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半烘炒机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直匀整细长,色泽翠绿鲜润,香高味爽,清汤绿叶的特点,在江浙一带有较大的市场。与一般炒青绿茶相比,半烘炒机制绿茶在加工上讲究勤摊放,并突出烘与滚的火候掌握。现就半烘炒机制绿茶的加工工艺作一简单介绍。 一、鲜叶标准 鲜叶要求匀齐,大小基本一致,叶型以中小叶种为宜。就一级茶而盲,原料用一芽二叶。春茶开采时间,浙南地区在4月10日前后,浙北地区在4月18日前后。若采下的鲜叶标准不一,则需在杀青前用青叶筛分出大小,分别加工。 二、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一方面可以挥发部分水分,避免因水分含量过高而造成杀青困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鲜爽度和香气,降低苦涩味。具体摊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鲜叶水份控制对绿茶初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绿毛茶品质的影响。适当摊放和轻萎处理可提高成茶中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改善绿茶的香气、滋味、茶条紧结度以及减少碎末茶。雨水叶和重萎叶都有损于绿茶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鲜叶水份控制在72%左右,有利于绿茶外形内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名优绿茶以其香郁、味醇、色绿、形美四大优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欢,也引起厂商的日益重视。名优绿茶在加工上与普通绿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均采用摊放工序,如西湖龙井茶,加工中一般都要将鲜叶摊放6~10小时,其目的是适度降低水分含量,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本文以龙井茶为例,分析了不同摊放程度的茶样中香气成分的变化,并比较了龙井茶、普通炒青绿茶及乌龙茶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香气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探讨摊放对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广东茶业》2003,(1):26-2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本、苏联、印度等产茶国,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茶叶加工中,取得了显著效益。现介绍如下: 1.利用超声波加湿器管理鲜茶叶 鲜叶从茶树上一采摘下来,就进行着极为复杂的理化变化,如果贮放管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为了寻求高质量的贮青方法,日本进行了运用超声波加湿器管理鲜叶的研究。以2000K型模式超声波加湿器装置的贮青管理制成的绿茶,色香味均优于一般贮青方法,尤其是成茶中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松阳香茶是在原来高档炒青绿茶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利用中低档鲜叶原料为主加工而成的条索卷曲、色泽绿明、风味清爽的一个绿茶新产品。松阳香茶的开发生产,对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特别是为夏秋季鲜叶原料寻找了一条新路子。本研究利用现有的香茶加工工艺对龙井43、迎霜和鸠坑群体种三个茶树品种进行品质研究,拟找出适合炒制松阳香茶的最佳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2.
毛峰型茶具有条索细嫩、稍卷曲、白毫显露、色嫩绿油润的外形和香气馥郁、滋味醇甜的内质、汤色清沏明净、叶底嫩黄绿、色、香、味具佳。只有上好的原料才能制出品佳质优的产品,但关健还在于制茶技术。以下谈谈我个人制作毛峰茶的一点浮浅认识。一、鲜叶摊放鲜叶摊放对形成毛峰茶特定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的摊放,能散失一部份水份,叶子变软,杀青时避免粘锅,便于杀青、成条,缩短杀青时  相似文献   

13.
绿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传统大宗绿茶加工一般都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为适应高档绿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其质量。经多次试验比对,确定以适度摊放和揉捻为主要工序制作的绿茶不但滋味醇爽,经久耐泡,且香气纯正浓郁又带有花香。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好评。该茶加工工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相似文献   

14.
前言贮青设备主要用于绿茶初制厂贮存从茶园采下的鲜叶,以保持其鲜度,防止变质。但有的红茶初制厂也设有贮青槽,作临时存放鲜叶之用。萎凋是加工红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现分述如下。一、贮青设备作用和意义:茶芽采下后,还是一个生物体,生命仍在活动。由于呼吸作用增强,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糖类等有机物分解,  相似文献   

15.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原苏联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较大的绿茶生产国,其产品主要是蒸青绿茶,工艺流程为:鲜叶管理、蒸汽杀青、初干、揉捻、干燥、分筛及包装。现就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技术的进展情况间简述如下:1. 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 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近来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达到降低叶温…  相似文献   

17.
扁形名优茶 ,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 ,是闻名中外的名贵绿茶 ,产品供不应求。但采用传统工艺加工扁形名优茶工艺复杂 ,耗工耗时 ,产量低且价格昂贵 ,为积极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 ,探索较为合理的扁形名优茶机制技术 ,近年来 ,安农大茶业系进行了多次机械试验的研究 ,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扁形名优茶机制工艺 ,现简述如下 :1 鲜叶采摘和摊放 :晴天采摘中小叶种茶树的幼稚新梢 ,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鲜叶进入后要分级验收 ,分别摊放。摊放厚度为 30cm ,摊入时间为 6— 10h ,鲜叶摊放至叶面萎缩 ,叶质由硬变软 ,叶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省外茶市紧细型绿茶大为走俏,在三明产地每公斤卖价比同期产的毛峰条高6─8元,而且时效性不强,价格也较平稳。然而,包括三明在内的我省绿条主产区大多种植大叶型绿茶品种,这给加工紧细绿茶带来困难,如何应用大叶品种制作紧细绿茶?除应根据品质要求选择适制品种和严格控制采摘标准外,加工技术则与制作毛峰茶有较大区别,尤其是揉捻作业。主要工艺分为:鲜叶摊凉──杀青──初揉──初烘──复揉──毛火──足火。摊凉掌握鲜叶含水量在70─72%为宜;杀青应适度老杀,以微有焦边为度;揉捻一般要进行两次,其间进行解块、分筛…  相似文献   

19.
地处低纬黔中高原红枫湖畔的贵州省中八茶叶果树场,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种植的茶树为当地中叶群体种,发出的芽叶肥壮,持嫩性好,内含有效成分高,天然品质优良,适宜制作名优茶.为了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优质鲜叶原料的经济价值、该场从1993年开始引进了浙江产的“上洋”牌成套名茶加工机械,进行机制名优绿茶的开发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中八香翠”这一机制名茶.此茶品质特点外形紧曲细秀,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绿匀净.产品面市后赢得了顾客欢迎,都说“顶香、汤色好青.喝起来爽口”,三年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名茶.此茶的机制工艺已经定型.现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蒸青绿茶加工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区生产的蒸青绿茶存在色泽偏黄、偏黑,条索不紧、不直等问题,经济效益较低.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重庆地区蒸青绿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