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养牛业,寻求和探索秸秆的多种处理方法,几年来,我们在大力推广氨化秸秆的同时,又积极推广了利用纤维素酶作为添加剂处理秸秆,并在辽宁省彰武县前福兴地乡西二老屯对纤维素复合酶添加剂处理秸秆与氨化玉米秸秆饲喂西杂一代牛进行了增重与饲料效应试验。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介绍如下;1.试验方法。选西杂一代18~24月龄的牛60头,随机分成3组。试验一组饲喂纤维素复合酶添加剂半于贮玉米秸,试验二组喂氨化玉米秸,余下的为对照组,喂切碎的玉米秸。试验前,全部牛只均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秸秆饲料制作与饲喂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秸秆饲料,是利用纤维素复合酶作为添加剂,将切短的秸秆放在密封的容器里(半于贮窖、半干贮池、半干贮塑料袋等)中贮藏,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秸秆变成质地柔软,具有酸香气味.适口性好的优质半于贮秸秆饲料。现将其制作技术和饲喂效果,简要作一综述。1原理及作用特点纤维素复合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作用特点是能崩溃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充分释放出来.为动物消化吸收;还能将饲料中的半纤维素分解为双糖和斗精;能水解半纤维素降低溶解后食库粘度.从而利于动物消化道内外源酶的扩散.加强营养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贮、氨化玉米秸与玉米秸喂夏杂牛的增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贮、氨化玉米秸与玉米秸喂夏杂牛的增重试验辽宁省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张秀春王树彩谢明辽宁省朝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李彦春秸秆微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为了更好地了解经过微贮、氨化和未经处理的玉米秸,对草食家畜牛增重的实际效果,以及三者之间的效益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氨化秸秆饲料在冬季对水牛的饲养效果,1996-12一叨~1997-02一兀日,我县畜牧局在独山县基长镇麻银村进行了氨化稻草与干稻草饲喂本地水牛的试验。时间m天,水牛m头,体重在250~ANkg,年龄3~4岁;试牛分为两组,每组30头,均经过预试驱虫、预防注射;氨化秸秆为当地稻草切短为3~scrn,加人7%的尿素(赤天化生产,含N>扬%)氨化处理。试验组每天每头牛饲给氨化稻草匕哈,米糠1.skg;对照组每天每头牛饲给干稻草15kg,米糠1.skg,保证饮水。30天称重1次。结果,试验组水牛头均增重z@g,对照组水牛增重为一sg。经生物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本地水牛12头,分为三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秆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喂氨化玉米秸,对照组直接饲喂未氨化玉米秸,经过两个短期育肥,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1,II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对照组提高524.43%和345.77%,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添加剂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纤维素复合酶作为半干贮添加剂观察其对半干贮饲料质量,二次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提高了半干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粗纤维含量下降,改善了品质和适口性,获得了色,味嗅,质地及完好率均属上乘的优质半干贮饲料,并可抑制霉菌生长,防止腐败和延缓二次发酵,提高了半干贮饲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而新研制的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添加剂,效果好,成本低,无毒无害,使用方便,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7.
氨化、微贮秸秆饲喂鲁西黄牛不同增重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小麦秸、玉米秸经氨化、微贮处理后进行饲喂鲁西黄牛增重肥育试验。30头供试牛随机分成6组,分别与饲喂未处理秸秆牛进行对比,其结果为:氨化小麦秸组、氨化玉米秸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931kg、1.012kg;饲喂微贮小麦秸组、微贮玉米秸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985kg1、.064kg;小麦秸对照组、玉米秸对照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684kg0、.708kg。小麦秸和玉米秸经氨化或微贮处理后增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氨化处理组与微贮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价进行分析,60d试验期结束,期内每头每日获利:小麦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2.103元、2.665元、0.806元;玉米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2.279元、2.960元、0.819元。玉米秸秆微贮后饲喂鲁西黄牛经济效果优于小麦秸秆的氨化、微贮,更优于未处理秸秆,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地水牛12头,随机分成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试验Ⅰ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对照组直接用未氨化玉米秸饲喂。经2个月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44.21kg;Ⅰ、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59.84%,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乌江流域,当地山区农户历来都有养牛的习惯。但长期以来,采用有啥喂啥的常规饲养方法,其饲料单一、饲养技术落后、饲养周期长、增重慢、效益低下。本试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多项实用技术配套实施,以探索在农户生产条件下不同日粮水平,对西×本杂交牛的增重效果及养殖效益,为农户提供有益的借鉴。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牛选择年龄在1岁左右、体重相近的西杂一代公牛8头,随机配对分为两组,试验、对照组各4头。1.2试验选择两个营养水平,分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经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再补饲全价颗粒精料…  相似文献   

10.
选本地水牛12头,分3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喂氨化玉米秸,对照组直接饲喂氨化玉米秸,经过2个月短期育肥,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24.43%和345.77%,差  相似文献   

11.
选择改良去势公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照组),进行70天育肥试验,比较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玉米秸饲喂肉牛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牛增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之间牛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麦秸不同调制方法对肉牛育肥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草食家畜,降低饲料成本,在麻城市种群畜场利用氨化,微贮麦秸对舍饲条件下的西杂一代公牛进行育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微贮麦秸+混合精料)平均日增重为1.116kg,试验Ⅱ组(氨化麦秸+混合精料)平均日增重为1.092kg,对照组(麦秸+混合精料)平均日增重为0.815kg,试验线平均增重与对照线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料,1995~1996年作者在山西吕梁地区用微贮饲料(黄干玉米秸)饲喂60头试验牛,对照组60头牛所喂黄干玉米秸未作任何处理,育肥90天,精料由玉米粉56.1%,麸皮21.4%,棉籽饼20%,食盐0.5%,矿物质及其它添加剂0.3%组成,两组牛精日喂量均按平均体重的1%分两次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为0.893kg,对照组为0.65kg,试验组增重提高72.8%,两组牛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加工与处理的玉米秸秆饲喂肉牛增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淘气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5):14-16,19
将玉米秸秆揉切加工经氨化、微贮、青贮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肥育试验。对照组牛喂自然风干揉碎秸秆。40头供试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对比,其结果为:喂青贮秸秆组头日均增重1073g,喂微贮秸秆组头日均增重986g,喂氨化秸秆组头日均增重931g,对照级夹 日均增重684g。青贮组与微贮组、氨化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微贮组与氨化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贮组、氨化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将各组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场价格进行分析。60天试验期结束,青贮组、微贮组、氨化组、对照组平均每头获利分别为124.86元、92.21元、90.52元和23.54元。玉米秸秆青贮处理后饲喂肉牛,优于秸秆微贮和氨化,更好于干秸秆,且操作简单,适口性强,饲喂效果明显,在广大农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氨化麦草喂牛,在国内外已有报导。为了继续探索氨化麦草喂牛对增重的影响,1989年我站在白水县雷牙乡东方城村进行了饲喂氨化麦草对生长牛增重的试验。一、材料选择与饲料配方及氨化麦草的制作1.材料选择在该村选用秦川牛杂交一代12头、年龄1岁左右、体重相似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许腾 《畜牧与兽医》2005,37(9):31-32
将小麦秸、玉米秸经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小尾寒羊进行增重肥育试验。30只供试羊随机分成6组,分别与饲喂未处理秸秆羊进行对比,其结果为:氨化小麦秸组、氨化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69 kg、0.196 kg;饲喂微贮小麦秸组、微贮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73kg、0.200 kg;小麦秸对照组、玉米秸对照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48 kg、0.150 kg。小麦秸和玉米秸经氨化或微贮处理后增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氨化处理组与微贮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价进行分析,60 d试验期内每只每日获利:小麦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32、0.37和0.25元;玉米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46、0.50和0.24元。玉米秸秆微贮后饲喂小尾寒羊经济效果优于氨化、微贮的小麦秸秆,更优于未处理秸秆,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勇  杜世铭 《家畜生态》1996,17(2):18-19
利用本地水牛12头,随机分为试验I、Ⅱ组及对照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对照组直接用末氨化玉米秸饲喂。经两个月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I、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24.43%和3  相似文献   

18.
将12头西×本杂肉牛随机均分编为试验与对照2组,日喂相同定量混合料与任食相同玉米秸氨化料,试验组添加占混合料1%的肉牛预混料进行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混料安全有效,适口性好: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0.7%,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净肉率与胴体产肉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75、2.60与1.8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饲料利用率以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计,试验组比对照组少耗能15.3%;经济效益以每头肉牛育肥60 d增重获利计,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68.6%.  相似文献   

19.
秸秆微贮饲料,是近年来继推广青贮、氨化饲料之后,又大力推广的一种秸秆加工处理新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贮存时间长、与农业不争化肥等优点。夏秋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是制作秸秆微贮饲料的大好时机,为使广大农户尽快掌握好此项技术,笔者现将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及喂畜方法介绍如下:1原料准备1.1菌液的配制1.1.1菌种及用量菌种用秸秆发酵活干菌,每袋3g,可处理麦秸(干玉米秸、稻草)1t。1.1.2菌种的复活首先配制浓度低于1%的白糖水溶液,按每贮1t干秸秆配200mL准备,即在200mL水中加入少于1袋菌种量的白糖,以提高菌种的复活率。…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秸秆不同处理饲喂肉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冬小麦秸秆经微贮、氨化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育肥试验,对照牛喂自然干麦秸。48 头供试牛(每组16 头),试验结果为:喂微贮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9kg,喂氨化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4kg,对照组头均日增重0.57kg。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两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 0.05)。将各组耗料(包括精料、粗料)、增重按市价进行效益分析,60 天试验期结束,微贮组平均每头获得114.00 元,氨化组平均每头获利63.13 元,对照组平均每头亏损14.36 元。冬小麦秸杆处理后饲喂肉牛效果明显。微贮法优于氨化法,成本低,易操作,饲喂效果好,在农区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