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我国茶园有害生物防治从传统防治到化学防治,再到绿色防控和生态调控理念引入的发展历程,解析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内涵,介绍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各项技术,提出应合理选用和精准使用农药,进而提出目前我国茶园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物农药是指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各种防病、杀虫、除草的活性物质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和调节植物生长,它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天敌的增殖、保护和利用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北方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只要增殖、保护、利用的好,自然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可达8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30%~50%。生物防治是棉铃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生防技术的实施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茶园病虫及天敌调查与区域防治研究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济才  张觉晚 《茶叶通讯》1995,(3):25-28,31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了研究的热点。该文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及其在茶树病虫治理中的应用,以及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只有1—3种是关  相似文献   

8.
综述植物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植物激活蛋白以及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其利与弊。  相似文献   

9.
肖强 《中国茶叶》2005,27(3):29-29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评审。  相似文献   

10.
王敏鑫  梅菊芬  邵元海 《茶叶》2021,47(4):214-217
主要从天敌资源、信息化合物和微生物源农药三个方面对茶尺蠖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概总结概括,重点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使用技术及无锡地区使用方法进行介绍,病毒制剂对低龄期幼虫防治效果较好,虫口密度较大时也可与植物源农药混用施用。  相似文献   

11.
刘阳  陆建良  郑新强 《茶叶》2013,39(3):130-133
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其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病毒杀虫剂具有专一性强、安全性高、持效作用长、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等特点,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现就病毒杀虫剂在我国无公害茶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新病害问题,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研究优质水稻生产中病害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应用8%好米得颗粒剂防治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水稻病害,成本虽较高,15~20元/667m2,但防效在80%~100%,经济效益达147.52元/667m2,效果居参试药剂第一位。2%加收米与多菌灵混合喷施,防病效果也较好,成本较8%好米得减少4.5~9.0元/667m2。  相似文献   

13.
千州活性生物有机肥在茶园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州活性生物有机肥为台湾独资云南千州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检测中心合作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具有增强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中潜在养分的利用率,持续缓慢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优点,又有化肥见效快、肥力强的优点,是一种生产绿色食品所必需的环保型高科技产品。使用它可提高植物的自养自调能力增强植物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的能力,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的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田问试验探讨该产品对茶树产量、品质的应用效果,为合理配施和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现将2004年6—7月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边磊 《中国茶叶》2022,(2):10-17
物理防治技术是茶树害虫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茶园害虫防治中常见物理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技术存在的缺陷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茶园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成业 《福建茶叶》2013,35(4):39-41
主要内容:安溪县的茶叶虫害防治过去主要依赖农药,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偏高而成为茶叶销售和贸易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对虫害进行生态控制和农药残留控制的新经验,主张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控制因素和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茶叶产品的安全无污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来增强对害虫的自然调控能力,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从而达到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新富 《福建茶叶》2009,31(3):32-33
茶叶病虫害自人类发现茶叶有解毒饮用功效并栽培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古代人们多采用人工、物理措施防治病虫。19世纪有机合成农药诞生,才为人类防治植物病虫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单一的有机合成农药防治技术,不仅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而且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反思有机合成农药的优劣,开始引入生物防治与微生物防治。同时开拓传统的农业、物理防治技术,形成茶叶综合防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正>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Gothe)又名浮尘子,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显示,在江西南昌茶园小绿叶蝉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9月中旬。茶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又称棘皮茶蓟马,2013年发展成为江西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时,茶园茶树新稍全部脱落,茶园减产严重。在江西南昌茶园一般在6月份始见,8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物理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防治方法。前人研究表明,色板对于小型昆虫如蚜虫、粉虱、小绿叶蝉、蓟马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为了控制茶叶农残,保护江西省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园小绿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小绿叶蝉是我国大部分茶区都有发生的重要吸汁性害虫。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小绿叶蝉的生物学特性、种名鉴定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烤烟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烟叶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蚜茧蜂、赤眼蜂、生物农药及性诱剂等防治技术对烟草蚜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防治相比,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处理与赤眼蜂防治斜纹夜蛾处理的田间被害株率分别降低了28.5%~84.2%、33.4%~10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25.6%;生物农药对烟蚜和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与当地常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田间烟蚜与烟青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比化学农药防治低89.31%~91.45%、43.75%~54.55%;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蛾效果良好,单个诱芯每5 d的平均诱捕量为28头,最高可达52头,但对烟青虫的诱蛾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