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产自广西的4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桂无1号’(桂1)、‘桂无4号’(桂4)、‘岑软2号’(岑2)和‘岑软3号’(岑3)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对其设置10%、20%和30%共3个浓度梯度,给予持续12、24、36 h以及营养液恢复12 h处理,测定幼苗各处理的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小于对照,其中桂1和桂4下降幅度最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胁迫处理36 h后,桂1和桂4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岑2和岑3的叶绿素含量升高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岑2和岑3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桂1和桂4明显。复水后,岑2和岑3较多生理指标有恢复迹象。隶属函数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岑软3号岑软2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旱高光效的油茶种质,为后续油茶耐旱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和桂无4号共4个油茶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PEG 6000(10%、20%、30%)3个干旱胁迫强度,给予12、24、36 h的胁迫处理和12 h的复水处理,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下,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稳定;桂无1号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桂无4号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4个油茶品种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_(NPQ))均上升,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NPQ和Y_(NPQ)值较大且增幅明显,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强。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量子效率(Y_(PSⅡ))较大,且随胁迫持续逐渐升高,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_(NO))波动持平,甚至下降;桂无1号和桂无4号叶片的ETR、Y_(PSⅡ)和Y_(NO)变化与岑软2号和岑软3号相反,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复水处理后,岑软2号和岑软3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恢复迹象,尤其是在轻度胁迫下ETR、Y_(PSⅡ)、Y_(NO)、NPQ和Y_(NPQ)恢复至对照水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旱后恢复能力;桂无1号和桂无4号相关指标未有改善,表明其抗旱能力较弱。【结论】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4个油茶品种可划分为2类,其中岑软2号和岑软3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桂无1号和桂无4号为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按照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桂无4号。  相似文献   

3.
引进岑软2、岑软3、桂无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油茶品种,在种植后第4年,对树高、冠幅、单株产量、果实纵横径、果皮厚度、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桂无2号单株产量最高;桂无4号树体最高;岑软3号冠幅最大且果实内种子数最多,但出仁率最低;果实普遍是椭圆形且横径大于纵径;桂无5号出仁率高但果皮最厚;桂无1号种仁含油率最高,但种子数少。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岑软3号的潜在价值和效益最大。油茶在佛山生长情况良好,岑软系列生长比桂无系列生长更好,更适合佛山当地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4.
黎凤金 《绿色科技》2024,(5):144-147
为探究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区为试验地点,设置“岑软2号”“岑软3号”“赣兴48”3个品种油茶处理,对不同品种油茶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方面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品种油茶耐盐性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盐碱胁迫下叶片色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盐碱胁迫会导致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其中,“岑软3号”油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以抵御胁迫,而“赣兴48”油茶会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赣兴48”油茶更易受到氧化胁迫,从而产生更高的MDA含量;“岑软2号”“岑软3号”油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盐碱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其SOD活性上升幅度最大。研究可为油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盐碱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耐弱光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于2010年10月份在广西南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湖南和江西选育的普通油茶6个无性系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存在差异,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湘林86号﹥岑软24号﹥长林4号﹥岑软3号﹥赣190号﹥岑软2号,但岑软24号在早、晚光合有效辐射较低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33和4.08μmol/(m2.s),均大于其它无性系,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岑软3号。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赣190号、湘林86号、岑软24号和岑软3号,光补偿点均在20μmol/(m2.s)左右,在理想状况下利用弱光能力较强,而岑软2号和长林4号光补偿点分别为50.10和44.78μmol/(m2.s),利用弱光能力较差。6个无性系中初步筛选岑软24号和岑软3号为耐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6.
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植株,定株定枝进行观察记录,研究5年生油茶品种岑软1号、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5和湘林11、赣无1栽培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树体内部结构良好,树高和冠幅的生长比较均衡,但自然形成的树形有一定的差异性.广西品种每年抽梢4次,湘林11和赣无1抽梢3次.不同品种、分枝角度、长势及不同部位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苗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抗旱性油茶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年生油茶扦插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充分供水处理,田间持水量的39%~73%(W1);轻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23%~37%(W2);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7%~23%(W3);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12%~17%(W4),通过盆栽控水试验,采取叶片电镜扫描法对4个油茶品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组织细胞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同一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并对比研究相同水分梯度下不同油茶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等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气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厚度均显著降低,尤其是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并出现下陷,表皮细胞干瘪。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无2’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油茶品种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呈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油茶品种的叶片气孔开度、叶片气孔开张宽度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重度干旱胁迫下,‘无2’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气孔开张率、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其他3个油茶品种。【结论】通过对各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特征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进行比较,得出‘无2’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42时,11份山茶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1类为5个普通油茶的无性系,即:湘林27、桂无5号、赣190、岑软2号和岑软24号;第2类为宛田红花油茶;第3类为陆川大果和博白大果油茶;第4类为香花油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香花油茶不属于普通油茶。  相似文献   

10.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苗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对岑软2号、11号的实生苗出籽率有显著影响(P0.01),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无性系间辐照影响差异较大;3 000 rad辐射明显提高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抑制了岑软1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竹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对竹柳幼树进行干旱胁迫实验(分别为浇水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后,依次停水16 d、12 d、8 d、4 d和0 d),分析了竹柳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光合指标,并探讨了胁迫结束后复水对竹柳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竹柳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P0.05),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2)对胁迫后的竹柳恢复浇水,竹柳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3)竹柳通过叶片变黄,萎蔫卷曲,干枯脱落,顶芽萎蔫下垂的避旱策略来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2.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1个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 rad、1 000 rad、2 000 rad、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后代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照处理后,岑软2号、11号的实生后代出籽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可见不同品系间油茶影响差异较大;对油茶出仁率、仁油率及鲜果含油率的影响表现为:高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了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出油率,降低了岑软11号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对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研究辐射对成年油茶植株树高和冠幅、果产量、果实形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射处理后,树高、冠幅间无显著差异,且单株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单株果产量随年份呈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岑软2号、岑软3号在2014年辐射组平均单株果产量较CK有明显提高,岑软11号的年平均单株果产量在0~3 000 rad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 000 r辐射使岑软11号油茶果实纵横经减小,其他辐射组岑软11号果实纵、横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岑软2号在1 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岑软11号在3 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而种皮厚度变化不明显,不同辐射组间岑软3号和连州1号果皮及种皮厚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进行0、1000、2000、3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对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000、2000 rad剂量辐射处理,研究辐射对成年油茶植株树高和冠幅、果产量、果实形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射处理后,树高、冠幅间无显著差异,且单株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单株果产量随年份呈现明显的大小年变化,岑软2号、岑软3号在2014年辐射组平均单株果产量较CK有明显提高,岑软11号的年平均单株果产量在0~3000 rad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3000 r辐射使岑软11号油茶果实纵横经减小,其他辐射组岑软11号果实纵、横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岑软2号在1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岑软11号在3000 r辐射下果皮变薄而种皮厚度变化不明显,不同辐射组间岑软3号和连州1号果皮及种皮厚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研究弱光下油茶(Camelliaspp.),幼龄期光合及生长特性,对岑软3号苗期进行不同强度(60%、75%和90%)的遮荫处理,180天后调查结果表明:60%、75%和90%遮荫条件下岑软3号日平均净光和速率分别为3.60、3.17和2.42μmol/(m2.s),分别为对照的70.81%、62.49%和47.70%,均大于相对应透光率,遮荫处理后叶片光合能力增强;60%~90%弱光对岑软号苗期茎和叶片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而75%遮荫条件下岑软3号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受到影响;弱光下叶片生长朝着更有利于捕捉光能的方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都显著增加,且色素合成中优先合成了叶绿素。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梓琼  王慧  陈铭  袁军 《经济林研究》2019,37(2):104-113
为给耐旱性油茶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华鑫’‘华硕’‘长林40’和‘长林4号’这4个红壤丘陵区主栽油茶品种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了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对照3种处理进行试验,对4个油茶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11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和干旱时间的延长,4个油茶品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华硕’的下降幅度最大,为40.96%;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都呈下降趋势,其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2.81%、48.03%、42.54%;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随着干旱条件的变化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其丙二醛含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抗旱性的强弱顺序为:‘长林40’>‘长林4号’>‘华硕’>‘华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产地选育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苗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的生长适应性,选取来自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共18个品种的油茶为试验材料,并于栽种2年后调查其成活率、病虫害发生率、生长量、开花及树型等情况。结果表明:参试油茶品种中苗木较大(苗木大小为苗高×冠幅),开花数量较多的是岑软2号、岑软3号、赣州油1号、赣石83-4、华鑫、长林4号及华硕。其中,岑软3号和赣州油1号移栽后成活率最高,为100%。而华金、赣无2和湘林1号生长较弱,分别为83.3%、90%及86.7%,更易发生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对照,通过调查水淹条件下植株的受害情况,研究了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香花油茶(C.osmantha)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极强,水淹处理40 d内均所有植株均未表现出受害症状;陆川油茶仅在水淹处理20、30 d时受害指数为10.00,且水淹处理40 d时受害植株均已恢复,耐涝性也较强;广宁红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最差,且植株间耐涝性有分离,水淹处理第40d时受害指数达到57.33,并有30%的植株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供水CK(土壤水分含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下同),轻度干旱胁迫P1(65%)、中度干旱胁迫P2(35%)、重度干旱胁迫P3(15%)4种处理方式下研究了合果木抗旱能力,对其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合果木的光合作用能力不断降低,Pmax、Tr、Gs等光合指标不断下降。但Ci值在P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低,植物细胞获取CO2能力逐渐稳定,说明合果木的抗旱能力较弱;在对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值研究后发现,Fv/Fm、ΦPSII值会随着光照日变化自我恢复到一个稳定值,表明合果木在逆境条件下能够维持植物体内一定的光合作用,保证植物体自身的能量获取。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沙柳、黄柳光合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我国北方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生长季,以人工栽植的沙柳、黄柳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沙柳、黄柳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的日进程,并设置4个控水梯度,分析干旱胁迫对沙柳、黄柳光合参数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沙柳的Pn、Gs、Ci、Tr值均大于黄柳,而WUE则为沙柳小于黄柳。干旱胁迫对沙柳、黄柳光合速率的影响基本一致,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沙柳、黄柳的最大光合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m)反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变化趋势相反。在干旱胁迫下,土壤水分作为限制沙柳和黄柳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导致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活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