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茶叶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锡端 《中国茶叶》2002,24(1):11-13
一、2001年国内茶叶产销形势 (一)国内茶叶生产情况 2001年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为健康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茶园素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茶叶的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名优茶持续得到发展;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成为大家的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茶生产。为了促进无公害茶的生产,农业部正式颁布了《无公害茶叶》行业标准,并规定从2001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相接轨的要求,开发有机茶和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大势所趋,市场所向,是茶叶生产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也是提升茶叶质量档次,发展效益茶叶的必然选择。现就我市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提出如下意见。一、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内涵有机茶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的健康饮料,它需兼备以下四条:1、茶园要求远离城市、工业区、村庄、公路,以防人为带来污染。茶园四周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发展无公害茶叶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制定了无公害茶叶系列行业标准,对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操作规程、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安全指标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柘荣县地处闽东山区,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发展无公害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柘荣县石山良种场现有茶园面积310亩,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茶园是指以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化肥和农药等。没有有害物质污染的茶园,其生产的茶叶是一种无污染、卫生、安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优质茶叶或茶叶绿色食品。一、建立无公害茶园的意义茶叶是我国的主要饮料,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意识的增强,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污染、清除公害,愈来愈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茶园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茶园农事活动,即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大量施用,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理化性状变劣,有害物质残留,破坏了茶园生…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茶叶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茶叶产品。因此,无公害茶叶是一种无污染、质优、安全的健康饮品之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意识相适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无公害茶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茶叶生产企业的共识。现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段新友 《中国茶叶》2007,29(3):16-17
“十五”以来,是四川省茶叶产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全省现有产茶县(市)120多个,重点产茶县(市)30多个: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15.53万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茶叶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8万吨;茶叶总产值18.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70%的投产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名山县、峨眉山市、洪雅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3家企业的1667公顷茶园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州茶叶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1、茶园面积稳定,茶叶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十年来,福州茶叶实行“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方针,茶园面积稳定在7333hm2左右,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以年增3%和5%的速度稳步提高。2002年总产8600t,产值1.07亿元。茶叶单产从当初的41.5kg,提高到现在的81.3kg,良种普及率从73%提高到94%。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从1997年罗源中房镇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以来,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分布在罗源、连…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茶叶卫生标准和品质,最终实现茶叶绿色食品的目的。罗源县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1997年开始承担实施了“九五”福建省无公害茶园建设试验、示范项目,1998年建立了2000亩县级示范片,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县1万亩无?..  相似文献   

10.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李孝景 《中国茶叶》2002,24(6):12-12
茶叶生产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势在必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农产品的多样、优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茶园大多分布在江淮分水岭南端的群山丘陵中,该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早在唐代就有凤阳郡进贡茶叶的记载。茶树大面积种植始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良品种,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先后引进无锡大毫、福安大毫、福鼎大白茶等茶树良种,并建立了良种基地,2001年茶园面积为1.5万亩,良种面积约5000亩,产茶190t,其中名优茶为93t,产值744万元。如何加快滁州市茶叶结构调整步伐,实现滁州茶业的持续发展,从长远考虑,笔者认为,把建立良种茶园和建立生态茶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2.
我市按照“希望在山,发展在山,出路在山”的山区发展战略,把发展以单丛茶为主项的优质茶生产作为“三高”农业龙头企业来抓,建成拥有茶园面积四万多亩的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茶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我市在1997年制订“兴宁市茶叶综合标准”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努力生产绿色食品茶叶。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受到污染的原因,指出了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宜茶山地面积大,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茶区,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年茶叶产量1300吨,茶叶已成为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建立无公害茶园4000亩,无公害生态茶园1000亩,已初见成效。现根据本县生产实际,笔者对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作一些粗浅讨论,希望对茶叶生产有所裨益。 1 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的类型 目前,建设的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1 立体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  相似文献   

15.
潘建义 《茶叶》2003,29(4):228-229
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全国茶区一个热点 ,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山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一些技术问题 ,特别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无公害茶叶的发展 ,亟待解决。本文根据丽水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实践 ,就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有关技术作一阐述。1 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思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应实行综合防治 ,即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 ,不要只局限于防治对象 ,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 ,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 ,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 ,更要考虑长远的影…  相似文献   

16.
谈茶园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之一——肥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在减少茶园化肥用量,克服有机肥肥效慢,易引发病害等不足的同时,微生物肥料成为当今茶叶生产的亮点。然而哪些微生物肥料适宜在茶园施用,怎样  相似文献   

17.
随着茶叶出口贸易激烈竞争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在茶园中使用,生产无污染、无公害、营养、健康的茶叶绿色食品,成为茶叶生产中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加强茶园管理,严格要求,把握好以下生产环节:一、提高茶园肥培管理三.在每年茶季结束后对茶园全面实施改造,施用有机肥和茶树专用复合肥,具体做法为开大沟,施大肥:沟宽度和深度为40cm×40cm,施油桐饼肥量250~500kg/亩,配合油桐饼肥一起施的有:农家肥(经高温发酵),堆肥、稻杆、茶梗等,这能从根本上改善茶树抵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茶叶产量和…  相似文献   

18.
根据闽东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我区茶叶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闽东茶园生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引起茶业界同仁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心,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初探@陈强$宁德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352100  相似文献   

19.
朱俊庆 《茶叶》2004,30(2):103-10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当今茶叶生产的热点。在无公害茶园的病虫防治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才能降低农药残留,使茶叶中的农残符合无公害茶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茶农收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我省茶叶生产不景气的现状和发展我省茶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提出了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茶农收入。通过茶园布局结构的调整;茶类结构的调整;提高茶园素质;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建立龙头企业,减少竞争无序和混乱状态;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基地建设,提出政府支持,少取多予等八项对策与措施,发展我省茶业,切实增加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