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能源(煤)化工基地物质代谢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能源(煤)化工基地物质流分析框架,并以宁东能源(煤)化工基地为案例,深入分析基地内不同行业物质代谢规模、效率以及污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火力发电行业是基地内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源,其污染物排放量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2.98%;煤化工行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其新鲜水生产率最低,而废水排放率最高;新型材料制造行业物质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各行业中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2.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中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80-2009年时间序列中国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并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受能源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小,最大值为负向7.3%;受到产业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大,最大值为负向23%。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度最大为5.70%,稳定值为3.65%;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值为51.75%,稳定值为51.5%。  相似文献   

3.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兰州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使得兰州市空气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尽管排污单位加大了治理力度 ,使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必须从源头抓起 ,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对兰州市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提高了天然气、电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并运用城市多源扩散模式进行浓度预测 ,结果表明 :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措施以后 ,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按功能区划分均可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诅咒"假说出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和能源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新疆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在进一步检验的基础上,文中研究发现新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为典型的"荷兰病"效应,即能源产业对制造业、人力资本和制度公平都产生了"挤出"。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新疆"资源诅咒"的政...  相似文献   

5.
针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节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了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小麦种植面积增加1.1%,玉米种植面积减少40.5%,豆类种植面积增加16.5%,薯类种植面积增加18.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5.5%,蔬菜种植面积增加4.2%,牧草种植面积增加5.9%,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的比例由50.0∶11.7∶38.3调整为27.1∶28.7∶44.2,农牧业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陕北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生态环境区可分为风沙滩地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滩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问题是陕北能源开发以前就存在的生态环境老问题。陕北能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新问题主要是地貌和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废水、废气超标排放。陕北能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日趋破坏的法律原因是生态补偿过于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税收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规定的资源税率太低,税收分配比例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未能被全面适用。陕北能源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应选择的法律对策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环境法原则;完善生态环境法补偿机制;提高陕北资源税率,并在分配比例上适当照顾资源开发区人民的利益;制定环保产业规章制度,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1952-2004年以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经历了低增长、稳定增长和高增长三个阶段,相应地,单位GDP能耗变化经历了初始上升、稳步下降、反弹上升三个阶段。借助于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两个基本模型,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分析了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所在。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1952-2000年间,单位GDP能耗先升后降,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步减缓。但是,在"十五"时期,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双出现反弹,使得产业结构演进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弱化,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工业等高耗能工业部门的高速发展。因此,适当控制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业部门的超常规发展,是内蒙古"十一五"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依据大量实地调查数据与文献资料,通过对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发育因素与机制的分析表明,构建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是促进陕西省社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符合陕西省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①选择合理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②构建多样性的开发轴线,塑造合理的中心—外围格局;③优化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1960-2006年陕北黄土高原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对应的年、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二者关系,确定该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思路。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年发生次数和年降水量不成正比;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降水量集中的7~9月,特别是和前10 d的累积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暴雨、大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在当日或次日发生,中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降水后10 d内各日均可出现。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属于多日降水诱发型,一般需要3 d以上的降水日。过程雨量大于50 mm时滑坡次数明显增多,过程雨量大于10mm,就可出现较多崩塌。陕北黄土高原区铜川、耀县的临界雨量较大,子长、子洲、米脂、绥德、延安、延川、延长、安塞、吴旗、志丹的临界雨量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以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为案例对该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农牧系统耦合和农户经济生产力及10多年来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试图说明该区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农户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农牧经营的农户的生产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研究后表明在该地区总体上他们仍未摆脱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能值产投比的增加是依靠畜群超载数量的增加,这样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应尽快建立严格的舍饲养殖和草畜平衡,控制畜群数量,调整结构,提高净能值产出率,降低系统的环境承载率,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农田化肥投入过量与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2011年陕西省69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施肥调查信息,总结了主要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水稻和苹果的化肥施用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氮肥投入过量较严重,尤其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玉米和苹果,农户氮肥投入过量比例分别为68.42%、63.25%和72.30%,全省氮肥投入过量数量达25.76万t,仅过量投入的氮肥排放CO_2量高达331.02万t。而马铃薯、油菜和水稻作物氮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过量比例分别为26.88%、15.22%和22.60%,不足比例分别为33.76%、46.23%和29.36%。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全省磷肥投入过量数量达9.32万t,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水稻和苹果磷肥投入过量比例分别为41.00%、30.79%、25.03%、26.24%、11.18%和50.02%,不足比例分别为38.09%、58.76%、14.87%、46.16%、46.46%和29.81%。钾肥投入则表现为严重不足,全省钾肥投入不足的农户占60.00%以上。另外,如果施肥不足的农户将化肥氮、磷、钾施用增加到合理水平,主要农作物产量相应增加,尤其是磷、钾肥增产效果更明显。因此,为了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今后陕西省农田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空间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借助27个气象测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和103个县域200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和GIS方法,并结合陕西省生态经济特征,将陕西省初步划分为4个大的生态经济类型区.该分区方案以生态背景和人类综合作用强度作为链接"生态-经济"2大系统的指标体系,显示出各生态经济类型区不同程度的生态脆弱特征和不同强度人类活动的鲜明对比,为其实行相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划方案基础上,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占用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从全球、国内、省内3个尺度全方位分析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间的产业空间耦合关系,提出了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产业空间重构战略.  相似文献   

14.
对陕西省108个县(区)的耕地资源指标和贫困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运用Excel软件和Supermap软件处理耕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指标。结论:1)陕西省耕地资源丰富县与贫困县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无相关性;陕西省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贫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为无相关性;所以陕西省耕地资源禀赋与贫困之间没有相关性。2)陕西省贫困地区分布特点:全省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耕地资源丰富县主要分布在陕北和关中的山区;耕地资源丰富且贫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陕北和关中的山区;既非贫困县又非耕地资源丰富县主要分布在关中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隶属岭东南旱作丘陵区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年降雨量、粮食单产是影响该区种植业总产值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和林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种植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部门;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