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树种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位于秦岭西段的小陇山林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有国家保护植物数十种,经过调查,基本摸清了珍稀濒危树种在本林区的分布情况,并对一些濒危树种进行繁育,扩大分布范围,同时提出了保护繁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繇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6):740-749
本研究以1993-2005年对调查的85科、199属、270种、25变种、3变型长白山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出了物种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优先护存分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湖南的56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研究制定了湖南珍稀涉危保护植物的定量化分级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植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护存值”。,从而确定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护存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定量分级比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定性分级更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植物的濒危状态和优先护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应用于濒危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微卫星(SSR)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从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索物种起源与进化历史、揭示物种濒危机制和确定优先保护单元等方面对SSR分子标记在濒危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3个组合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确定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化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3种,其中濒危物种16种,稀少物种23种,安全物种4种;属于一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0种,二级19种,三级11种,四级3种,其结果与国家所确定的保护植物的保护等级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在800~1600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最多且特有性高,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的72.09%,是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的集中区域;高海拔段(1600m以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群落,原生性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31科40属;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优先保护等级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不同.4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系统分析林区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2个层面的因素,构建了小陇山林区经营管理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组织划分了小陇山林区的经营管理类型,并提出了各经营管理类型的森林经营策略,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中国珍稀濒危物种保险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动植物保护方面以往45年所发表文献的计量学分析,结合现有野生动物保险的实践经验和我国濒危物种保护面临的主要风险,首次提出在我国探索并建立珍稀濒危动物保险机制的观点,并对建立该保险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和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提出了建立濒危物种保险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西林业科技》2013,(4):59-59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山西省成立了由林业、水利、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协调小组,该小组的成立将为有效打击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案件、保护濒危物种起到重要作用和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参考湖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分级指标方法,结合贵州省实际,对贵州省69种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进行了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研究,划分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等级,提出了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湖北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异地保存珍稀濒危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异地保存珍稀濒危植物有2种方法:株群混合栽培与模拟群落栽培。选取了16种珍稀濒危物种,经过10年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群落栽培方法比株群混合栽培方法更适合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珍稀濒危植物异地保存,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最优群落结构以及物种的异地保存和恢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培育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156块样地调查数据,应用理查德曲线进行林分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的拟和,通过回归假设F检验,拟和的生长模型,在F0.05水平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利用拟和的导向曲线方程,以树高为基础,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林分立地划分为5个地位级。同时以小陇山沙坝实验基地引种试验林为例,分析了林分生长、单木生长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中国竹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原始属种高度集中,生态类型齐全,全省分布广泛,属种种类丰富,其中53种为珍稀濒危竹种。文章介绍了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建议。文章认为应将云南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的竹种纳入极小种群植物保护之列,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同时保存和扩繁云南竹类极小天然种群,缓解濒危态势。  相似文献   

14.
Allozyme markers in forest genetic conserv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enetic diversity is important in tree-breeding, in managing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and in maintaining healthy populations of widespread native tree species. Allozymes are useful in determining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es, where they can be used to assess affiliations of rare taxa and predict relative endangerment among species. Because allozymes sometimes yield different information about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species than revealed by other traits, when estimates of total or adaptive genetic variation are important, allozymes are best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traits. Allozymes are useful for measuring direct allelic diversity when designing ex-situ and in-situ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e demonstrate an application of canonical trend-surface 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s of in-situ genetic conservation areas. Allozymes also serve as useful markers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genetic diversity.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and prepared by U.S. Government employees on official time, and is therefore in the public domain.  相似文献   

15.
湖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之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湖北省22个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点)现已就地保护了55种国家第一批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占全省总数62种的88.7%;在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和禁伐区,就地保护和其它保护手段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小陇山林区阔叶林森林群落的主要群系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平均盖度及平均高度上进行了详细描述。主要森林群落特征的描述可对本林区森林群落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为森林的经营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Southern Forests》2013,75(4):361-371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formal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ropical timber species from the Congo Basin was investigated. I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ulam, with an aim to specify a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the valorisation of tropical timber species considered for use in these products. There were 76 forest species analysed regard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social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ir major uses. The Electre TRI-B multicriteria sorting method was used. The main result was a new and robust classification tool of timber species from the Congo Basin, corresponding to their multicriteria consensus degree. The potentials of the new grouping system were analysed. Species that meet a great majority of criteria were identified. They were highly suitable for sustaining the market position of glulam products. Implementing this strategy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timber species from the Congo Basin, while preserving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推动作为林产品的珍稀濒危物种可持续经营认证对于保护生物、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雷斯法案》修正案对珍稀濒危物种可持续经营认证及国际贸易的影响,以ICUN极危物种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为例,提出作为生产者要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认证,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生产要积极开展去濒工作,助力其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森林认证市场驱动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竹种的生态幅、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发利用价值和特有种等5个指标,将我国保护竹种划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列出濒危竹种10种,稀有竹种24种,渐危竹种22种,合计56种(含1种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