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造成鸡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引起鸡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传染性因素,二是非传染性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单独或合并在一起引起鸡发病。1.1传染性的因素传染性的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传染,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产蛋下降综合症腺病毒、禽肾炎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螺旋体等。后者常见的有住白细胞原虫等。这些传染性因素有很强的嗜肾性,它们感染肾细胞后,寄生在细胞内,对肾功能造成破坏,影响肾细胞滤过能力,导致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或体内,形成典型的肾脏病变。另外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2.
鸡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机能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肾肿胀、苍白、出血和尿酸盐沉积。轻者使雏鸡生长受阻、成鸡生长性能降低,重者导致大量的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病因:引起肾病的原因较多,一般可分三类:传染因素、营养因素和药物及毒物。1传染因素: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肾炎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后者常见的有螺旋体和住白细胞原虫。这些传染因素均有很强的嗜肾性,他们感染肾细胞后,寄生在细胞内,对肾细胞和其功能均有破坏作用,使肾细胞失去或影响其滤过能力,导致…  相似文献   

3.
1病因分析 引起鸡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 传染性因素从临床上引起的肾病占大多数,主要包括病毒、寄生虫等。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法氏囊病毒、禽肾病病毒,后者常见的有球虫、住白细胞原虫、组织滴虫,另外沙门氏菌、螺旋体也是传染性疾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脓疱病简称羊口疮,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状,其表面呈绳索结构,上下以若干“8”字形交织排列,颗粒外面有一层膜。该病毒可在牛、绵羊、山羊的肾细胞以及犊牛和羔羊的睾丸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夏季干痂在阳光下暴露30~60天丧失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经秋、冬、春三季仍有传染性;干燥的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6.
1传染性腺胃炎的“昨天” 传染性腺胃炎过去曾经认为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而随着动物医学的发展,又得出新的结论:是由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引起的,如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呼肠孤病毒、白血病病毒、马立克病毒、腺病毒等。由于在临床上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故临床有“隐形杀手”之称。本病可导致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
1从鸡病发生发展的角度看,混合感染逐渐增多,免疫抑制成为主导因素之一。分清主次,找出元凶,是临床兽医首要的工作。肉鸡疾病的防治要注意混合感染。过去多见的单一病原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上相对较少出现,经常可见有些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在先,这些病毒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等等;在“元凶”病毒打开“突破口”以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常常乘虚而入,在体内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8.
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所引起的疾病总称。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鸡群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消失,常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不典型,而且继发感染显著增加,因而不易诊断。当鸡群出现高死淘率,饲料转换率低,生长不一致;疫苗接种后呼吸道不良反应增加且不易消除;21~24日龄法氏囊与脾脏大小比例失常;法氏囊萎缩等症状应怀疑发生免疫抑制。导致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呼肠孤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  相似文献   

9.
肾传支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该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气源性传染.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强,但其传染性极高,所以在存栏量大的鸡群中,如果有1只或几只鸡发病,几天内很快就会波及全群.近几年肾传支危害非常严重,呈普遍流行态势,尤其是对个体养殖户,肉鸡平均死亡率大约在10%左右,用于预防和治疗的药费平均每只鸡在1~2元之间.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输卵管病变及产蛋率下降等症状。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通常使饲料报酬降低,产蛋下降或无产蛋高峰。近年来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各地流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养鸡大国,但以专业户散养为主,禽舍比较简陋,温度控制、饲料配制、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在秋冬气温多变季节,免疫过的鸡群中往往还会发生以肾病变为主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究其原因,除了与病毒的变异有关外,还与诸多应激因素有关。本试验选用了一株地方分离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易感鸡群,对其致病性及诱发因素进行了观察研究,希望对生产中多方位预防该病的发生有所帮助。1 材料与方法1.1 发病用毒株肾型IBV-H,由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惠赠,临用前接种非免疫鸡胚进行复状增殖。1.2 实验动物1…  相似文献   

13.
利用鸡胚分离法由发生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分离到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株,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现地疫苗,免疫原发病鸡场的鸡群,观察整个饲养周期,再无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14.
秃疮花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抑制作用之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测定秃疮花对羊传染性脓疱(orf)病毒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将解释成不同浓度的秃疮花注射液分别作用于犊牛睾丸细胞和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并回归动物,测定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对orf病毒的抑制作用,并用秃疮花液对发病羔羊进行了。结果表明,秃疮花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繁殖;对orf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且对传染性脓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属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IBDV倾向于侵袭活跃的分离细胞,在鸡体内,主要侵害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中的前体B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和坏死,进而使成熟B细胞减少,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8.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禽传染性支气管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Schalk等首次在美国报道,其病原血清型众多,同毒株之间又有组织亲嗜性的差异,表现为呼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阻”。自1982年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贫血、淋巴组织萎缩、出血及免疫抑制,是导致许多疫苗免疫失败及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养鸡业潜在的巨大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凋亡素诱导雏鸡胸腺和骨髓中的造血祖细胞凋亡而致病的,而凋亡素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与其在细胞中的核定位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等因素密切有关。文章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生物学特征、诱导细胞凋亡的现象及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陕西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陕北(榆林)、关中(宝鸡市、扶风县)、陕南(洋县)等地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4株IBV(定名为YL-04、BJ-04、FF-04、YX-04),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血凝性、血凝抑制性、致病性、鸡胚矮小化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4株病毒经1%胰酶处理后的各代病毒尿囊收集液均可凝集鸡红细胞;IBV标准阳性血清可特异性的抑制其凝集性;回归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病毒传代物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分离到的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临床表现为致肾脏病变的组织嗜性,证明以上地区鸡群发病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