象甲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嫩梢枯萎,球果干瘪,影响油松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袁荣兰等,1990;姚远等,1996),特别是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受害最为严重.松果梢斑螟可与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一起危害油松球果,在油松良种基地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李新岗等,2006;2007).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有7.6%的卵产在苗上.在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中,幼虫偏嗜健康植株,这与成虫偏嗜选择健康植株产卵是一致的.雌成虫对于β-罗勒烯、月桂烯和3-蒈烯,雄成虫对于莰烯和0.01,0.1,0.2,0.5μL·μL-1的叶醇均表现出负趋性,β-蒎烯、S型α-蒎烯在低含量时对雌雄成虫均具有诱引作用,高含量时则表现出驱避作用.R型α-蒎烯、水芹烯、莰烯和3-蒈烯对幼虫有诱引作用,月桂烯则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选择及与挥发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短枝富士、乔纳金、腾木1号,平均选择率均在60%以上;对首红的最弱,平均选择率仅为56.75%.珊夏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E-3-己烯-1-醇、甲酸己酯)的相对含量(14.74%,9.52%)均多于其他品种;首红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的相对含量(16.37%,10.27%)均多于其他品种.初步确定,E-3-己烯-1-醇、甲酸己酯可能是对苹果绵蚜有较强引诱作用的重要物质;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不是引诱苹果绵蚜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烯0.0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的落叶松苗上的平均每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5.63枚和5.21枚,喷施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枝时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3.13枚和3.33枚。  相似文献   

19.
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和日本龟蜡蚧诱导柿树挥发物对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的吸引作用.结果显示:7月份当日本龟蜡蚧处于若虫阶段时,它的危害并不能诱导柿树对瓢虫的吸引;相反,用茉莉酸甲酯处理过的柿树表现出对瓢虫明显的吸引,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在MeJA处理后的8 h(当天15:00)和24 h(第2天早7:00)达到高峰期,其对瓢虫的吸引率分别为78.2l%和73.42%.通过GC/MS分析,从MeJA处理的柿树和对照中共检出4类17种化学成分.2[10]一蒎烯和柠檬油精是在处理柿树中新增加的成分.另外3种萜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α-蒎烯最为明显.这些挥发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柿树吸引瓢虫的原因.根据对化学成分的分析,选择单组分柠檬油精和α-蒎烯来验证它们对红点唇瓢虫的吸引力.结果证明,两者对该瓢虫都有明显吸引力,在浓度为1×10-4和1×10-5g·mL-1时的吸引率分别为78.95%和75.61%.因此认为,MeJA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转导分子用于诱导寄主植物释放挥发物,提高对蚧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此外,发现萜类化合物在一天中的波动变化.直到MeJA处理后的8 h,6种萜类物质的含量都增加,但到了12 h,只检出α一蒎烯其含量为0.87%.然而到第2天早上7:00,所有6种萜类化合物又都重新检测到,其中α-蒎烯甚至达到了73.0l%.  相似文献   

20.
采用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仪,研究羽化初期川硬皮肿腿蜂对花椒挥发物、花椒虎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诱导的学习效应,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不同浓度花椒挥发物的行为反应,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羽化期经历10g·mL-1花椒枝条挥发物诱导的川硬皮肿腿蜂对味源的行为反应率最高,达到66.67%,与其余9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次是羽化期经历10g·mL-1虫粪木屑挥发物诱导的肿腿蜂,其对味源的行为反应率为64.44%,而经历0.01g·mL-1花椒枝条与虫粪木屑挥发物诱导的肿腿蜂反应率最低,表明经花椒挥发物和花椒虎天牛虫粪学习处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防治花椒虎天牛有正面影响,且花椒枝条挥发物在同类因素中对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有最突出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