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香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梨与砀山梨等9个梨品种配置11个杂种组合,获得结果杂交单株882棵.对香梨杂种后代的果实大小、果实大小、果心大小、贮藏性、折光糖和果实综合品质等亲本性状遗传倾向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香梨杂种后代休眠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香梨3仆正反交组合,29株杂种实生树及其亲本为试材,通过PAGE研究了休眠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动态。结果表明:休眠芽是研究梨杂种后代POD酶谱遗传动态的理想试材,杂种POD谱型基因组成复杂,但在遗传上表现为典型的质量性状,杂种后代谱型分离符合1:1的分离规律。杂种表现的“杂种酶带H”可作为鉴别杂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香梨杂种后代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香梨正反交获得的11个组合、64株杂种实生树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香梨的小果型遗传能力较强,群体遗传水平为53.9%,果心趋中遗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亲遗传;杂种普遍倾向早熟;果面红晕为质量性状,杂种红晕株率达35.5%,用香梨培育红皮梨切实可行;香梨与杜梨的杂交表明利用野生梨开展种间杂交育种很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柑桔果形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个杂交组合,1049株一代植株果形调查测定表明,柑桔一代杂种果形呈连续性变异。杂种果形指数与亲中值及母本果形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呈趋中或趋扁变异。圆形果和椭圆形杂交后,果形指数略低于亲中值;扁圆形果与椭圆形果或圆形果杂交,果形为趋中变异,果形传递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库尔勒香梨杂交植株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方法]观察12个库尔勒香梨杂交组合一年生实生苗的叶形、叶基、叶缘、叶脉、叶片颜色等叶片形态特征,测定各杂种实生苗组合的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柄长等相关植株性状,对杂交组合间植株性状分离变异状况及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2个库尔勒香梨杂交组合中,父本为早酥、晋蜜、翠冠、酸梨生长势较强,父本为81-15-10杂交组合叶片出现明显变异,呈掌状缺刻形,一年生杂种实生苗在组合内各性状存在分离变异,其中叶片大小和株高变异系数最大,可以作为杂交苗植株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结论]库尔勒香梨杂种实生苗组合内各植株性状的分离表现结果,可为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的早期性状鉴定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不同类型杂交种主要性状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品种(系)(其中1个为棕色彩棉)为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及F2绒长、衣分、比强度、单铃重、株铃数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个杂种F1在果枝数和绒长等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普遍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后代F2较F1优势弱但仍高于亲本,具有利用价值;彩棉组合杂种F2主要性状受棕色纤维基因的影响较大,随着F2纤维颜色的加深,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梨高抗逆性品种选育,采用田间发病调查法,对20个组合,五年生1 865株杂种苗黑星病、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杂种后代抗黑星病、褐斑病能力较强。以寒红梨为母本组合后代群体,抗黑星病和褐斑病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红香酥×寒红梨(♂×♀)组合中黑星病发病率最高,为20.3%,褐斑病发病率也较高,为26.3%;以寒香梨为母本的5个组合褐斑病均有发生,发病株率偏高,褐斑病遗传能力强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梨16个组合的2086株杂种后代为试材,对各组合亲本及后代的果实果形指数、萼片的脱落与宿存、果皮色泽等外观性状及童期、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果实果形指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为微效多基因的累加效应,加性效应所占的比例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94.88%,平均变异系数为9.49%;果实萼片脱落以及果皮色泽在杂种后代分离广泛;杂种后代的童程平均为2.01 m,2011年各组合杂种后代的平均开花株率为5.34%,20122015年的分别为42.97%、60.40%、78.98%、84.42%。  相似文献   

9.
以梨16个组合的2086株杂种后代为试材,对各组合亲本及后代的果实果形指数、萼片的脱落与宿存、果皮色泽等外观性状及童期、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果实果形指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为微效多基因的累加效应,加性效应所占的比例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94.88%,平均变异系数为9.49%;果实萼片脱落以及果皮色泽在杂种后代分离广泛;杂种后代的童程平均为2.01 m,2011年各组合杂种后代的平均开花株率为5.34%,2012~2015年的分别为42.97%、60.40%、78.98%、84.42%。  相似文献   

10.
对两个延迟采收时间的香梨园,通过每隔5~10天调查研究香梨的落果和果实品质变化,确定香梨成熟后期落果、最佳品质和采收时间。结果表明:8月底至9月中旬香梨果实仍继续缓慢生长,单果重增加,果形指数减小,可溶性固形物提高,果实仍保持绿色。香梨采前落果轻,香梨9月下旬前落果对产量影响不明显,10月份后落果加剧。9月15日左右是香梨最佳采收时期,此时香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4个苹果杂交组合后代为试材,对各杂种单株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加工指标以及浓缩汁的贮藏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杂种编号为97-060的1个苹果优系适于鲜食和制汁兼用。优系97-060的果实于9月底成熟,果实扁圆形,果面盖色红、全面着色,平均单果重156.8g;果肉松脆,出汁率为78.7%,风味甜酸;原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Brix,原汁酸度为0.546%,浓汁酸度为2.981%。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 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霞光油桃×NF油蟠桃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桃品种霞光和油蟠桃品系NF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进一步证实了果形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蟠桃对圆桃为完全显性;果实成熟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45.9%的单株成熟期早于双亲.由于在有性过程中非加性效应的解体,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但仍有9.4%的油蟠桃单株超过油蟠桃亲本.杂种后代果实风味呈现偏甜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低于双亲,超过双亲的油蟠桃单株仅占4.1%.果重与果形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成熟期、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差异明显的6个高代自交系组配了7个杂交一代组合,观察杂交一代苦瓜的皮色、果形、瘤状、果长、果径等形态特征和主蔓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等与双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交或反交后,F1代苦瓜的皮色介于双亲之间或偏向于浅色,果形亦介于双亲之间;尖瘤与圆瘤的正反交,F1代苦瓜均出现尖瘤,表现为尖瘤显性遗传;杂交一代主蔓第一雌花节位多数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比双亲低。主蔓35节内雌花率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向低雌花率的趋势;长形果与短形果的正反交,F1代果实均出现长形果,表现为长形果显性遗传;果径和果肉的正反交,F1代果径和果肉几乎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柱型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威赛克(Wijcik)与嘎拉(Gala)杂交后代的植株类型及果实的成熟期、大小、形状、色泽、风味和质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威赛克与嘎拉正反交组合中,杂交后代植株柱型株型符合1∶1的分离比例,亲本成熟期具有较强的遗传力,果实大小大多数倾向于亲本类型,果形大多数表现为圆锥形,亲本果面片红遗传力较强,果实风味遗传变异较大且分离较广泛,果实质地表现为双亲型和中间型,以中间型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布及其对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品种梨果实品质及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不同,石细胞的含量与果实的含酸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不同品种梨又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梨果肉中石细胞含量由近果心部果肉至近果皮部逐渐减少,梨果肉的品质是近果皮部果肉品质最好,果中部次之,近果心最差.此外,套袋可以降低石细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番茄果实硬度与多个性状间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选育硬度较高番茄品种,文章分析硬度差异较大的两种番茄杂交后代F2,测量F2代380株番茄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心室数、果肉厚等形态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果肉硬度、黏度、单果重等品质性状,对番茄硬度与其他品质及形态性状作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果肉厚、纵径与果实硬度呈正相关,心室数、黏度、横径、单果重与果实硬度呈负相关,且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基本一致,其中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对番茄果实硬度贡献呈极显著正效应,心室数、黏度对番茄果实贡献呈极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相同采收期不同果实大小的红心火龙果不同大小和部位品质性状的差异。[方法]以浙江某商业火龙果基地的红心火龙果为材料,将其按照大小分为7个等级,测定其单果重、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并将果肉分成4个部位,测定不同大小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有机酸与还原糖含量。[结果]相同采收期不同果实大小在120~390 g的红心火龙果,其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单果重在190 g左右的红心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含量最高,固酸比最大,因此风味品质最好;红心火龙果果心部位的糖酸含量高于果顶、果底和果实四周,而果顶、果底和果实四周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中等大小的红心火龙果风味品质最佳,且果实果心部位的风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杏基因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26个杏杂交组合F_1 1235个体亲子代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_1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比亲本平均推迟1~2周,Rossolella是晚花型亲本,Sundrop和S Castrese可作为早熟亲本;早花性与早熟性(r=0.44)和亲子代果实成熟期(r=0.55)均呈正相关;亲子代丰产性的遗传力极低,且在F_1广泛分离;子代的平均树势弱于亲本,从Hatif Colomer,Prete和Buttianese后代中可获得矮化、半矮化个体;F_1平均果个小于亲本,而Ivonne Liverani,Prete和Sundrop可作为大果亲本;果形呈数量性状遗传,F_1中,圆形和椭圆形个体明显占优势,桔红色相对于红色和黄色呈隐性,黄肉个体占绝对优势,从红肉果亲本中可分离出白肉果后代,但机率极低;F_1果实风味呈退化趋势,人工杂交子代果实风味的育种值高于自由授粉后代;子代果肉硬度的平均值低于亲本平均值,自由授粉后代果肉硬度的分离度明显高于人工杂交;离核属显性性状,由F基因控制,与粘核(半粘核)个体成3:1比例。  相似文献   

20.
从36 个F1优势组合中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将P1、P2、F1 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生育期内测定植株性 状、黄萎病、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变化。通过对杂交棉强优势组合子一代与亲代间优势关系分析,揭示杂种一代变化 趋势。结果表明院杂种一代与两亲本相比,株高、果枝数超过高值亲本Y5-1,生育期与早熟亲本一致,果枝始节位、第 一果枝高接近两亲本均值;抗病能力超过病重亲本,但低于病轻亲本;铃重极显著高于双亲,籽皮棉产量均表现出明 显的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优势分别达到76.6%、25.4%。品质性状中,没有表现出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成熟度 指数与高值亲本P2相同,其余性状数值都接近于中亲值。指出种质创新、选择在杂优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根据 新疆实际情况加强对杂交二代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