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 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粉吸附孔雀绿染料的影响,并应用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初步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染料初始浓度为100 mg/L,反应温度为30℃条件下,孔雀绿染料吸附率可达97.37%。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竹粉的吸附性能,选用表面活性剂对竹粉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了改性竹粉吸附腐殖酸的最优方案,并对吸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粉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处理后吸附腐殖酸效果较好;正交试验最优方案为:pH值为6,在30℃下吸附60min,体系中投加85mg改性竹粉,腐殖酸的吸附率达97.8%;CTAB改性竹粉吸附腐殖酸的影响因素顺序为反应温度腐殖酸的初始浓度改性竹粉(CTAB-BP)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Freundlich模型对试验数据吻合度更高,吸附过程是放热、非自发的多分子层优惠吸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拟合度Δqe2.3%,相关系数大于0.999,过程遵循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一种制备疏水改性淀粉的新方法,为淀粉的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制得氧化淀粉;通过离子交换反应,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对氧化淀粉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疏水改性淀粉对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氧化淀粉与CTMAB的离子交换反应符合一级反应。疏水改性淀粉的黏度随改性时间的延长呈先缓慢增加后急剧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说明交换量小时发生了分子内疏水性缔合作用,交换量大时发生了分子间疏水性缔合作用。与玉米淀粉和氧化淀粉相比,疏水改性淀粉的透光率明显下降,说明氧化淀粉疏水改性后分子变大。疏水改性淀粉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CTMAB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而增大,交换反应8 h时吸附量最大,表明分子间缔合增加了改性淀粉的疏水性,并相应地增加了其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结论】获得了制备疏水改性淀粉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疏水改性淀粉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三氨基改性自助装有序多孔二氧化硅(3N-APMSs)的吸附性能,为促进自助装有序多孔二氧化硅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DA)为改性剂,通过共聚法和后期接枝法制备出了3N-APMSs,并采用批处理的方法探讨了其对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去离子水、0.01mol/L EDTA溶液和0.1mol/L HCl溶液对3N-APMSs再生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扫描分析显示,成功制备出了3N-APMSs;N2吸附-解吸技术分析表明,经过改性后3NAPMSs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均明显减小。共聚法合成的3N-APMSs对溶液中Cu2+的吸附要慢于后期接枝法制备的3N-APMSs,但经过12h后二者对Cu2+的吸附率均超过99.5%。0.01mol/L EDTA溶液和0.1mol/L HCl溶液是较为合适的3N-APMSs再生剂。【结论】共聚法和后期接枝法均能制备出对Cu2+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3N-APMSs,但共聚法有利于氨基在有序多孔二氧化硅孔隙中的自助装定向排列。3N-APMSs对Cu2+的吸附不是范德华力作用的简单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6.
城市建设过程中,开挖工程形成的余泥渣土的处置难题日益凸显,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余泥渣土成分中沙砾利用较为容易,而其黏土成分成为利用难点。通过成分分析和氮磷吸附试验发现,余泥黏土主要由高岭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改性余泥黏土具有较好的氮磷吸附功能,且优于海泡石,其中碱改性余泥黏土(YH-OH)对磷的吸附率达到55.46%,吸附量达到了0.30 mg/g,解吸率低至0.55%,YN-OH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49.68%,吸附量达到了1.39 mg/g;溶液初始浓度对余泥黏土吸附氮磷有一定影响,随着浓度增高吸附率均呈下降趋势,对磷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对氨氮的吸附则先降低后上升。  相似文献   

7.
改性竹炭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硝酸对竹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吸附能力.研究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改性竹炭吸附氨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竹炭吸附氨氮的机理.实验表明:竹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结构特性分别影响其化学吸附能力和物理吸附能力.改性竹炭相对于未改性竹炭,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量G、比表面积S、孔比容积Vp明显增大,氨氮的最高吸附去除率由20.1%提高至82.2%,吸附平衡时间由未改性时的6 h缩短至4 h.氨氮在竹炭上的吸附等温方程可与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 等因素对改性竹炭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丝瓜络为基础原料,经皂化和柠檬酸化后制备成化学改性的丝瓜络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为6.0、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该生物吸附剂对Cu2+吸附率最高,为76.4%。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和提高纳米纤维素(CNF)气凝胶对CO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能力,采用3 -(2-氨基乙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对球形水凝胶进行接枝改性,再经冷冻干燥制备氨基改性CNF气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孔隙测定仪等对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进行CO2吸附/解吸测试。结果表明:改性CNF气凝胶对CO2的吸附能力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初始压力0.13 MPa,温度20 ℃时,CO2吸附量最大为1.80 mmol/g,远大于未改性CNF气凝胶吸附量;经10次吸附/解吸循环,其吸附能力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曼  王香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08-4209,4212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Fe3O4磁改性壳聚糖对Pb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未改性壳聚糖用量、吸附时间及磁改性壳聚糖吸附pH、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壳聚糖去除废水中Pb2+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吸附时间为80 min,pH值为4.5,温度为298 K时,废水中Pb2+去除率可达99.5%。[结论]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对Pb2+的吸附能力有很大增加,提高了去除率,为减少污水中铅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phytic acid contents of eight fractions of wheat flours from different mill streams and those in wheat brans, which were separated by different sieves into various size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A rapid method for phytic acid assay by adding thioglycolic acid (mercapto acetic acid) with 2,2-bipyridine was used, with an acidic iron-Ⅲ-solution of known iron content. The amount ofphytate was indicated by the decrease in iron in the supernat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phytic acid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milling streams and different cultivars (P〈0.05). On an average, coarse bran had the highest phytic acid content (53.85 mg g^-1), and the shorts had 28.48 mg g^-1. The B5 break flour had a higher phytic acid content (4.8 mg g^-1) than the B7 (2.75 mg g^-1) and B8 (2.03 mg g^-1) reduction flours. Lower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B3, B6 and B7 flours (1.07, 0.79, and 0.76 mg g^-1, respectively). The phytic acid contents of bran decreased with smaller bran sizes, ranging from 54 to 5.09 mg g^-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对Cd2+的最佳吸附条件.[方法]以植酸与海泡石为原料,制备出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对Cd2+进行吸附,分析吸附剂用量、pH、温度、Cd2+浓度、吸附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吸附Cd2+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18 g/L,温度为30 ℃,pH=3.8,Cd2浓度为48 mg/L,吸附时间60 min.[结论]该研究为含镉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木材性的化学改良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尺寸稳定性处理,木质复合材料,强化处理等几个方面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杨木化学改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木材染色过程中染液渗透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染液在木材中的渗透是木材染色的关键.该文选取毛白杨、泡桐、马尾松和红松等树种,利用真空浸注的方法,研究木材染色过程中的预处理和染色工艺条件对染料在木材中的渗透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不同树种木材中渗透性有较大差异,所采用的两种阔叶材的渗透性优于针叶材,而密度与渗透性无直接关系;木材经过抽提处理后,渗透性有所改善,改善的幅度因树种而异;真空度、抽真空时间和染色时间是影响染料渗透深度的主要因子,其它因子对染料渗透的深度影响不大;不同树种的木材染色时,应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染色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改性剂对速生材浸渍强化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木材进行表征,并分析改性前后木材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经木材改性后,速生材物理性能显著提高。X射线衍射仪数据表明,木材改性剂使木材结晶度从39.65%降到36.89%,能谱分析仪结果显示:氮(N)氧(0)碳(C)元素在木材内部分布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谱图分析了禾材改性剂在木材管孔中的分布,最后红外光谱图表明改性剂与木材内部集团发生交联反应.并且羟基数目大量减少。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6.
植酸对果品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酸对柑桔苹果等果品的保鲜效果。结果证明,植酸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和调节果品新陈代谢的双重功能。单独使用植酸在失重,抑制果品的呼吸,保持果品中的营养成份及果实光洁度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与被膜剂合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英国欧洲赤松木材尺寸稳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琥珀酐(SA)和1,2-环氧丁烷(Ep)在二甲替甲酰胺溶剂中处理欧洲赤松木材(Pinus sylvestris)使其低酯化。并利用D-200线型微差式互感器(LVDT)自动而连续地测量了改性木材吸水膨胀率的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木材与改性药剂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学药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600 ℃和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制备山核桃木、苔藓和松针三种生物质炭,用于研究三种生物质炭吸附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及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pH效应、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较好的吸附绩效,而酸性条件更利于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染料的初始浓度效应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亚甲基蓝、刚果红,且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吸附容量均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容量高。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主要发生在1 h内,然后缓慢增加,经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阶段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木材的阻燃性能,扩展生物基阻燃材料在木材中的应用,制备壳聚糖/明胶/植酸全生物基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并且探索其在木材上的应用性能。

方法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物质,水为溶剂,按照壳聚糖、明胶和植酸质量比3∶2∶(0 ~ 1.5)制备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将其涂覆于木材表面后制备木材的阻燃涂层(CGPx)。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元素分布;使用铅笔硬度仪和附着力检测评估涂层的硬度以及附着力;采用热重测试、可燃耐火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综合评估处理材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残炭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布,并分析阻燃机理。

结果

CGPx在木材上表现出优良的附着力和硬度,其中CGP1.5组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铅笔硬度达到7H。CGPx木材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其中CGP1.5组残炭率达到44.2%。在可燃耐火测试中,CGPx木材表现出优异的耐火性能。在锥形量热测试中,CGP1.5组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了34.3%,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至284 s,总热释放量下降了15.5%,CO和CO2释放速率也有所降低,同时火灾指数为0.189,火焰增长指数为0.708。木材的阻燃性能得到增强。

结论

使用全生物基阻燃涂料涂覆木材的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木材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丰富了绿色可持续的木材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木材的阻燃性能,扩展生物基阻燃材料在木材中的应用,制备壳聚糖/明胶/植酸全生物基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并且探索其在木材上的应用性能。方法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物质,水为溶剂,按照壳聚糖、明胶和植酸质量比3∶2∶(0 ~ 1.5)制备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将其涂覆于木材表面后制备木材的阻燃涂层(CGPx)。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元素分布;使用铅笔硬度仪和附着力检测评估涂层的硬度以及附着力;采用热重测试、可燃耐火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综合评估处理材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残炭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布,并分析阻燃机理。结果CGPx在木材上表现出优良的附着力和硬度,其中CGP1.5组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铅笔硬度达到7H。CGPx木材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其中CGP1.5组残炭率达到44.2%。在可燃耐火测试中,CGPx木材表现出优异的耐火性能。在锥形量热测试中,CGP1.5组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了34.3%,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至284 s,总热释放量下降了15.5%,CO和CO2释放速率也有所降低,同时火灾指数为0.189,火焰增长指数为0.708。木材的阻燃性能得到增强。结论使用全生物基阻燃涂料涂覆木材的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木材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丰富了绿色可持续的木材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