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峡库区县域生态安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统计年鉴、水土保持公报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以不安全指数法对指标实际值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研究秭归县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秭归县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48,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主要限制因子是经济水平低下,生态安全压力较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据此确定该县生态安全策略为发展城乡经济水平,缓解社会经济、环境压力,改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2.
加快生态文明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县域是辽宁省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集中区域。为了更好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涵,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县域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平台,面临着发展理念落后、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透支大、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县域绿色发展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修复生态,建设美丽宜居新城乡;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政府下一步制定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重庆直辖10年后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利用主成分方法剔除多余因子,选择了12个指标对三峡库区的19个区县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4类,即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次高、一般、较差区域.用于分类的距离从0.883到42.323,跨度变化很大.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直辖10年来农业发展水平彼此差距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罗洪  曾敬  李景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29-31,155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制约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6.
县域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本文重点分析乌当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从实现进程、实现路径、实现动力探讨并总结建设生态文明的乌当模式,得到以下启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是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找准着力点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关键因素,统筹发展社会事业,铺就城乡人民幸福之路是生态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评价了长三角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赋权,并最终得出25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得分。研究表明:上海市发展水平已日趋完善;苏浙两省发展存在同质性,但综合来看浙江省略优于江苏省。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评价了长三角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赋权,并最终得出25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得分。研究表明:上海市发展水平已日趋完善;苏浙两省发展存在同质性,但综合来看浙江省略优于江苏省。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人均GDP指标,结合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1998-2016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减弱态势.低于四川省人均GDP平均水平的县域是县域经济数量结构的主体地位将长期保持.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达的县域集聚在成都平原和安宁河谷平原的腹地,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差异格局.  相似文献   

10.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以衡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结构内容的解读,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剖析了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接近全省第一方阵;生态产业加速升级,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45亿元;节能减排凸显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普惠受益。然而,还存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缺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不够浓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衡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确立生态发展战略;探索建设指标体系,明确具体建设任务;大力培植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宣扬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县域村镇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途径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发展意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途径和建立相应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重庆三峡库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模式,即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库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莉莉  皮竟  胡晓群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6-4449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三峡库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分析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投入4大保障体系,加快三峡库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桂芳  张宏  田艳  杨远亮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66-267,269
通过调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万州、开县)库岸不同生态环境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收集库区气象和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钉螺孳生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适合钉螺滋生,钉螺和传染源输入可能性也极大,存在血吸虫病发生流行的潜在性危险,应加强血防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农耕地为对照,对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7种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土壤种子库主要为草本植物种子.农耕地、柑橘林地种子库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 043粒/m2和10 160粒/m2;针阔混交林、板栗林、栎林、马尾松林地土壤出现灌木和乔木种子,导致其种子库物种丰富度较高.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达到3.9.各模式间种子库组成成分相似性变化范围为37.50~86.67,无较大的异质性,农耕地与其他模式的相似性最小.各植被恢复模式均可提高林冠层对降水的截持作用.单场降雨量为3.12~43.80 mm时,各模式平均林冠截留率为18.04%~24.36%,马尾松林、栎林和针阔混交林等3种模式的林地枯落物吸持水量为1.97~4.55 mm.各模式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大小依次为竹林(402.29 mm)>茶园(349.34 mm)>农耕地(330.55 mm)>柑橘林(272.65 mm)>针阔混交林(242.93mm)>栎林(201.20 mm)>板栗林(175.08 mm)>马尾松林(144.97 mm).坡耕地经植被恢复后,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平均分别减少82.04%和83.72%.土壤侵蚀模数减小1 608.87~1 876.66 t/(km2·a).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板栗林(0.562 9)>马尾松林(0.512 1)>柑橘林(0.492 1)>栎林(0.448 5)>针阔混交林(-0.258 7)>茶园(-0.453 5)>竹林(-0.638 5),均高于农耕地土壤质量指数(-0.664 9).各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农耕地,其中针阔混交林为生态公益林恢复的最优模式,板栗林为经济林建设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成库后,库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产业空心化日益突显;随着库区移民投资的逐渐减少,库区城镇化动力已显不足。本文分析了库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建设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ARCGIS9为工作平台,应用多级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度评价并进行了协同性等级划分,针对各等级提出了城镇化和生态的发展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2010年三峡水库175m蓄水完成后重庆主城江段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规定的方法,于2011年1—12月逐月采集表层水样,初步研究了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和总磷(TP)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与2009年相比,2011年水体中DO、CODMn和NH4+-N的含量无明显变化,TP的含量出现下降。重庆主城江段水质整体污染较轻,TP的含量高于富营养化的限值,DO的含量在3—8月较低,NH4+-N的含量在1—2月较高,CODMn和TP的含量在5—10月较高。DO、CODMn、NH4+-N和TP的含量在不同水期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调查时空内,NH4+-N和DO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1),TP和CODMn的含量相关性由2009年的弱负相关(R=-0.036)转变为2011年的显著正相关(R=0.673,P<0.01)。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农业启动型、新型工业催生型、政府协调引导型、旅游带动型、园区集聚型和城镇化带动型六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