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对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具有增效作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佳复配组合,并评价其田间应用效果。采用浸渍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下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该复配剂对玉米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配比2∶5、4∶5和2∶1复配时的共毒因子分别为41.16、23.88和36.07,经细化配比后,以配比1∶3、2∶5、4∶5、1∶1、2∶1和3∶1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1.77、228.03、284.41、175.05、150.98和135.80,其中以4∶5复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按照此比例配制的1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种衣剂,以该种衣剂0.5、1、1.5、2、2.5 g (a.i.)/kg剂量处理后在玉米出苗后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76%、59.52%、66.67%、71.43%和78.57%。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幼虫增效作用明显,15%氯虫苯甲酰胺·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对蛴螬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室内采用浸虫法测定了多个复配剂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用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相结合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硫双威、毒死蜱、噻虫胺、氟虫腈、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按9∶2、5∶1、3∶4、9∶25、18∶5、1∶3、18∶2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69、248、335、144、195、185、184;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胺按15∶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66;联苯菊酯与硫双威、吡虫啉分别按5∶2、5∶9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16、244。  相似文献   

3.
菊酯、有机磷类混合制剂开发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合剂共毒系数为增效参考指标,以田间实证增效效果为重要依据,选用棉铃虫、菜蚜类和麦蚜类等五种重要农业害虫为供试虫,经过1983—1988年的6年筛选和增效研究,发现由拟除虫菊酯类同有机磷类农药复配的二元混合制剂,大多数有较显著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超过130者,占试验总数的84.4%,其中超过200者占增效数的48.2%。以有机磷类农药复配组合中,共毒系数超过130者占总数的58.3%,但无超过200者。不同害虫的田间增效试验亦得到合剂比单剂防效高的增效结果。  相似文献   

4.
氯虫苯甲酰胺与6种药剂复配对小地老虎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对小地老虎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虫螨腈、毒死蜱、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用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相结合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共16组,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其中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比有18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毒死蜱、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按6∶5、1∶2、1∶1、3∶4、3∶5、3∶8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20.28、214.15、298.79、171.85、201.90、319.64。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延缓害虫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显著提高生物农药有效利用率,本研究在排除剂型组成及制备工艺对杀虫活性影响的条件下,采用自乳化-载体固化法制备了具有生物农药特性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仿生型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复配固体纳米分散体。纳米制剂呈现出了良好的叶面浸润与滞留特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质量比为3:1、2:1、1:1、1:2和1:3的复配纳米制剂处理棉蚜24 h后的LC50分别为24.0、21.71、33.26、17.96和16.09μg/m L,共毒系数分别为264.74、229.59、106.82、158.72和162.78,显著增效配比为3:1和2:1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滞留量为影响制剂生物活性的关键指标。该杀虫剂复配纳米剂型的创制及增效效应的研究为延长生物农药使用寿命,解决害虫抗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对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复配组合, 室内采用玻璃管饲喂法测定了辣椒碱与吡虫啉?溴氰虫酰胺?苦参碱复配对温室白粉虱初羽化成虫的联合毒力, 并以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对各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 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共6组, 进一步细化配比后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 其中14组具有增效作用, 辣椒碱分别与吡虫啉?溴氰虫酰胺?苦参碱按287∶1?1 558∶1?423∶1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57.89?255.65?248.80, LC50分别为31.83?128.07?98.87 mg/L?辣椒碱与吡虫啉按287∶1复配为最佳复配组合?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害虫抗药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氟氰菊酯与杀螟松复配增效显著,特对该混剂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 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品及生物 氟氰菊酯(A)77.45%原油及10%乳油(上海中西药厂提供);杀螟松(B)94%原油及50%乳油(宁波农药厂提供);20%氟杀乳油(C)(上海中西药厂提供)。 瓜蚜、桃蚜、萝卜蚜、麦二叉蚜、棉铃虫、粘虫及菜青虫、棉叶螨和柑桔全爪螨,以及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选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混剂,测定不同类型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与复合增效作用,并研究混剂与复合增效剂的最佳增效配伍。结果表明,18种药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大小次序为:氟虫腈噻嗪酮烯啶虫胺氟铃脲噻虫嗪甲维盐吡蚜酮阿维菌素丁醚脲毒死蜱速灭威啶虫脒异丙威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三唑磷马拉硫磷,其中氟虫腈的活性最高,是吡虫啉的128.38倍。不同药剂复配中,烯啶虫胺与噻嗪酮(30∶70)复配的共毒系数最高,为246.02。6种增效剂与药剂混配增效作用,以氮酮、有机硅最好,增效比在2.69~2.85之间,并且将两者按40∶60配比后,其联合增效作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乙基多杀菌素与4种杀虫剂复配对黄胸蓟马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分别与啶虫脒、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联合毒力,并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与啶虫脒在配比为3∶7、5∶5、7∶3和8∶2时,与毒死蜱在所有配比组合中,与阿维菌素在配比为2∶8、3∶7和6∶4时,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而与高效氯氰菊酯在所有配比下均不具有增效作用。乙基多杀菌素与啶虫脒、毒死蜱、阿维菌素采用上述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比复配,在害虫治理和抗性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配比,采用浸虫法测定了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及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在二者质量比介于2∶8~7∶3范围内表现增效作用,以3∶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73。基于该比例加工获得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并以此开展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浓度高于有效剂量37.5 g/hm~2时,药后3、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8%和8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3∶7混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良好配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杀虫剂对芹菜蚜的毒力以及杀虫剂复配对芹菜蚜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找出最佳的农药配比,对芹菜蚜进行科学有效地防治.通过浸渍法测定了14种杀虫剂单剂及烯啶虫胺与氟啶虫胺腈复配组合物对芹菜蚜的室内毒力;同时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芹菜蚜虫的触杀毒力.结果 表明:供试药剂对芹菜蚜虫...  相似文献   

14.
增效剂与常规药剂混用对抗性二点叶螨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慧敏 《植物保护》2001,27(1):12-15
供试二点叶螨为抗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和抗螨嗪菊酯混剂种群 ,用 4种增效剂分别与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螨嗪菊酯混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增效磷 (SV1)对甲氰菊酯、氧乐果、螨死净、螨嗪菊酯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增效倍数分别为23.33、17.26、7.09、9.42 ;其次是八氯二丙醚 (S2)和增效醚 (Pb) ,全能增效剂 (ARS)对4种药剂增效作用最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增效剂SV1和S2 与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混用 ,对苹果和豇豆上的二点螨均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杀虫剂复配对杧果茶黄蓟马的杀灭效果,将几种常用杀虫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各组合对茶黄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5%甲维盐微乳剂+2%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复配(有效成分质量比2∶1)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 109.9;20%呋虫胺悬浮剂+6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复配(1∶5)、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复配(5∶1)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他复配组合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将5%甲维盐微乳剂+2%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复配组合稀释不同倍数,进行果园防效验证,发现其3 000、4 000倍液对杧果茶黄蓟马的防效较高,药后7 d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以及明确杀菌剂复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渗透压测定、甾醇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复配对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Nj-1-1的活性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复配药剂虽不能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但可以减慢孢子萌发速率,同时破坏抗性菌株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内含物,从而初步解释多菌灵与戊唑醇复配组合的增效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活性的杀菌剂及其增效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丙环唑与肟菌酯复配对稻瘟病菌的协同作用,并评价了复配组合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10种杀菌剂均具较高敏感性,相应的EC50在0.07~2.72 mg/L。当丙环唑∶肟菌酯(有效质量比)=1∶5时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EC50为0.04 mg/L,共毒系数为160.13;喷施该增效组合21 d后对稻瘟病的防效达86.99%,显著高于两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嘧霉胺和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的联合毒力,并验证了增效配方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当嘧霉胺与咯菌腈以质量比1∶1、1∶2、1∶3、3∶2、3∶1复配时表现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分别为2.36、1.95、1.54、5.23、3.97;以1∶4、2∶1、2∶3复配时,表现相加作用;而以1∶5复配时,表现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霉胺与咯菌腈以3∶1和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两种单剂及对照药剂腐霉利。其中,3∶1复配处理的防效最高,两年试验结果分别为85.40%和77.73%。  相似文献   

19.
以含有戊唑醇的3种新型复配剂和戊唑醇+丙硫菌唑混用组合为供试药剂,分别配合2种高效植保机械施用,进行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个施药处理在防治、增产增效及产投比方面各有优势,总体均优于河南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常规用药处理,可为河南解决小麦病害抗药性上升导致的超量用药问题以及落实减药措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局(PMRA)将对拟除虫菊酯、除虫菊酯以及相关的增效剂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开展再评价工作,旨在建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办法。具体农药品种包括,杀虫剂丙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除虫菊酯、苄呋菊酯、胺菊酯,增效剂增效醚和增效胺(octylbiclo heptene dicarboxim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