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茶树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现有茶园面积9200hm2,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0.7%。我市茶叶加工企业数千家,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多年栽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茶假眼小绿叶蝉等病虫害呈加重趋势,但采取化学农药防治,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为此,本市积极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和示范,着重推广了以病虫害监测预报+杀虫灯+农业防治+害虫性诱防治+信息素粘虫板+植物源农药+冬季清园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不仅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危害,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境管理”策略—间作植物增强天敌控害能力和利用植物挥发物的对害虫和天敌的行为进行调控已在茶树害虫生态控制系统中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增加茶园“斑块”中的植物多样性能明显增加天敌类型和数量,罗勒、迷迭香以及某些豆科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害虫产生引诱或驱避效应,仙鹤草的提取物能够用来增强天敌的捕食能力或寄生能力。源自茶树本身的系列挥发物例如顺-3-己烯醇、反-2-己烯醛、罗勒烯、芳樟醇、香叶醇和吲哚等能用于诱集和驱避害虫,聚集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水杨酸、茉莉酸、苯并噻二唑及β-氨基丁酸等诱导剂处理茶树可以增进茶树的直接抗虫性能,并促进茶树挥发物的释放以提高天敌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3.
茶树害虫诱控技术取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5~16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组织在浙江松阳举办了茶树害虫诱控技术现场会暨浙江省茶产业转化工程“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课题2014年工作会议,来自课题实施县市区的茶叶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重点茶叶生产企业及课题相关单位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简要概述了茶树挥发物的收集方法、释放规律和在茶树—害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中的生态功能以及田间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茶树抗虫性的关系,并对选育抗虫茶树品种及开发植物源农药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抗虫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成果转化工程"项目之一的"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课题,自201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在浙江省18个茶叶主产县(市、区)实施,集成应用以茶园害虫诱集技术以及植物源、矿物源和微生物源病虫防治技术产品为主体,茶园田间管理措施、天敌保护技术和科学用药相配套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通过组建多形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推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是植物源农药之一,具有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小等特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苦参素对茶树主要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如对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和茶蚜等主要害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效,明确指出:该药剂适宜于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9.
茶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就是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茶叶丰产的方法。本文就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分建园期和建园后两个阶段作一简述,以供生产上参考。建园期的防治1.茶园的开垦新茶园开辟后,有些能为害多种植物的寡食性和多食性害虫,可就地转害茶树,另有一些种类,将会逐渐适应转化成为茶树重要害虫。因此,垦荒种茶时,除必须进行土壤深翻,彻底清除或深埋枯枝落叶外,对某些荒地原有的零星茶树及油茶树等,也应加以清除。开垦时还应注意清除病株残根和杂草,以减少茶…  相似文献   

10.
茶叶农残与茶树病虫的科学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食品(包括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给茶树病虫的科学治理和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茶树病虫的防治现状、茶叶农残面临的形势及茶树病虫科学治理的对策等谈点看法。一、茶树害虫种群的变动及其防治现状茶树栽培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随着种茶时间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茶树害虫的种类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也发生很大变化。正如陈宗您(1979)分析我国茶树害虫种群的演变趋势,大体可以归纳为4点:1)由体型大的害虫向体型小的害虫演变;2)由食叶性害虫向吸汁性害虫演…  相似文献   

11.
茶树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茶树内源激素基本提取,测定方法及内源激素对茶树等植物生长发育,抗性,同化物的分配等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植物内源激素应用于茶树栽培,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海南白沙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海南常年气候温润,茶园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本文基于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两地的绿茶茶园进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实验和应用,对海南白沙县主要的茶树害虫及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述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的探讨。总结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技术和意义,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国40年来,湖南省茶树虫害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一)茶树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1957—1965年和1976—1978年省茶科所在主产茶区对茶树害虫先后进行了调查,加上历年来湖南农学院等有关单位调查的资料(近两年调查资料及未知名待鉴定的均未统计在内)进行了统计,全省已知名称的食茶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及在茶树育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农业害虫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本文叙述了植物抗虫基因的种类,分析其在茶树育种的应用前景,并阐述了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茶树病虫害在田间发生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茶树害虫的危害而招致了茶树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消灭虫害和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茶树昆虫区系特点及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亨文  张汉鹄 《茶叶》1997,23(3):33-35
云南茶区临近热带,茶树昆虫区极为丰富,除一些广布各,且多南方特有种,滇南、滇西南茶树大叶种地区又较滇北小叶种地区,害虫发生危害为甚。由于气候原因,害虫多无明显越冬现象,茶梢蛾除潜叶蛀梢型外,且在全蛀梢生态型。多种害虫都在雨季节发生危害重。地形复杂,海拔气温不一,害虫发生差异大,增加测报与防治难度。植物资源丰富,利于在“植物王国”里,在发挥生物群落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7月3-6日,全国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两安市举办。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有关领导,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等产茶省植保系统工作人员及有关专家共计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示范推广经验,研讨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2006,28(2):21-21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一书共十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茶树病虫生防与茶叶绿色食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病虫生防对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意义和茶叶中农残量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新挑战角度,论述了生防在茶叶绿色食品生产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详细叙述了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获得产品注册的程序,同时还总结了茶树病虫生防现状。提出发展茶树病虫生防,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措施:1.加强茶树病虫生防的宣传工作,尽快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使茶叶中农残量符合绿色食品的卫生要求;2.建立茶叶绿色食  相似文献   

20.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茶树又具有自交不亲和与结实率低等特点。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树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为茶树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和育种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成花调控最新研究进展,从开花诱导、花芽分化与发育机制方面对茶树开花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