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利用3个浅圆仓分别储存小麦33和37个月的技术使用及粮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适时使用机械通风技术和磷化氢双回路环流熏蒸技术可实现小麦安全储藏。仓温和平均粮温的最高值同时出现,且仓温高于平均粮温8.9℃;1~5月,平均粮温低于20℃,呈逐渐升高趋势;10月以后,平均粮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小麦储藏期间,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试验仓储藏期小麦品质符合宜存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华南地区10幢高堆浅圆仓连续4年的数据跟踪,探索华南地区高堆浅圆仓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效果和粮温、水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大功率风机通风效果显著,使用小功率风机的单位能耗明显低于大功率风机;通风结束时平均粮温低于18℃小麦即可安全度夏;小功率风机通风有利于小麦水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风在大型浅圆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适宜的气温和通风时间对大型浅圆仓的散储小麦进行机械通风,整仓粮温可降至15℃以下,粮食水分无明显变化。实践证明:新建浅圆仓通风系统设计合理、送风均匀、能耗低。  相似文献   

4.
小麦入库结束后,在高水分高温粮(平均水分14.3%,平均粮温37.8℃)粮堆内布设由通风竹笼和开孔PVC管组成的立体风网,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水降温通风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08 h吸出式通风作业,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平均粮温降至18.5℃,降水单位能耗0.98 kW·h/1%·t,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围包散存小麦和玉米因在高温季节入库,整体粮温偏高,来粮害虫较多并引起局部粮食发热。对试验仓粮食先采用短期熏蒸杀虫处理,然后采用全仓通风与局部"点穴"通风(或二台局部处理机并联使用)相结合的措施分段降温,通风后局部最高粮温和全仓平均粮温均大幅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通风降温效果,储粮安全过冬后,来年再择机密闭熏蒸,做好隔热控温措施,粮食水分减量较小,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储藏稻谷和小麦用磷化氢熏蒸后采取了不同的通风方式散气,并定期分区、分点进行跟踪检测磷化氢残留量,研究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随着通风散气时间的延长,磷化氢残留量均有明显降低趋势。小麦仓散气8d后,整仓储粮磷化氢平均残留量降至0.031mg/kg,各扦样点磷化氢残留量也均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稻谷仓通风散气5d后,各区、各点磷化氢残留量均已降至0.02mg/kg以内,且磷化氢残留量明显低于小麦仓,有利于指导今后出库粮食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2):F0003-F0003
在贮整仓智能通风干燥系统是为处理高水分粮而研究开发的专用成套设备和应用技术。该系统由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空气湿度调节设备、移动组合式整仓立体通风系统构成,配合粮食防霉技术、整仓干燥技术规程,可对粮层深度6m以内的各种仓型散装高水分粮通风干燥。  相似文献   

8.
以库存小麦为研究基础,利用完成包装仓散装化升级改造的两幢平房仓,在同一时期进行降温通风试验。两仓分别具有横向通风系统和竖向通风系统,全面分析通风降温效果、能耗、风量均匀性、粮温均匀性等技术指标,通过对比,发现以风道上墙、机械作业、全程覆膜、气流水平运动的横向通风系统在单位通风量、粮温降幅、失水率等方面优于竖向通风,能够更好地满足粮食储藏实仓降温通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摘要智能通风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粮情监测系统功能从单一粮情监测向粮情自动控制的一项重要扩展,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2011年在原来试验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进行扩大应用,并成功完成了一次高水分小麦的就仓通风降水试验,通过对这次降水试验的试验数据收集整理,测算智能通风降水的能耗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12.
小麦整仓通风调质试验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减少储藏水分降低带来的储粮数量损失,改善粮食的加工品质,在中央储备粮德州直属库开展在储小麦整仓通风调质试验,使出库小麦水分达到或接近国家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以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机械通风对高水分玉米进行降水试验,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降水技术具有投资少,能耗小、费用低等优点,较人工晾晒和烘干节省费用,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品质、稳定储粮性能,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宜存要求。入仓前的粮食清理、及时调整通风方式都有助于提高通风降水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鄂中地区偏高水分晚籼稻谷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通风结合粮面稻壳压盖控温技术,进行了偏高水分晚籼稻谷保水度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仓稻谷水分下降了0.5%,比对照仓水分少下降0.5%;粮食平均温度保持在准低温线以内,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确保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房式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水分为15.2%)进行单堆包装储藏,采用化学熏蒸,保持粮堆内有效PH3浓度,可达到防虫抑霉的作用,使高水分玉米能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6.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粮仓安装中央空调进行大米过夏试验,结果表明,接的完全水分的大米在准低温空调仓内过夏,品质变化不大,降水效果明显,采用中央空调制冷效果好,费用低,大大优于窗式空调。  相似文献   

18.
SAP、PAM对土壤水分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SAP和PAM的复配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SAP和PAM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不同配比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复配>PAM>SAP>CK,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各处理较对照增幅为3.98%~6.86%,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增幅为13.6%~64.78%,复配处理增幅最大,说明施用SAP、PAM均能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尤其是复配处理效果更显著。SAP处理在小麦全生育时期根部生长量变化较为平缓,对小麦苗期生长量影响较大,PAM处理的地上、地下干物质重和根冠比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均为最高,说明PAM可促进小麦中后期的生长发育。SAP、PAM单施和复配均可提高小麦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0.35%、19.09%、16.44%,PAM处理主要通过提高粒重来提高产量,复配处理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段明松  凌昆 《粮食储藏》2011,40(4):29-32
对普通房式仓储藏的高水分高粱(入库平均水分16.4%)进行就仓通风试验,合理布置风网、选取有利的通风时机和正确的通风方式,能够简单有效地对高水分高粱进行就仓干燥降水处理,有效抑制了虫、霉的发生,还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翻倒作业和烘干晾晒费用,保证粮食品质,并能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