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3.
种植蘑菇,要覆盖一层土用来保水保肥和支撑菇体,保持和稳定料内小气候。常规覆土是采用改良、砻糠土或自然土,少数地区也用泥炭土。近年来,我们对覆土材料做了一些比较试验,结果每平方米产菇7.17kg,比常规用改良土覆盖的增产21.5%,且菇的质量提高7.5%。现将煤炭渣掺自然土作蘑菇覆盖材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5.
章政 《食用菌》2003,25(5):29-29
栽培双孢蘑菇要获高产稳产 ,掌握覆土的性状和覆土管理方法是一重要环节。就全国而言 ,各地覆土的配制及它们的性状各不相同 ,有用黄土作覆土的 ,也有用砻糠细泥、草炭配合土及黄土碳渣等作覆土的。但无论如何栽培中覆土的性状及管理方法 ,对于蘑菇菌扭结成菇蕾及其重要 ,这也就是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 覆土的消毒与覆土 将调配好的覆土 (pH7.5左右 ,含水分 5~ 7成 )以一方土 1L40 %的甲醛用量稀释成 1%~ 5 %的溶液再加上 0 .5 %~ 1%的敌敌畏或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毒 ,甲醛的浓度视消毒时堆土的速度和土的干湿度而定。经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6.
用砻糠细泥代替覆粗土,既省工省力,又能促使穿土菌丝发得好,有利蘑菇的稳产高产。《食用菌》1995年第1期刊登了笔者的“蘑菇稳产高产的几项关键技术”一文后,很多读者来信询问蘑菇砻糠细泥覆土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准备工作 (一)土粒准备 覆土前要选地势高燥、环境清洁的夹沙黄土,挖取后曝晒2~3天,先过1.65cm~2目筛子,筛除粗块,再过0.83cm~2目筛子,取筛上黄豆粒大小的土粒晒干备用,每111m~2菇床要备1500kg左右。筛子下边的细泥用来拌砻糠代替粗土粒,每111m~2需备2000~2500kg。  相似文献   

7.
改革沿用的泥粒覆赝,是广大蘑菇栽培者的迫切愿望。根据蘑菇覆土材料持水性强、通气性好等要求,笔者于1984年秋试用砻糠河泥土作覆土,获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选择菇房条件相似、同类管理水平的人员分别管理6个菇房,分两组进  相似文献   

8.
我县蘑菇栽培已有27年历史,但覆土一直沿用粗、细土分开两次覆的工艺,不仅花工量大,且蘑菇产量不稳定。为此,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河泥砻糠一次覆土试验,现已获得成功。由于改革后的覆土新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的产量高质量好,所以深受菇农欢迎。1985年,在全县16个种菇乡(占全县栽培面积的40%)推广26万多米~2,当年的秋菇平均单产达5.7公斤/米~2。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双孢菇、草炭、河泥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菇菌丝爬土时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A草炭+田土复合或者配方B纯草炭有利于双孢菇菌丝的爬土,且菇产量高;配方C河泥砻糠+10%缓缓释剂、配方F常规砻糠河泥,不仅菌丝生长慢,产量低,而且会因河道污染严重,河泥中积聚的病、虫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双孢蘑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郭倩  凌霞芬 《食用菌》2002,24(1):20-21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特别是覆土的持水率、保水力对产量的影响极大。近年来 ,各地都在不断地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 ,从简单的采用菜田土、河泥土到人工配制复合土 (如细泥砻糠土、发酵土 )、东北泥碳土。但我国许多山区土质均偏沙 ,保水力差 ,持水力低 ,而粘性土 (如菜田土、河泥土 )来源很少 ,极大的制约了该类地区的蘑菇种植业的发展。实践证明 ,将稻麦草打成粉末 ,按一定比例添加 ,可使覆土持水率大大提高 ,且菌丝吃土快而充分 ,产量高 ,只使用小型机械便可完成加工 ,具…  相似文献   

11.
覆土是双孢菇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子实体必须在覆土之后才会发生,而且子实体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不覆土就不能形成子实体.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不同的覆土方法对产量和品质有着不同的影响,用泥炭土作覆土材料可比单纯用田园土或砻糠细土增产20%左右,而且提早出菇3~4 d,出菇的密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不覆土不出菇。覆土改变了菌床的物理结构、表面温度、水分、通气和微生物状况等,创造了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良好小气候,促使蘑菇生长由营养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 实践证明,覆土材料的性状直接影响到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进行覆土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所使用的覆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菇农由简单的取用菜园土、泥塘土等发展到人工配制复合土,如发酵土、细泥垄糠土等,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笔者近几年在蘑菇研究中发现,使用炉灰土作蘑菇的覆土材料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蘑菇菌丝爬土快,出菇提前,转潮期短,产量较高,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省工省时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 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国贤 《食用菌》1994,16(2):18-18
蘑菇的覆土技术,已从过去的粗细土、常规土改为比较简便、省力的砻糠河泥土,但仍难达到高产、稳产,为寻找一种高产、稳产、省工的技术,笔者于1992年进行覆发酵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中,以传统蘑菇砻糠田泥覆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炭比例覆土配方的理化性状、细菌生长量、双孢蘑菇菌丝生物量及其产量。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泥炭比例覆土的空隙度、持水率,以及在-2.16 ~ -17.28 kPa水柱牵力下的水份释放量,都随着覆土中泥炭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结果表明,100%、50%和30%泥炭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砻糠田泥覆土(P<0.05),并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而增高;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于第2潮菇原基形成期达最大值。覆土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的细菌数量与其中的蘑菇菌丝生物量正相关,覆土中的细菌与蘑菇菌丝存在营养共生关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蘑菇子实体形成量与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密切正相关,与覆土持水率(含水量)正相关;覆土层蘑菇菌丝生物量和持水率,是蘑菇覆土基质优化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荆门对当地的3种土样及其和砻糠混合组成的6种覆土材料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棉花地土最适合作为双孢蘑菇简易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简易覆土材料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湖北荆门本地的3种土样及其和砻糠混合组成的6种覆土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地土最适合作双孢蘑菇设施栽培的简易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是江苏省主要蘑菇种植地区之一.由于十年来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农村致富门路拓宽,农村经济较发达,造成农村劳动力日趋紧缺,劳力价值上升,再加上辅需材料价格上涨和菇价偏低等因素,自1985年以来蘑菇栽培曾一度出现滑坡.对如何稳住生产,各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最主要是依靠下列省工节本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一)河泥砻糠覆土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从上海农科院和嘉定县引入,目前已在我市全面推广应用.据调查资料,每111米~2栽培面积要比常规覆粗细土粒的省工50个以上,按工价每日5元计,可节省工本250元以上.而且出菇早,转潮快,单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6)
采用稻草泥浆土与传统田土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对覆土样品持水率等理化性质、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方面,草泥覆土材料的p H略低于田土,但空隙度、持水率、饱和容重都优于田土;双孢蘑菇床面菌丝生长较浓密、旺盛,无明显板结现象;综合效益提高了10.5%。草泥覆土最大的优点:采菇后无须补土、菇房内环境较卫生、出菇管理省工省时、菇体干净、品相好,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7年进行地松泥砻糠一次覆土试验,供试菌种为8706气生型菌株,栽培面积311.1米~2,从备料到覆土共用21个工,比粗细土粒覆土省工60%以上,当年秋菇产量1182.2公斤,平均每米~2单产3.8公斤。现将其覆土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