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水保林模式林分的内涵,并以湘中丘陵立地类型亚区为例,分别好、中、差三种立地质量综合等级区制表单元,编制了马尾松水保林模式林分生物量生长过程表,以期为水保林的经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 5年的调查研究 ,收集大量不同立地、不同年龄、不同经营类型的实测资料 ,总结了国内外经营湿地松的各种经验 ;从立地分类与评价、良种培育、森林生长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 ,提出了几种重要湿地松经营模式的系统经营技术 ,并以经营数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且对湿地松的综合利用、松香的深加工进行了专门研究 .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西侧油松人工林立地分类及生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3块标准地资料,对太行山西侧油松人工林的立地分类及生长预测进行了研究。以坡向、海拔、土层厚度为主导立地因子,划分了3个纬度段的立地类型组。按立地类型组进行了不同龄级的树高预测,以椽材林木树高为标准,对立地生产力进行了评测,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组现有油松人工林分类经营和荒山油松造林意见。  相似文献   

4.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成子纯 《林业科学》1993,29(2):124-130
本文把立地类型、生长类型和经营类型的系统结合构成一定的经营模式,使森林逐步按照经营模式组织经营,形成规范化的经营技术,并通过一套经营数表体现出来。数表的编制均采用最优模拟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计算编表,构成通用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法在森林立地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晋平  肖扬 《林业科学》1994,30(6):513-518
以主要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立地因子的协调性为立地分类的依据.借助聚类分析法对立地生产性能的相似性进行数量化描述,以欧氏距离定义立地单元间的相似性,类重心法计算类间距,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划定立地类型。研究地区共划分为12个类型,编制了立地类型表,并采用热量、水分、养分三段式命名法为备立地类型命名。落叶松和油松在12个立地类型上的生长预测结果与现有林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立地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立地因子的分异规律,逐级找出划分立地分类单元的主导因子。在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时,以样地的平均优势木胸径作为生长指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兰考泡桐胸径生长密切相关且直观易测的几个因子(如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将这些因子进行组合划分出立地类型,从而建立起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立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平顺县1:10000地形图,对该县境内219个集水区不同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组成的组合立地类型与林种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分布有如下特征;集水区单元内林种产地具有分散性,集水区单元内林种立地的不连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林种随立地而变的分散性,不同林种组合立地的这种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分布,便形成石灰岩山地林种配置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与胸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55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生长主要立地因子,利用主要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并构建不同立地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和坡向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幅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并划分为高海拔和低海拔两个立地类型组。不同立地类型组最优冠幅预测模型分别为:高海拔,CW=-2.5972+0.6211D-0.0098D~2;低海拔,CW=[D/(4.9823+0.2059D)]~2。高海拔组与低海拔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95和0.9834,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0001和0.825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19和0.65718,通过检验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组冠幅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东地区蒙古栎适生立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蒙古栎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促进蒙古栎林分质量提升,以清原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坡向、坡位等条件建立68块标准地,利用数量化方法研究蒙古栎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东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以坡度为主导因子可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40个立地类型;以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下坡位、阳坡以及土壤A层较厚的地段为最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条件。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天然蒙古栎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中幼林低密度控制及深抚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1993,29(4):373-378
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缺乏,从而普遍采用低密度控制,即加大造林株行距,加大疏伐强度、减少疏伐次数,以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获得收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次下层间伐方式。本文对杉木中幼林一次性间伐的合理保留密度即主伐密度以及深抚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地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Ⅰ区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地理坐标为114°36’E、27°42’N,地处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海拔130-220m,属丘陵山地。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厚度为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约为25cm。土壤容重为1.2(g/cm~3)左右,pH值为4.4-4.8,有机质含量约为2.5%。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590.9mm,降雨量集中分布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5%,年均蒸发量1503.8mm,相对湿度80%,1月平均最低温度-5.3℃,无霜期270天左右。主要林下植被为:杜茎  相似文献   

12.
Eucalyptus is the most valuable cultivated forest genus in Brazil nowadays. Modeling eucalypts growth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forester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strong site and genetic variations, management regimes and multiple products generated from those plantations. Because the forest height growth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with forest productivity, the improvement on the height growth representation implies in better productivity estimation. A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 was developed to represent the height growth pattern of eucalypts clonal stands from the Brazilian coastal region. Likewise in other scientific fields, this type of modeling methodology showed to be flexible, precise and accurate, generating multimorphic growth curves for different sites and clones.  相似文献   

13.
乐昌含笑的分布与引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乐昌含笑自然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5省海拔300~1500m的深山沟谷中,南岭山区为其自然集中分布区,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的建群种之一。该树种在我国浙江富阳、建德等地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和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与原产地相当,大于本地乡土树种深山含笑、乳源木莲的生长量,且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是一个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鉴于山核桃的重要经济价值及其特殊的生态分布范围,对安徽省山核桃主要分布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载培管理措施的林分进行典型抽样调查,并测定其标准木的生长及生理因子指标,以探讨山核档理想的生态条件及载培技术,为山核桃造林立地选择及载培模式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311-2020《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于2020年11月9日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江西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设施规划、幼林管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技术档案管理等。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文章从标准制定的背景、规程特点及主要条款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对标准的宣传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二类调查样地建立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二类调查的14个落叶松固定样地的346株复测林木数据,建立了与我关的落叶松木平方直径生长最模型。它包含了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所需考虑的林木大小,立地条件和林木竞争这3个因素,并具有与年龄、地位指数无关的特点,便于实践中应用,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单木平方直径生长最模型需要考虑的主要因子是林木直径值、林分断面积和坡度。  相似文献   

17.
立地质量评价和林分生产力预估对于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决策至关重要。目前常利用优势高直接估测立地指数以评价同龄纯林立地生产力,而对于混交林、异龄林、无林地以及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立地则很难用该方法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往往通过立地指数—环境因子模型模拟,应用环境因子预测立地指数。文中简述了环境因子与立地指数关系研究概况,从研究尺度、数据来源、关键环境因子选择、预测模型及其拟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和展望了立地指数—环境因子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年生长规律及气候因素对生长的影响,是合理制订杉木产区区划,改善杉木造林规划设计布局,正确实施经营管理措施的基础。 本项研究,将全国杉木西部试区的四川高县作为试验点,从1985~1988年,连续4年在5~8年生不同密度林分中,作了胸高直径及树高生长的旬期定期观测。经对这些实验数据作均值处理,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生长在中国杉木中带西部产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环境条件下的杉木幼林年生长规律的论证及对影响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具有可靠性和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文中在利用 Richards函数对湿地松生长进行拟合和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在计算机上直接模拟抚育间伐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了江西省丘陵区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的采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湿地松多效益经营模式林分始伐年龄为 81 0年 ,主伐年龄为 2 5年 ,最优抚育间伐方案为间伐 3次 (含始伐 ) ,时间分别为第 8、1 2及 1 6年 ,间伐强度分别为 95 0、70 0、30 0株·hm2 ,最后保留株数为 5 5 0株·hm2 。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31年)始终显著存在。不同无性系生长规律不同,有的无性系幼林期生长不是特别突出,但在中林期生长加快,到中林期后趋于稳定。优良无性系y18、y15在28或31年生时仍能保持前期所具有的生长优势,且在16 m立地指数和18 m立地指数条件下,生长同样突出,排名均为1、2名,表明这2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稳定性。在块状造林条件下,优良无性系13年生时树高、胸径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大于生产种20.1%26.6%、27%31.1%、78.7%92.8%,表明发展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