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阴阳辨证     
中兽医学中的阴、阳,一指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双方的代名词,阴证与阳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二是从人与动物的生理、病理表现上看,阴指体内的营养物质与水液,阳指机体的功能与热力,阴虚证、阳虚证中的“阴”、“阳”即用此义。在气血津液辨证中,气虚证中的气也指功能,血虚证、津亏证中的血、津也指营养物质与水液,与上述阴、阳的后一含义相同。在辨证上,阴证、阳证为纲领性征候,其中的阴、阳、气、血、津均指具体受病对象,故阴虚证、阳虚证不应用为阴证与阳证的属证附列其后,而应归入气血津液辩证,合为气血津液阴阳辩证。  相似文献   

2.
补益方剂是兽医运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畜体气、血、阴、阳虚损的方剂。在中兽医八法中属于补法的范围,《素问》中有“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这是补益方剂的立论根据和应用原则。补益方剂主要用于补虚扶弱,补养气血,调整阴阳,使畜体归于平衡。在正气虚弱,不能抗病或祛邪时,适当配合补益之剂,可扶助正气,增强抵抗力,达到治愈疾病或缩短疗程的目的。其具体运用是根据阴阳气血及不同脏腑的虚损情况而分别选择的。本文将学习和应用补益方剂的配伍体会总结如下:一、补阴补阴的方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阴虚是指精血津液的虚损…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症状,而对于猪来说,久治不愈的顽固性便秘在临床上却并不多见.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中医可归纳为:阳盛、阴盛和阴虚三个方面.阳盛则火邪有余消耗津液,阴盛则气机不行不能传送,阴虚则精血枯燥、胃肠不润,故能使粪便滞涩难下而形成便秘.西医认为:长期饲喂加工不细或难消化的粗饲料,同时缺乏青饲料和运动,饮水不足,时间稍久则肠内阻塞;另外,感冒、胃肠积热、胃肠卡他以及猪瘟、猪丹毒的初期,也可出现便秘.  相似文献   

4.
脾和胃肠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可占临床病例的50%以上.其中尤以慢性脾胃病多见.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重视诊治.因为它可以由六淫之邪、精神因素、饮食、劳逸、虫积等多种致病因子而发病;又可由其它疾病而转归.任何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都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使病例机制复杂化.首先是影响饮食,从而加剧病情.脾胃的功能紊乱,不仅是影响饮食,而是给养不足,断绝了后天之本,使机体的气、血、津液失调,会给疾病带来严重的恶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就必须高度重视证治.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来源于矧蹴》一书,是治疗“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人医临床上还运用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痞证,湿热内蕴于中焦而兼痞者,急性胃肠炎,症见呕吐、肠鸣、腹泻、腹胀闷满、精神倦怠、舌苔黄、脉弦细等症。  相似文献   

6.
休克属于中兽医“厥逆”、“虚脱”证的范畴,是家畜脏腑、气血、津液损伤而致阴阳、气血逆乱的表现。根据西医的理论,休克是一种症候群,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因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或血管床容积骤然扩大,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并引起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休克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危急,是临床兽医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是患畜死亡的主要病证之一。20多年来,我们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共诊治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阐明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抗氧化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肠湿热证模型组、自愈组以及郁金散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每组10只。通过模拟大肠湿热证发病条件,饮食中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灌服白酒,设置高温高湿环境,再腹腔注射生物因子大肠杆菌,以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此后分别用高、中、低剂量郁金散治疗5d。然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采集脾、胸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gA、IgG、Ig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自愈组相比,各剂量郁金散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以高剂量组回调最明显,高剂量组中IgA和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脾和胸腺组织形态结构紊乱,脾淤血,胸腺严重萎缩;郁金散高剂量组脾结构趋于正常,胸腺萎缩程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和LP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SH和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自愈组相比,各剂量郁金散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以高剂量组回调最明显,MDA和LPO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GSH和NO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紊乱,郁金散可通过回调大肠湿热证机体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免疫器官脾和胸腺的结构,调节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关系而治疗大肠湿热证,其中以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把皮肤干燥称为燥证,是人在感到燥邪或机体津液亏损后,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表现。单从肌肤外补水远远不够,应内外兼顾,滋阴润燥,才能合力赶走燥邪,使皮肤水润。用阿胶牛奶蜂蜜药膳进行调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症,在人因晦床上可运用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的痞证,湿热内蕴于中焦而兼痞者,急性胃肠炎,症见呕吐、肠呜、腹泻、腹胀闷满、精神倦怠,舌苔黄,脉弦细等。  相似文献   

10.
耕牛的湿热证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一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水谷草料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二是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相似文献   

11.
<正>牛多汗症是指非因炎热、劳役、运动而经常自行大量出汗的疾病(包括奶牛和肉牛)。按中兽医理论认为多汗多由心虚或肾虚所致。心气虚,则卫气不固,腠理不密,而成自汗;肾阴虚,阳无所附则盗汗。夜间阳潜阴藏,肾阴虚,则阴不纳阳,阴虚阳浮,津液随时外泄而出现盗汗。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奶牛和肉牛多汗症可分为三种类型,现将各型症状及中药治法简述如下。1阳虚自汗症临床症状:精神、食欲、体温均  相似文献   

12.
<正>温病为外感温热或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和急性热病,如中暑。1温病的特点1.1外感温热或湿热邪气而发病犬瘟热是外感温热邪气而发,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外感湿热邪气而发。1.2特殊临床表现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温热病。如犬瘟热症状为体温高,发病快,流脓涕,脚掌干,鼻干裂,都是易伤津液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风邪是心经受邪,邪热上注于脑,致使神明失常而出现神志昏迷,精神反常而无所知的一种症候。中兽医认为本病系火盛痰多,攻注上焦,致使心经闭塞而引起或为心肾虚弱,肾阴不足,命火偏旺,火灼津液,酿成痰涎,阴虚火升,痰气上攻于心而发,本证临床主要有心热风邪、脾虚湿邪和痫症三大类型之分。  相似文献   

14.
孔庆波  顾静 《警犬》2010,(8):16-19
犬中毒是指当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有毒物质进入犬体以后,在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生化学和物理学的作用,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官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犬中毒是指当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有毒物质进入犬体以后,在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发生化学和物理学的作用,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官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1辨证1.1辨证要点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  相似文献   

17.
舌诊(舌色和舌苔)在牛病诊断方面因其难于辨识,故临床意义不大。而舌津(舌底津液)以其直观可视,且能准确反映诸多内脏病变,而成为重要的辨证依据。数年来,笔者通过观察牛的舌津拔丝状态,摸索出舌滓变化与牛病诸证的对应规律。(一)舌津的采取与处理左手提定患牛鼻圈(绳),右手从口角插入舌底,以拇、食二指捏取舌底津液少许。取出后,拇、食二指用力研磨约0.5min,然后使拇、食二指徐徐分离,观察其拔丝状态。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奶牛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很多,文章从“发情错乱”方面着手辨证,则能执简从驭。根据其病因、病机及所现证候方面着手辨证,分为肾气不足、阴虚血热、气滞血瘀、肝气郁滞、气血两虚、湿热、宫寒等7种证型,用中药医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由水谷所化生。汗液是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津液通过气化后从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对机体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现就汗液的生理、病理学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治、预后中的意义浅析于下。(一)汗液1.生理学特点:中兽医学认为: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免疫抑制病是指由于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到损害而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免疫抑制病通常引起鸡抗感染免疫接种失败,机体易继发感染多种疾病,造成器官受损,营养系统吸收利用受限,最终表现出禽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