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6种杀虫剂对朝鲜球坚蚧出蛰若虫和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高,尤其对雌成虫能达到89.86%的防治效果;4种内吸性药剂防治效果均表现较好,而且涂枝防效明显高于喷雾的防效。此外,各药剂对出蛰若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雌成虫,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抓好出蛰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绿竹两种链蚧的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祖仁 《江西植保》2013,(3):329-333
密竹链蚧、绿竹链蚧是绿竹的主要害虫,为有效防治这两种害虫,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研究表明:对危害绿竹的密竹链蚧、绿竹链蚧两种害虫的林间化学防治应以高效氯氰菊酯与敌敌畏、乐果、啶虫脒的混配剂或单一药剂注射防治为好;林业措施防治中,抚育间伐、施肥培土、抚育间伐+施肥培土、人工刮除等4种措施效果都较好,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加以组合利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助迁和利用绿竹林中丰富的各种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对害虫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制作玻片标本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胭脂蚧Dactylopius confusus(Cockerell)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显微形态特征及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结果发现:1龄若虫,它的五格腺分布全身,管腺有少量分布;背刺为柱状或截锥状,呈带状分布。雌成虫,它的管腺分布整个腹面,五格腺在腹面末端成簇,在背面单个或成群分布;背刺散布全身。蜡泌物的研究发现:若虫背腹面均分泌丝状蜡,断裂后形成C型小蜡圈;背刺实为中空管,具泌蜡功能。雄茧是由蜡丝交织构成。雄蛹表面附着白色蜡粉。而雌成虫蜡被是由粗蜡管及其周围的细长蜡丝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形态分类学、模糊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对中国环总科线虫的主要属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中国盲蝽科一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样带)进行定期观察和不定期全面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市观山湖区蚧总科害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观山湖区蚧总科害虫有7科22属27种。其中,优势种为樟雪盾蚧、角蜡蚧、糠片盾蚧、日本龟蜡蚧和澳洲吹绵蚧5种,常见蚧类害虫、一般蚧类害虫和少见蚧类害虫各7种,偶见蚧类害虫1种。受害园林植物39种。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养护、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群防群治等方面探讨了蚧总科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建国  周玉香 《植物检疫》1989,3(6):406-409
仓储露尾甲,全世界己知30余种。到目前为止,国内己发现16种,分别隶属Carpophilus、Omosita、Nitidula、Haptoncus 4属。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首推拟脊胸露尾甲、酱曲露尾甲和细胫露尾甲,其次为脊胸露尾甲和隆胸露尾甲,再次是花斑露尾甲和大腋露尾甲,其余种仅  相似文献   

8.
2020—2021年,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蝴蝶监测期间,对野外不易辨认的或少见的蝴蝶进行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查询江西省已有文献记录,发现纤粉蝶Leptosia nina(Fabricius,1793)、尖尾黛眼蝶Lethe sinorix(Hewitson,[1863])和波纹眼蛱蝶Junonia atlites(Linnaeus,1763)为江西省蝶类新记录种。而在形态描述、外生殖器解剖观察时,确认其中2种的亚种归属地位,即纤粉蝶台湾亚种Leptosia nina niobe(Wallace,1866)与尖尾黛眼蝶华东亚种Lethe sinorix obscura Mell,1942。  相似文献   

9.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分布广、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发生危害隐蔽,并与其近似种混合交叉发生危害,野外识别鉴定困难,易暴发成灾,难于防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到多个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石蒜绵粉蚧和双条拂粉蚧。通过制作玻片标本,分别从触角、眼、口器、足、腹脐、刺孔群、盘孔、管腺和体毛等部位比较了3种粉蚧的玻片显微特征以及野外活虫虫体特征,为检疫工作人员快速识别该虫及其近似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东华  林毓鉴 《江西植保》2001,24(4):116-116
在整理江西安远三百山所采集同翅目昆虫标本时 ,发现中国记录种——印度卡颖蜡蝉 ,现记录如下 :印度卡颖蜡蝉 Caristianus indicus Distant,1 91 6(图 1 )体长 :雄虫 3 .5mm,雌虫 3 .6mm;体连翅长 :雄虫 5mm,雌虫 5.5mm。头浅灰色或浅黄褐 ,窄于前胸背板 ,突出两复眼之间 ,中央具有1纵脊 ,顶端处有 2条黑色的短纵纹 ,侧缘呈薄片状强烈上翘 ,上有二条黑斜纹。额及唇 基半漆黑色 ,喙及唇基部端半淡青灰白 ,喙端深黑 ,伸达中足基节。额的中央有 1“Y”字形脊 ,其两侧端大半上翘显著 ,翅边上有 3个浅黄白小斑纹 ,复眼及触角漆黑。前胸背板及…  相似文献   

11.
2022年4月至5月,在广东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发现瓢虫属中国大陆新纪录种:二十星菌瓢虫Psyllobora vigintimaculata(Say, 1824),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彩色整体图和局部特征图,并介绍该种分布、寄主和生物学特征,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市的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利用黑光灯诱集到大量蛾类昆虫。经对部分诱集昆虫制作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中国新记录蛾类昆虫4种,包括夜蛾科3种及草螟科1种:鉴定为帕委夜蛾Athetis pallidipennis Sugi、蒲裳夜蛾Catocala puella Leech、蒙逸夜蛾Caradrina montana Bremer、边薄翅螟Evergestis limbata(Linnaeus)。该4种昆虫在北京的发现为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增加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木瓜粉蚧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在我国周边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布,入侵我国的风险极大。该虫属多食性,已在中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定殖并扩散,对木瓜和琴叶珊瑚等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具有重要危害性。本文介绍了木瓜粉蚧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鉴定特征、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等,为该虫的检疫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花果蜡蚧Ceroplastes rusci可以危害多种林木,有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对南方地区的无花果蜡蚧进行天敌调查时,发现寄生该蚧虫的阔柄跳小蜂属一新种。本文对该寄生蜂进行了形态描述,提供成虫主要形态特征图。该新种与Metaphycus zebratus的外部形态相近,但可根据以下特征进行区分:盾纵沟向后延伸约达到中胸盾片4/5;触角柄节最宽处在近端部;索节F1-F3浅棕色,F4外侧浅棕色但内侧面黄色;产卵器几乎不伸出,且与中足胫节几乎等长。  相似文献   

15.
李法圣 《植物保护》1992,18(3):17-18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广西发现的为害银木荷的木荷瘿木虱(Cecidopsyyla schimae Kieffer,1905)及其末龄若虫。并对瘿木虱属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刘惠  高玉林  张宏瑞 《植物保护》2021,47(4):161-165
本文记述了长角蓟马属Franklinothrips中国已知的5种:大长角蓟马F.megalops、斯氏长角蓟马F.strasseni、铃木氏长角蓟马F.suzukii、谭氏长角蓟马F.tani和蜂形长角蓟马F.vespiformis.详细描述了中国新记录种——斯氏长角蓟马F.strasseni的形态鉴别特征,并对该种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对深圳辖区内进口大宗原粮一码头做疫情本底调查时发现一种我国未曾记载的新记录种——白籽草(Leucospora multifida(Michx.)Nutt.),该草生长在港口水泥硬化地面的缝隙中,目前已经扩展到码头1/3地域(约0.3 km~2)。本文对该入侵杂草做了较为详细的形态学、分布、生长特性等描述,以期为相关部门对其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园林植物线虫调查期间,从粉单竹Bambusa chungii根部土壤中分离到一种螺旋线虫。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测量数据比较,将其鉴定为尖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cuspicaudatus,并获得了尖尾螺旋线虫rDNA的28SD2-D3区和ITS序列,为今后螺旋线虫的种类鉴定提供了分子数据。尖尾螺旋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叶子花绵粉蚧(Phenacoccus peruvianus Granara de Willink)是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番石榴属(Psidium)、辣椒属(Capsicum)等多种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对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该虫原产于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于2007年由著名蚧虫学家Granara定名。近10年来,该虫频繁入侵新领地,迄今已传播到欧洲、非洲、北美洲等4个洲。该虫在我国尚未见分布报道,具有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对其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叙述,并就其进入中国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其早期监测、预警及检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硬圆盾蚧(Aspidiotus rigidus Reyne)在印度尼西亚广泛分布,为害棕榈科(Palmae)、巴蕉属(Musa spp.)和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该虫2009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省首次发现严重为害椰子,之后传播迅速,至2014年1月,已传播到菲律宾的多个省份并对当地椰子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硬圆盾蚧与椰圆盾蚧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区分。本文对硬圆盾蚧的暴发情况、鉴定、寄主、分布和防治进行了综述,并对加强该虫检疫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