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在1978年继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药剂筛选、药效测定及施药方式的试验。参加试验的药剂包括化学药剂、农用抗菌素共16种。供试品种为白单4号和陕单1号。于5月初播种。试验区全部用0.1%菌土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处理有药剂拌种,闷种,浸种,苗期喷雾以及药剂单用和两种药剂复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吉单209为试验接菌寄主,从市售种衣剂中筛选出17个种衣剂,播种前对玉米子粒进行包衣,筛选出6个高效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保苗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市场上常见的3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种衣剂有效地控制了丝黑穗病的发生,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玉米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考评,黑败种衣剂的防效最佳,黑虫双全次之,立克秀最差。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不同成分杀菌(药)剂的处理,筛选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佳效果的杀菌(药)剂,笔者建议:对于特殊用途及具特殊品质特征的玉米品种,播前用8.1%黑穗克星种表剂包表,对于中感丝黑穗品种,使用7.5%双全包表,对于一般感病品种,播前用吉农4号包表。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儿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 一、症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玉米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1/3,随着面积增加及间、混、套、复种技术推广以及不抗病品种增加,黑穗病逐年加重。一般地块发病率2%~8%,重病地块发病率60%~70%,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义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因品种及外界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变化较大.苗期症状多在4-5叶期以后开始显现出来,马秉元等将其归纳为六种类型:笋状型,茎扁、下宽上尖、竹笋状;矮缩丛生型,矮缩丛生、分蘖多;黄条形,叶上有纵行黄条;畸形茎扭形,株畸形、茎扭;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打卷型,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苗期病状也表现出叶形异常,叶上有纵形黄条;在某些染病幼苗第四叶至第五叶片和沿中脉上出现褪绿小斑点,直径1-2mm,树木3、4个至数百个,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在辽宁地区发生有上升趋势。2005~2007年海城市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5万亩。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个别地块在50%~60%,造成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因丝黑穗病损失粮食200万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产区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病株果穗(玉米棒子)全部变为黑粉,几乎没有收成,许多地区称为"乌米"或"灰包"。它的危害在一些地方已远远超过玉米大小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系统性的侵染病害,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穗期表现症状。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也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丛生、矮化、叶色暗绿等症状。雄穗染病后,花器变形增生,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80年代此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有上升流行的趋势,平均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可达50%,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5.
16.
钟华 《吉林农业》2003,(5):23-2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灰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的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所以,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市陈区镇2001年玉米丝黑穗病大面积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2002年实施了玉米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一、症状病株果穗有的不吐花丝,形状短胖,基部较粗,顶端较尖,苞叶完整,但果穗内部充满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后期苞叶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多沾结成块,不易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丝黑穗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80年代此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有上升流行的趋势,平均发病率达20%~30%,严重时可达50%,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