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了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需要,指导各地安全使用农药,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向农业植保部门和广大农业生产者推荐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供选择使用。1杀虫、杀螨剂 (1)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索、阿维菌素、多杀毒素、浏阳霉素、白僵菌、除虫菊素、硫磺。  相似文献   

2.
<正> 杀虫、杀螨剂(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苏云金杆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茶尺蠼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藤素、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浏阳霉毒、白僵菌、除虫菌素、硫磺悬浮剂。合成制剂:溴氰菊酯、氟氯氰菌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双威、丁硫克百威、氟丙菊酯、抗蚜威、异丙威、速灭威、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三唑磷、杀螟硫磷、倍硫  相似文献   

3.
6种日本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引进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保存5年后仍对斜纹夜蛾幼虫持有致病性。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山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那须株)均保持较强的致病力,其剩余侵染力在1/1.34~1/2.50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东京株)的致病力下降最大,剩余侵染力为1/17.5、其次为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埃及株),剩余侵染力为1/7.01。  相似文献   

4.
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防治甘蓝上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田块喷施25 mL后3 d,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溴虫腈悬浮剂50 mL和1×109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60 g的处理效果,说明1×109 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10%溴虫腈悬浮剂在防治斜纹夜蛾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从分子生物学、病毒流行学、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工厂化生产及田间药效等方面阐述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母药的生产工艺,包括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多角体病毒的人工增殖、多角体病毒的提纯、产品的制备、加工及包装.该产品为粉剂,多角体含量为300亿PIB/g.经生物测定,当多角体病毒的接种浓度为2.0×107 PIB/mL时,斜纹夜蛾四龄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可达86.40%.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PIB·mL~(-1)五个所需的浓度进行测试,并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表明: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毒杀效果差异显著。饲毒后第2天,甘蓝夜蛾对复合剂较敏感;饲毒后第3天对复合剂敏感性均增强;饲毒后第4天,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死亡率均在80%以上,斜纹夜蛾死亡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30-133
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NPV)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 NPV)按1∶1复合而成的复剂,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一制剂相比,在相同浓度下毒杀菜粉蝶幼虫效果差异显著(F复=40.38F0.01(5,45)=3.47)。感染病毒的第6、7天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分别是单剂的26.6,54.53倍;浓度为2.0×105,2.0×106的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分别提前了1.285,2.358 d。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农产品施用什么农药 ,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 ,农业部门经过慎重考察 ,正式推荐出无公害农产品施用的农药品种。在这个详细的农药品种名单中 ,首先是杀虫、杀螨剂和杀菌剂两大门类 ;其次是各个具体分类。有关农业专家介绍说 ,这些推荐农药品种 ,大都具有高效、低残留等特点 ,不仅可以杀灭农作物上的病虫害 ,而且不会对农产品造成药物残留 ,可以放心使用。1 杀虫、杀螨剂(1)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 :苏云金杆菌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 ,小菜蛾颗粒病毒 ,棉铃虫核多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L.NPV)感染宿主幼虫的组织病变和病毒复制过程.发现脂肪、体壁、气管组织对MbNPV最敏感.核仁膨大,染色质单个或多个在其中产生并在核膜附近获得囊膜,装配成病毒粒子和病毒束.具有囊膜的核衣壳随机地嵌入多角体蛋白中,形成完整的多角体.细胞核膨大,核膜内陷,核解体,整个细胞充满多角体.而中肠、神经节、马氏管和肌肉组织对MbNPV敏感性差,于感病后期形成小而不规则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但对病毒杀虫速度无明显提高作用.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成虫时有效降低其繁殖力,取食含AcNPV和蛇床子素糖水的甜菜夜蛾产有效卵数量显著低于单取食含AcNPV糖水甜菜夜蛾的有效卵量.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园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茶园斜纹夜蛾的有效生物药剂。方法:采用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等5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2%甲维盐乳油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等4种生物农药在推荐剂量下,药后3~10d,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和印楝素等4种生物农药适用于防治茶园斜纹夜蛾,值得在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c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cNPV对 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 1ml9 1×106 PIB(多角体), 4龄幼虫摄入亚致死剂量病毒对化蛹产生不良影响,并使性比发生变化,雌雄蛹比为 0 6~0 8,较对照明显升高;幼虫期摄入病毒亦对其成虫的繁殖力产生影响,无论是每雌产卵量、总卵量还是卵孵化率均比对照显著降低,交配比例和次数也比对照明显下降。甜菜夜蛾成虫期摄入病毒亦对繁殖力产生影响,产卵量和交配比例和次数以及卵孵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此外,还对后代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微胶囊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INPV)在宿主体内的侵染过程,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芯材的病毒微胶囊,通过建立实...  相似文献   

15.
新棉安是由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及惊纹地老虎颗粒体病毒组成的联多价体昆虫病毒杀虫剂 ,是针对世界性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棉铃虫为主要对象而研制的。对实夜蛾和切根夜蛾的治理有一定的拓宽 ,国家专利号 :93119673.6。该制剂为 PIB>2× 10 9/ g,GIB1× 10 n/ g的可湿性粉剂 ,不含霍乱菌、沙门氏菌及痢疾菌 ,符合降生标准 ,其开发具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前景十分广阔。1992~ 1995年在新疆棉田推广应用2 5 416.7hm2 ,不仅创社会经济效益 10 87× 10 4元 ,而且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蚜虫与天敌之比 ,由防治前的 31∶ 1降低到 5 .5∶ 1,而使用化学杀虫剂 (灭扫利加敌敌畏 )则由 32∶ 1上升至 30 7∶ 1  相似文献   

16.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研究荧光增白剂OB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0.25% ~1%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荧光增白剂OB浓度的增加,其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不断升高,最高增效倍数达110.2倍.而在2~4龄幼虫范围内,荧光增白剂OB对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随着甜菜夜蛾虫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Ⅱ,SpltNPVⅡ)基因组DNA同源重复区hr1大小为1 746 bp,含有6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4个正向重复序列以及7个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基序。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pltNPVⅡhr1在感染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和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BmN和Sf21细胞中均具有增强早期基因ie1启动子活性的功能,增强效率分别为30、350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r1在BmN和Sf21细胞中具有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的功能,拷贝数分别为(8.46×10~4±6.13×10~3)、(5.92×10~6±2.95×10~5)copies/μg DNA。研究证明,SpltNPVⅡhr1在异源细胞BmN和Sf21中具有复制起始原点和增强子的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芦笋园甜菜夜蛾幼虫为对象,开展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田间杀虫活性、持效性以及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1 800 mL·hm-2处理药后5 d防效达94.5%,药后10 d防效依然有75.7%,持效性较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使用药后3和5 d的防效显著高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氯虫苯甲酰胺单用的防效,显著提高了速效性和综合防效。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无毒无残留,对人畜及其他生物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昆虫杆状病毒,它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食叶害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该次研究中主要是测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剂对娃娃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为将来进一步推广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生物农药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选用针对斜纹夜蛾的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甜核·苏云菌60 g/667 m2和阿维·苏云菌125 mL/667 m2处理防效最佳,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也有较好的防效,与苏云金杆菌混用可提高其防效,在夏季高温主害期用药间隔期以7~8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