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吴平 《广东茶业》2007,(2):12-14
微生物在黑茶加工中作用广泛而突出,本文从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及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构成入手,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梧州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特点,得出梧州特有微生物的不可复制性和移植性,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在黑茶加工中作用广泛而突出,本文从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及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构成入手,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梧州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特点,得出梧州特有微生物的不可复制性和移植性,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作为广西历史名茶,著名的"侨销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素有"红、浓、陈、醇"四绝之称,此外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作为后发酵黑茶类,微生物对六堡茶独特的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六堡茶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与其他黑茶类相比,六堡茶微生物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本文将综述过去2...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素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汤色红浓略呈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独具槟榔昧,隔夜而味不变。加工工艺为:①鲜叶加工: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五个工序;②毛茶加工:筛分、拣剔、拼配、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五个工序。  相似文献   

5.
六堡茶之越陈越好,好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平 《茶叶》2009,35(1):22-24
本文选取陈化1至16年的品质正常的六堡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品评和比较进行研究。从外形到内质较全面归纳了六堡茶越陈越好的各种表现。指出梧州生产的六堡茶越陈越好是逐渐变化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既非越陈越香或越陈越醇所能概括,也非标准化的审评术语^[1]所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并提出了越陈越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六堡茶为我国传统名茶,属黑茶类,主要产于广西梧州一带。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厚的底蕴。但由于各种原因,六堡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在茶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认识六堡茶,保留特色,加强科技渗透力,同时各方面共同努力,对发展振兴六堡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9.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吴平 《广东茶业》2009,(4):37-38
1前言2009年春节长假期间,笔者的一位在梧州学院任教的茶友雷飞教授,与朋友们一起到新马泰等国旅游。他们第一站到了泰国,雷教授当天便感到有些困倦,而且感觉到肚子有些暗痛,以为肠胃不适,便赶快服了一些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丸,谁知到第二天仍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敌友好型色板与普通黄板对六堡茶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调查不同时期、不同悬挂高度的两种粘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对天敌蜘蛛的影响较小.不同悬挂高度实验结果显示:6月份和8月份,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悬挂高于茶蓬面...  相似文献   

12.
吴平 《茶叶》2014,40(3):148-152
通过介绍质检部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法规依据和程序,叙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上的质询、答辩及会议纪要,以及草拟《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的理由、内部讨论、上报初稿、专家审查反馈意见、沟通、协调等实况.《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内容是申报、审查专家、执法部门等多方诉求而达成的一个平衡点,符合法规要求和国际惯例.一个内容符合国际惯例的《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有助于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国际认可,从而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六堡茶及槟榔的历史文献、槟榔感官品尝实验、分析、推理、实地调查、苍梧县民俗习惯、六堡茶品尝验证等研究得出,六堡茶之槟榔香气和滋味仅是似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或其切片之香气和滋味,即似淡雅果香、很轻微的木、麻、涩、苦等滋味,回味甘,但这些香气和滋味的浓度、强度、厚度不可能与槟榔的香气和滋味等量齐观,同时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或焦油味,与烟味没有关系。六堡茶在某一时间段内只要具有类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同时具有一种以上类似槟榔的其他香气和滋味即可以视为有槟榔香气或槟榔滋味。  相似文献   

14.
以六堡茶紫芽鲜叶为研究对象,结合超声辅助提取,使用响应面法分析超声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以紫芽花青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花青素超声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对花青素提取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13min,料液比1:12,此条件下测得六堡茶紫芽鲜叶花青素含量为:1701.29nmol/g,是普通绿芽的7倍。  相似文献   

15.
吴平 《广东茶业》2012,(4):10-14
目的:解决六堡茶行业内批号编码混乱、难以辨识其含义的问题方法:根据茶叶类产品标准对批号的定义,吸收现有法规、标准及某些生产企业对批号编码的合理做法,提出供国内市场销售的一般批号、纪念意义批号、特别制作批号的编码规则及其代码的含义,建议通过行业内部协商达成统一并发布,提出批号标识的方法及时机结果:六堡茶批号编码可以适当分类表达而达成统一、规范,可以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来准确标识,具可操作性,可满足监管部门、消费者及生产企业自身对批号信息的要求结论:批号信息的易识别,可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从而有利于六堡茶产品的推广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平 《广东茶业》2016,(2):20-27
目的:研究六堡茶作为投资品的价值规律及其应用。方法:通过研究限量发行的、在市场上流通多年的六堡茶投资收藏品的市场表现,分析六堡茶价值构成、增值模式、与黄金分割率的关系等,推算出六堡茶的自然增值率、最合适的黄金分割率,从而推导出六堡茶投资品价值规律。结果:限量发行的六堡茶投资品价值除了与自身的发行量、发行价值、黄金分割率0.618相关外,也与龙头品种的发行量、发行价值、发行时间间隔、自然增值率等密切相关,其价值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结论:六堡茶投资品价值规律经验证符合市场运行状况,具有操作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及安全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提高六堡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苍梧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采取新造以及现有林改造等方式,将油茶与六堡茶进行复合套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分,发挥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功能效益,保障林产品供给多样化、优质化,实现人工林林地可持续经营和油茶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类特色黑茶产品,产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综述了近20年以来六堡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分析了六堡茶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20.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民国时期因盛销海外而声名大噪。本文根据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调研内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加以探究,再现六堡茶在民国时期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