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近10年,油菜小孢子培养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已建立完善的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论述油菜小孢子培养的意义、操作流程、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建立、小孢子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小孢子再生体系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毫升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再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胚状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80.25%。  相似文献   

5.
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m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6.
油菜离体小孢子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离体小孢子突变技术能高效获得目标突变性状,大大加快育种进程,为油菜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油菜离体小孢子进行诱变的技术研究和突变体的选育现状。并提出小孢子突变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数检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法 (FCM )对甘蓝型冬油菜 4个F1代杂种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在幼苗期 (取再生株新长出的叶片嫩组织 )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检测。其矩形图上清晰地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以及单倍体加二倍体二倍体加四倍体和三倍体加六倍体等嵌合体。小孢子再生植株中 ,单倍体和自发二倍体比率分别为 5 0 %~85 % (平均为 6 0 % )和 2 0 %~ 5 0 % (平均为 35 % )。FCM倍数检测结果与在油菜花蕾期进行的花器形态鉴别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采用FCM倍数检测的优势及其检测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田间温度下的油菜花蕾大小、冷处理时间、更换培养液和培养密度等影响因素试验,建立并优化了长江下游生态型甘蓝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大小与田间温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应适当降低选取花蕾的长度;冷处理对特定的基因型材料的出胚有效,总体影响不大;在高浓度蔗糖的NLN液体培养基培养2d后换NLN13培养液后可使材料的出胚数升高;培养密度以1ml培养液含0.5个花蕾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从德国学者首次报道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成功以来[1],该项技术已被迅速采用.小孢子培养能够得到基因型纯合的甘蓝型油菜株系(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利用该技术可以迅速纯合保持系和恢复系[2],避免性状分离;也可以对远缘杂交后代通过加倍来稳定外缘染色体[3];还可以结合诱变技术进行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品质和抗性性状非常优良的株系[4,5].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激素的MS培养基诱导植株再生。对不同的供试材料、取蕾时期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供试的5个材料中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但不同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孢子取样的时期以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6d左右为宜,培养基蔗糖浓度以1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甘蓝类蔬菜小孢子培养中有关取样、选样、胚胎发生以及影响胚胎发生的关键因素、植株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甘蓝类小孢子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单倍体育种得到很大的发展,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产生单倍体的较好途径。阐述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展望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这一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花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花芥蓝自交品系ZBo-1和ZBo-6为供体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添加激素、热激时间、取材时期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对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热激1 d小孢子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添加NAA 0.1 mg/L、IAA 0.1mg/L和6-BA 0.1mg/L能促进芥蓝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不同时间取材,胚状体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胚状体诱导成功率在60%~80%.2个材料在人工春化温室栽培和自然春化温室栽培2种生长条件下都有子叶形胚和鱼雷形胚形成的 能力;ZBo-6在自然春化温室栽培条件下胚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春化条件下的胚产量,而ZBo-1的胚产量以人工春化条件下较高.试验获得了黄花芥蓝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品系下胚轴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合以及AgNO3质量浓度5种不同因素对其下胚轴芽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gNO3质量浓度外,其他4种因素对2个油菜品系下胚轴芽苗再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个油菜品系间和不同处理间的芽苗再生频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油菜品系与处理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4d苗龄,在MS+6-BA 0.5mg/L+2,4-D 0.5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在添加NAA 0.05mg/L+6-B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中芽苗再生频率最高,GY1和GY2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分别为45.2%和41.7%。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系的下胚轴再生体系,为高含油量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4个福山包头系列大白菜品种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和成苗率影响较大,平均每个花蕾产胚在1.28~38.25个之间;且胚胎发生能力高的品种,成苗率较高,胚胎发生能力低的品种,成苗率也较低;培养基中添加0.1~0.3 g/L活性炭能明显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及时将成熟的子叶形胚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上,对提高成苗率至关重要;琼脂浓度为1.0%~2.0%时,成苗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胡萝卜再生植株,并对培养基添加物质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培养基以甘蓝型油菜NER为试材,分别于2006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种植于四川省农科院郫县农场。提取液(B5):B5大量(KN032500mg/L+MgSq250mg/L+CaCl2·2H2O150mg/L+NaH2PO4·H2O150mg/L)+B5微量Ⅰ+B5微量Ⅱ+KI1000mg/L+B5有机+Fe—Salt肌醇100mg/L+蔗糖130g/L(高压灭菌,置4℃冰箱中备用)。诱导基本培养基(NLN·13):NLN-13大量+MS微量Ⅰ+NLN-13微量Ⅱ+Fe—EDTA40.0mg/L+甘氨酸2.0mg/L+烟酸5.0mg/L+VB60.5mg/L+VB.0.5mg/L+肌醇100.0mg/L+生物素0.5mg/L+叶酸0.5mg/L+L-丝氨酸100.0mg/L+谷氨酰胺800.0mg/L+谷胱甘肽30.0mg/L+蔗糖13%+NAA0.5mg/L+6-BA0.05mg/L。分化培养基MS:MS+蔗糖2%+琼脂粉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