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4):29-29
1.茶叶采摘与加工茶区从南到北,先后进入名优茶采摘高峰期,需要及时组织采茶工和炒茶工,按产品的鲜叶要求抓好采摘,按标准做好茶叶加工。  相似文献   

2.
都匀毛尖茶产自贵州黔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外形均整、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雅、溢味醇厚的名茶品质特色,外形似“鱼钩”,又名鱼钩茶,除拥有绿茶共有的功能价值外,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从都匀毛尖茶的历史起源、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素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汤色红浓略呈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独具槟榔昧,隔夜而味不变。加工工艺为:①鲜叶加工: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五个工序;②毛茶加工:筛分、拣剔、拼配、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五个工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茶芽素胚4种不同方法处理的产品进行品质鉴定,并探讨其加工工艺,最后得出茶芽的含水量、杀青及烘制方式是加工茶芽素胚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30%茶皂素、0.6%苦参碱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6个处理进行防治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单剂或复混剂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药后3 d时,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30%茶皂素混施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好;药后7 d和14d时,对照生物农药0.6%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7.
8.
沈培和 《中国茶叶》2003,25(2):11-11
浙江省安吉县繁育的珍稀茶树良种——安吉白茶,已在省内外广为引种。该品种的特点是早春季节气温在20℃±2℃时所萌发的芽叶叶片出现白化,叶绿素a含量较少,叶色嫩绿。所制绿茶氨基酸含量达6%~7%,而茶多酚含量较低,约20%,成茶色泽嫩绿,香气清醇,滋味鲜醇柔和,汤色、叶底嫩绿鲜明,很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甚高。一些龙井茶产区,如浙江新昌县引种后,根据其品种特点,用龙井茶炒制工艺,试制成功“大佛白龙井”。据实践经验,用该品种加工龙井茶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桑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该文概要叙述了桑叶茶的主要成分与功效,着重介绍了复合桑叶茶的加工制作过程与工艺,并针对桑叶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了相应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民国时期因盛销海外而声名大噪。本文根据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调研内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加以探究,再现六堡茶在民国时期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寿宁乌龙茶生产历史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方面简要概述了寿宁高山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寿宁高山乌龙茶产地、品种和政策等生产优势条件,提出了寿宁颗粒和条形高山乌龙茶加工工艺和品质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塔山红茶基本情况,从市场与品质角度分析了塔山红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兰美 《茶叶》2019,45(1):41-42
本文介绍了机采茶树鲜叶分级、分类加工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4.
桃源野茶,久负盛名;这里被称为“茶马古道”,也是中国南方最早的、最具影响力的茶叶经贸之路,自古就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有文字记载历史可追溯20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红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素以香高、色艳、味浓驰名世界。本文以崂山鲜茶叶为原料,对崂山工夫红茶各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并将新研制的崂山工夫红茶与祁门红茶1级进行比较,其各项因子均达到了祁门红茶1级水平。该崂山工夫红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水仙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4个茶树品种开展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观音早生、春兰中偏早生、白芽奇兰中生、肉桂晚生,4个品种长势壮、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经济效益高,适宜建瓯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