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去除赵志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中的一些菌株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化合物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历史上著... 相似文献
2.
3.
4.
将花生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加热,测定黄曲霉毒素(AFT)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热可降低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并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增加,毒素含量也明显下降。同时毒素含量的减少速率与样品最初被污染水平有关,AFTG1的热稳定性较AFTB1差。 相似文献
5.
6.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温特曲霉的代谢产物,其结构为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和很高的毒性,尤其是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更甚,如黄曲霉毒素B_1、G_1、M_1。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但有时也会污染茶叶,我国出口茶叶合同规 相似文献
7.
花生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开展花生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在抗侵染方面,鉴定了1576 份花生种质,大多数种质样本的黄曲霉菌侵染率在50% 以上,只有2 个种质的3 年平均侵染率在15% 以下。方法学研究方面,提出了TF法和改良TF法。这两个方法都适合于大量鉴定花生种质的抗产毒性, 能快速筛选出抗性种质。在抗产毒性鉴定方面,鉴定了1517份花生种质,大多数种质不具有抗性, 844% 的接种样本中的产毒量在31μg/g 以上,而种质N1211 和N1322 的允许产毒量连续4 年在12μg/g 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黄曲霉毒素大量样品的制备成本,在实验室已有的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8F6的基础上,成功克隆得到了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并引入连接肽(Linker) 编码序列,构建VH-Linker-VL结构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 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 5E 上,使单链抗体以噬菌体展示形式在大肠杆菌TG1 中表达。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到该ScFv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率(IC50)值为0.57ng/mL,表明该单链抗体与亲本鼠单抗有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异性,且具有很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产毒真菌产生,属生物源危害物,是毒性极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历史上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造成过多次人及家养动物群体中毒死亡事件。黄曲霉毒素通过污染农产品与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全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非常有必要掌握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食品主要种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的主要种类,包括:谷物及其制品、调味品、饲料等12个类别,共计143种产品。通过归纳总结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种类,可以为农产品及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治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保障消费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自全国不同产区的花生荚果上分离到细菌菌株680株。离体试验表明,66%以上的细菌菌株对黄曲霉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最高可达90%以上;活体试验发现,拮抗菌对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达73.1%~88.5%,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抑毒率达72.6%~80.8%,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53抑毒率和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8.5%和80.8%。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对花生上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促生作用明显,其中菌株B53效果最高,抑毒率和促生率分别达到80.5%和9.5%,其次为B84和B102,分别达到76.3%、71.3%和4.5%、6.2%,生防潜力巨大。拮抗菌代谢物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53代谢物抑菌作用最强,培养液、上清液和蛋白粗提物抑菌率分别可达95.8%、95.5%和90.2%。另外,拮抗菌B53在花生根部的定殖能力和存活力较高,且能够显著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区系,提升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尺蛾在荔枝园的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尺蛾是近年来危害荔枝枝梢的一类重要害虫。其种类主要有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 Moore)、青尺蛾(Anisozyga sp.)、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和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 Inoue)等。该类害虫1年多代,其中油桐尺蛾1年3~4代,其它4种尺蛾1年7~8代,四季均有发生,以幼虫大量取食新梢嫩叶、花穗及幼果,以夏秋梢受害最重,大发生时可将整株树的嫩梢嫩叶吃光,对荔枝生产威胁很大。笔者总结了荔枝主要尺蛾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差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规律和防控策略,并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区苗枯病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米丝核菌(Rhizoctonia)等多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其中河西地区主要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为主。带菌的种子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品种抗性差,苗期低温高湿及土壤肥力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选择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玉米苗枯病的有效措施。其中以种子量0.15%的多菌灵、福美双等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94.13%、91.32%。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