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早酥梨为主要亲本,与幸水、新世纪梨进行正反杂交试验,设计二次重复,目的为探索优良亲本早酥梨与早熟优良砂梨品种杂交的遗传倾向和培育优良的早熟新品种,解决我国7月份成熟的梨优良百种问题.通过对两批杂交后代1328株实生苗的全面观测和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梨果实形状的遗传,杂种后代倾向亲本,倾亲串为82%,倾父和倾母株率相同.早酥作父本后代果形遗传传递力较作母本时强,梨果实大小遗传变异广泛,呈数量性状,后代倾向减小,果实重量为亲中值的76%,早酥作父本时后代果实较大;杂种后代果心呈大变异,后代果心为亲代的1.35倍.小果心组合的后代果…  相似文献   

2.
早酥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早酥梨正反交获得的1328株杂种实生苗的观测和遗传倾向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果实形状倾向亲本,倾亲率为82%;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形遗传传递力较作母本的强.梨果实大小遗传后代倾向减小,果实重量为亲中值的76%;早酥作父本时后代果实较大.杂种后代果心呈较大变异,后代果心为亲本的1.35倍,小果心组合的后代果心较小;早酥作父本的后代小果心株率高于作母本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变劣,劣变率为95%;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实品质较好.亲本童期为4年的杂交组合,后代童期在3—6年之间,平均为5年.  相似文献   

3.
对12个组合1505株梨杂种实生苗童期长短的观察看出:砂梨与白梨的种间杂种的童期为4~5年,少数后代在3年生时可开始结果,童期变幅为3~8年,白梨的品种间杂种为5~6年,童期变幅为4~9年。每一组合杂种间童期的长短表现出分离现象。亲本品种童期性状的基因型为异质结合型,童期呈极数量性状遗传。童期的长短受双亲遗传特性的制约,童期不属母性遗传。亲本营养期与杂种童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以营养期短的品种作亲本可以产生童期短的后代,反之则长。  相似文献   

4.
以长富2号为核心亲本的3个组合杂交苗为试材,进行了早期的形态和抗病性评价,并根据生长势、叶片性状与早实性、丰产性、果实大小和果形相关的原则,结合抗病性调查,对综合性状较差的植株进行筛选,推测组合1后代群体早实性可能较差,丰产性较好;组合2后代群体早实性较好,丰产性偏差;组合3后代的群体丰产性、早实性均较好;组合1、组合3后代群体果实较大、果形较好.通过对1534株杂种植株调查,未发现同时感染腐烂病和白粉病的植株,推测这两种病害的抗性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所调控.  相似文献   

5.
树莓杂交后代实生苗部分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莓4个杂交或自交得到的197株2a生实生苗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性状各异树莓杂交后代表现了相近的果形分布比例,均以圆锥形为主,其中3个组合后代中圆锥形果实超过了75%;短圆锥形和球型果比例相近,总和接近25%,后代中还出现了少量比例的畸形果.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分布受亲本影响,但变异幅度较宽.平均单果重受亲本影响极大,大果型品种美国22号和图拉米的后代的大果型比例偏多.图拉米是优良的无刺树莓育种亲本,其自交后代出现了21%的无刺植株.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五个梨杂交组合的调查材料的分析表明:梨皮色遗传方面不存在褐色对绿色或者绿色对褐色的显隐性规律;梨杂交后代果实大小的遗传受亲本果实大小的影响,亲本较大的,后代果实也较大,亲本小的后代也小,总的遗传变异倾向是果实减小,纵轴变短,品质和风味变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但都出现了一定比例的超双亲株。个别组合(鸭梨×麻梨)的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过亲中值,优株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7.
从几个白梨、砂梨、西洋梨等品种的杂交后代及实生后代中筛选出4个优系,包括A39、BFW、BFE、B18,对它们的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玉绿是以白梨品种莱阳茌梨为母本,砂梨品种太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砂梨品种。该品种果形端正,果实近圆形,果点较小,果面光滑,果皮绿色;在武汉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成熟;平均单果质量270.0 g,最大单果质量433.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2%,总酸含量0.28%,维生素C含量42.7 mg.kg...  相似文献   

9.
梨新品种‘玉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绿’梨是以白梨‘慈梨’为母本,砂梨‘太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在武汉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平均单果质量270g,最大单果质量43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总酸含量0.28%,维生素C含量42.7mg·kg-1。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多,酸甜可口。早果,丰产,稳产,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杏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趋势,为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太阳’为亲本的3个杏杂交组合F1代为试材,对花期、果实成熟期、单果质量、肉质类型、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黏离核、丰产性、仁味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杏开花期后代分布范围窄,呈趋中变异;后代都有成熟期早于早熟亲本的个体,变异表现为偏向晚熟亲本的正态或偏态分布;平均单果质量分布范围趋向小果,呈明显的衰退趋势;果实平均硬度呈偏向于软肉亲本的连续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高亲本比例偏低,但遗传力高,亲本高糖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能力强;丰产性呈偏向于高亲亲本的连续变异,亲本的丰产性对后代影响大;果实硬溶质与软溶质、果实香气有无、黏离核和仁甜苦呈质量性状遗传。【结论】‘金太阳’作为亲本,其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较强,在以早熟或晚熟、硬肉、丰产性为育种目标的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树莓无刺性状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树莓品种物候期及有效授粉期进行了调查,'早红'开花成熟最早,'美国22号'开花成熟最晚;'无刺红'与其它7个品种的有效授粉期达10 d以上.以'无刺红,为母本与其它7个品种杂交授粉时,小核果坐果率的变化趋势与坐果率变化一致,果实的单果重倾向于母本,种子饱满、千粒重较大;以'无刺红'为父本时变化规律与之相似.对杂交后代实生苗的刺密度进行了调查,刺密度属数量性状连续变异,后代分离广泛,其中澳洲红自交后代无刺实生苗比例最大,可以达到30.56%.杂交后代刺密度组合传递力3.94,自交后代刺密度组合传递力1.67.  相似文献   

12.
刘公式 《落叶果树》1990,22(4):13-13,16
有性杂交是目前培养优良新品种的基本手段,似所需时间较长,杂种后代广泛分离,在遗传变异的规律方面,有许多问题需探讨和认识。我所从1973~1979年先后三次进行苹果杂交,1980年以来部分品系陆续结果,现将观察到的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进入结果期早晚 杂种实生苗进入结果期普遍比原亲本晚2~7年,且与亲本结果早晚有直接关系,尤以母本优势明显。因此,为了提早进入结果期,除采用早果的技术措施外,选择早实亲本,特别是母本,十分重要。 二,果实成熟期 不同成熟期品种杂交,其后代一般倾向于成熟早的亲本,或介于双亲之间,很少有晚于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辣椒黄绿苗杂交一代果实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育黄绿苗辣椒标记性状的6个早熟辣椒为母本,3个甜椒为父本,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杂交一代果实的杂种优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辣椒黄绿苗杂交组合在果实长、果肉厚、单株挂果数性状方面的优势超过高亲本性状,其数据依次为10.01%、8.15%、1.05%,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早钟6号"和"东湖早"两个红肉枇杷品种的嫁接苗幼树期以及"早钟6号"×"东湖早"的实生苗的童期,探索亲本幼树期长短对杂种后代童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钟6号"的幼树期比"东湖早"短10.3个月,"早钟6号"枇杷的杂种后代实生苗的童期比"东湖早"枇杷的实生后代童期短6~9.3个月。说明以幼树期短的"早钟6号"枇杷为母本的杂种后代实生苗的童期也短,早结性更强,与童期短的母本其杂种后代童期也短的枇杷育种规律一致。所以,在枇杷育种中,幼树期长短可作为杂种后代童期长短的预测依据,幼树期短的母本其杂种后代实生苗童期也短。相同的杂交亲本组合应选择幼树期短的品种作母本,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倍性百合杂交后代的核型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琼  穆鼎  义鸣放  明军  刘春 《园艺学报》2007,34(6):1477-1484
以百合两个杂交组合,'Brunello'×'Yellow Jiant'和'Prato'×Lilium.pumilum的亲本和杂交后代为试材,从染色体和DNA两个方面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比较杂交后代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观察显示,两个杂交后代均为三倍体,由不同倍性的亲本杂交而来,且染色体随体丰富。用4对多态性高的SRAP引物对试材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除了含有父母本的特征带,还具有父母本没有的谱带,且它们与母本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父本间的遗传距离。核型分析和分子标记的结果一致,均证实了两个杂交后代的真实性,且两个杂交后代在遗传上均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17.
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梨为中心亲本的7个杂交组合做试材,对228株杂种后代的童期和主要果实经济性状做调查分析,研究苹果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苹果梨杂种后代童期长短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结果年龄广泛分离。成熟期均以晚熟为主,早中熟较少。果实大小受环境因素和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后代平均果重小于亲中值。果实形状广泛的分离,但以圆形居多。  相似文献   

18.
中熟抗黑星病梨新品种──黄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冠”(原代号78-6-102)是1977年以白梨优良代表品种雪花为母本,砂梨品种新世纪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优质、抗病梨新品种。果实于8月中旬成熟,外形美观,风味酸甜适口,并具浓郁香味,品质优良。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4%。抗黑星病能力强,结果早,丰产性好。1996年8月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正式定名。目前已被天津、北京、江苏、湖南等省(市)广泛引种试栽或规模栽培,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29—1是1963年以慈梨作母本、太白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砂梨中熟新品系。其果实外观好、品质优,抗性强,早结丰产。  相似文献   

20.
套袋对不同梨品种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研究套袋对不同梨品种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我们对14个西洋梨、11个砂梨和白梨品种在谢花后20 d进行套袋试验(西洋梨品种套白色单层纸袋,白梨和砂梨品种套外黄内黑双层纸袋),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