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畜家禽在饲养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受到微生物细菌的侵入,虽然大部分的微生物无害,但仍旧有一部分微生物经过长期的繁殖,产生病毒,引起家禽家畜发病.这就造成了瘟疫,严重的直接造成了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少数部分家禽家畜发病后并没有引起死亡,是因为体内产生了免疫力,本文就围绕这个现象研究免疫在家禽家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畜禽传染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侵入动物体内而引起的,造成畜禽疫病流行的原因很多,但就农牧区来说,防疫意识淡薄、饲养管理跟  相似文献   

3.
家禽的免疫接种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有效的生物制剂引入家禽体内,从而激发家禽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家禽转化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的非易感状态,避免疫病的发生及流行。简单地说,家禽免疫接种的目的,就是提高家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证家禽的健康。对于种禽来说,免疫接种除了可以预防种禽本身发病外,还起着减少经蛋传递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疫病是家畜家禽多种疫病的策源地之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直接关系家畜家禽多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本文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特征,提出了野生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动物布鲁氏菌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染的变态反应性疫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在流行过程中常常波及到人,布鲁氏菌可以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能引起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常伴随菌血症、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系统的损伤,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伤。因为病原为细胞内寄生,多易转为慢性终身和不易根治的慢性逐渐消耗性疫病。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的养禽场,特别是养鸡场老病未能根除,新病不断发生流行,疫病中混合感染比例增加,细菌性疫病出现比例增大。有些养禽场一方面采用增加疫(菌)苗种类、免疫数量、次数,另一方面给鸡群增投抗菌药,试图控制细菌的继发或并发感染,结果造成鸡群中菌株耐药性增强,导致在发病后很难挑选出敏感有效的药物。同时也使家禽体内有益微生物被杀死,造成菌群失调,影响家禽健康和生产水平的发挥。造成这种既浪费、又被动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禽场消毒工作没有跟上。可以说,消毒工作是我国农村家禽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做好科学经济有…  相似文献   

7.
养禽场免疫程序的参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疫病流行情况禽传染病种类繁多、流行快、分布广,养禽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应考虑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一般而言,免疫的疫病种类,主要是可能在该地区暴发、流行的疫病。2抗体水平家禽体内存在的抗体依据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所得,即通过种禽免疫遗传给后代的母源抗体;另一类是通过后天免疫产生的抗体。家禽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有直接关系。在家禽体内,抗体会中和接种的疫苗,因此在家禽体内抗体水平过高过低时接种疫苗,效果往往不理想。免疫应选在抗体水平到达临界线时进行。抗体水平一般难以估计,有条件的养禽场应…  相似文献   

8.
巴氏杆菌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氏杆菌病是家畜家禽杀手,又名出血性败血病,本病在老疫区、疫区,呈地方性流行传染,造成当地养殖户不同程度家畜家禽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残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巴氏杆菌病对牛、猪、羊、鸡、鸭、兔、鹅有不同程度感染,症状严重,死亡率高60%~70%死亡。病原体从呼吸道和分泌物、排泄物中排出,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伤口、蚊虫叮咬而入侵健康家畜家禽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畜禽疫病流行,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和甘肃省颁布的《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出本县畜禽产地检疫暂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羊口疮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口疮(orf)病毒又称传染性脓疮(ecthyma contagiosum)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能引起反刍动物和人发病,在我国西部地区流行比较广泛,是家畜疫病防控中重要的一种病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家畜家禽感染各种疫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大量抗生素等药物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不可否认,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曾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其长期、大量使用,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如引起一些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人工孵化的雏禽无法从与其父母的直接接触中受益。在自然情况下,家禽孵化的环境含有大量来自于禽蛋孵化者粪便中的共生微生物。这些细菌极易在刚孵出的雏禽肠道内定植,并有助于雏禽免疫系统的成熟和保护其免遭病原体的侵入。 本文将重点关注在家禽生命期的早期建立共生微生物菌群的重要性,并将列举多种情景以介绍病原菌能够通过消化系统侵入家禽体内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 ,特别是养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 ,规模化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掌握规模养猪中疫病流行特点 ,对疫病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1 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特点1 .1 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猪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猪只密集 ,传染病具有很大的流行潜力。病原一旦侵入 ,则呈现高速繁殖、急剧散播 ,引起疫病的爆发。有文献指出 ,当一头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 ,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 (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 (n)…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掌握大通县口蹄疫、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等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疫病流行状况和控制措施效果,不断提升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于2019年10月底对大通县家畜、家禽进行口蹄疫等疫病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目的为了解调查点内家畜、家禽养殖、消毒防控、疫情处置、疫苗接种、检疫等流行病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家畜在接种疫苗后,机体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家畜产生对该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具有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也有个别家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拉稀、减食等症状,牛则出现产奶量下降、流涎等反应.应认真分析引起副反应的原因及影响免疫接种的各种因素,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养鸡场中,老病去不了,新病不断发生流行,疫病中混合感染比例增加,细菌性疫病出现比例增大。有些养禽场一方面采用增加疫苗种类、免疫数量和次数,另一方面给鸡群增投抗菌素药,试图控制细菌的继发或并发感染,结果造成鸡群耐药性增强,导致在发病后很难挑选出有效的药物。同时也使家禽体内有益微生物被杀死,造成菌群失调,影响家禽健康和生产水平的发挥。造成这种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禽场消毒工作没有跟上。做好科学经济有效的消毒工作,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养禽场和消灭养禽场内存在的病原体的主要方法。现将几种有效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17.
1 动物疫情1.1 释义动物疫情是指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情况。动物疫情涉及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1.2 报告主体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断、检验检疫以及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单位和发现动物群体发病和死亡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家畜家禽养殖过程的具体情况,对其防疫过程要考虑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出家畜家禽疫病防治要点,并总结出提升家畜家禽疫病防治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的冬春季节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其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则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而在家禽养殖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则可见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发病家禽的病势日趋缓和。病情逐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2018年鸡传染性鼻炎(I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禽流感(AI)等家禽主要疫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2019年家禽主要疫病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可为生产中合理防控疫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