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帅  闫延梅  陈悦  张潘 《北方园艺》2022,(10):153-156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羊肚菌市场潜力巨大。露地番茄4月底定植,7月中旬拉秧;夏白菜7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羊肚菌10—11月播种,4月底收获。番茄-夏白菜-羊肚菌周年轮作种植模式可实现全年土地无闲置,既充分利用了土地,也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菜农的收入,是菜农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合理安排蔬菜的栽培种类和栽培时间,不仅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成本,而且可提高产量,大幅度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现将适合秦巴山区露地栽培的早春露地黄瓜—早秋白菜—越冬菠菜三茬连作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种植模式黄瓜于3月初育苗,4月初大田移栽,5月上旬开始采收。白菜于6月中旬育苗,7月上旬移栽,9月初陆续采收上市。菠菜于9月底、10月初播种,春节前后上市。2品种选择2.1黄瓜品种选择选择"秦玉"黄瓜品种,该  相似文献   

3.
楚雄市近年引进爱德万斯种子有限公司的石头番茄系列品种进行夏季露地种植,既打破了大棚种植的固定模式,又错开了冬春反季节栽培番茄集中上市时期。石头番茄果实扁圆坚硬、光滑、果色鲜红光亮,口感及品质佳,耐贮性较好,深受种植户的认可和市民的喜爱。9~11月,石头番茄在本地市场零售价达2.5-4元/kg,667m^2石头番茄夏季露地种植平均产值5400元,较适宜露地种植,且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宜作为该市露地种植的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云南夏秋季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夏番茄种植.夏番茄的采收期为7~9月,正值云南雨季,连绵阴雨天气导致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等发生较重,影响番茄果实产量及商品性.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避雨栽培(即大棚只安装顶膜不装裙膜),栽培效果较露地好. 1 地块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2~3 a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水旱轮作更佳.海拔800~2 100 m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是主要的晚秋和冬春蔬菜之一,喜冷凉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夏季炎热,露地渡夏栽培较为困难,故7~9月是花椰菜供应的淡季.遵义市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但目前花椰菜的上市期仍在9月下旬以后,为满足市场需求,探索花椰菜渡夏种植的可行性,2003~2004年,在我市中高海拔区进行了渡夏栽培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滦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豌豆间作玉米一年两种两收栽培模式已有多年历史。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从2006年开始,滦南县农业技术人员在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基础上,成功示范了豌豆—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该露地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春、夏、秋三季自然资源,投入少,见效快,稳产高效,种植时期从每年的3月初一直延续到11月底。这种三种三收模式,  相似文献   

7.
楚雄市近年引进爱德万斯种子有限公司的石头番茄系列品种进行夏季露地种植,既打破了大棚种植的固定模式,又错开了冬春反季节栽培番茄集中上市时期.石头番茄果实扁圆坚硬、光滑、果色鲜红光亮,口感及品质佳,耐贮性较好,深受种植户的认可和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挥甘肃省河西寒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生产出的蔬菜品质优、口感好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挖掘露地瓜菜种植效益,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助推农业增产增收,在酒泉市肃州区不同村镇示范推广了瓜菜轮作、间作套种等多种栽培模式,其中"南瓜—大白菜套种"模式因合理安排露地蔬菜错季播种,实现了"瓜菜"间作套种高产高效生态种植。该模式通常5月上旬南瓜育苗,5月下旬移栽, 6月下旬,在南瓜植株间等距直播大白菜;南瓜8月中旬成熟上市,大白菜9月上中旬可上市,每667 m~2收入达10 000元,较以往单种南瓜增收4500元,经济效益良好,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有效助推农业增产增收,而且实现了科学种植,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了蔬菜高品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宏州属亚热带气候,冬季温暖,有霜日仅几天时间,种植冬番茄不需要搭棚和覆盖地膜,非常适合进行露地番茄冬季生产。由于冬天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番茄植株生长缓慢,有利于开花坐果和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冬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均好干春番茄和夏番茄,同时还可延长采收期,9月底播种,翌年2月中旬即可采收上市,一直可采收到5月初。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点:初夏多雨,晚夏多晴热,春秋降水多,露地春栽番茄生产尤其在老菜区,病害较严重,产量下降,上市集中,供应期短.因此在不断引进或选育抗病品种,迅速推广的同时,还应从栽培技术上研究番茄高产规律.本文谨就数年试验结果,对万斤番茄生长发育指标,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益,江苏张家港市功国蔬菜基地一改过去传统的栽培模式,充分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春番茄—夏豇豆—晚秋莴苣”大棚栽培模式。春番茄于11月上旬播种,翌年4月上旬上市,5月下旬采收结束;夏豇豆于5月下旬播种,7月中旬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12.
大棚蔬菜几种高效益栽培模式唐秀华赵银花楼寒庭刘长胜大棚蔬菜是我们阿城市早春上市的主要蔬菜,可比露地蔬菜提早上市一个月以上,产量比露地蔬菜提高2~3倍,深受广大菜农及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我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3500亩,作物种类很多,有黄瓜、番茄、小辣...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夏秋高温多雨,传统的栽培方式番茄易生病害,死株严重,笔者通过选用耐热、高产抗病品种,配套高垄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露地番茄种植成功率,与传统栽培相比,番茄可提早半个月上市,大大增加了种植收益。该技术适合在中山及周边地区大型农业园区和专业种植合作社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番茄已成为本县温室蔬菜种植主要作物。温室高效栽培充分利用了本地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实现番茄的反季节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采用促早栽培模式番茄于3月底开始收获上市,此时正值越冬茬番茄采收晚期,市场价格最好,且销量很大,持续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北省滦南县的菜农在种植大棚甜瓜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采用营养块育苗,三茬瓜果蔬菜栽培模式,即大棚甜瓜-番茄-秋延后辣椒。该模式的优点:①营养块育苗操作简便省工;苗全苗齐节约用种量;养分均衡苗好苗壮;带营养块定植无需缓苗,且病害少。②三茬接茬紧密,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改变了过去一茬甜瓜、一茬番茄或辣椒的种植模式,缩短了大棚休闲期,使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③错季销售效益更好。番茄上市时间正是露地番茄收获末期,夏季番茄尚未结果的时期,价格高效益好;秋延后辣椒可以根据当地辣椒市场行情和不影响下茬甜瓜种植的前提下,将收获期适当延后或收获后贮藏,待元旦前后上市,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该模式每667m^2可产甜瓜4000kg、番茄5000kg、辣椒3000kg,平均效益2.4万-2.9万元,即甜瓜每667m^2效益1.5万-1.8万元、番茄4000—5000元、辣椒5000—6000元。  相似文献   

16.
<正>1播种育苗1)播种时期。用塑料大棚或温室栽培番茄,元旦与春节上市的,9月播种,10月定植,12月开始采收;3—4月开始采收上市的,10月播种,11—12月定植,能弥补露地番茄上市前的缺口。根据不同育苗方法,育苗期一般为35~50天。2)催芽。将种子在烈日下暴晒一天(消灭病菌和病毒,提高发芽率),然后把种子放入45~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武山种植韭菜采用露地和塑料大棚栽培,均衡市场供应。利用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可使韭菜提早到12月至翌年2月越冬上市,6月初韭薹上市,经济效益显著。甘肃省武山县位于渭河中上游,是传统的蔬菜种植优势区,当地韭菜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数十年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形成了露地生产和塑料大棚生产两种栽培模式,使韭菜周年有鲜,栽培  相似文献   

18.
番茄套冬瓜是杭州市郊菜区普遍采用的一种高产栽培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间套作,不仅使单位面积的蔬菜产量提高近一倍,而且还利于8—9月的淡季供应。番茄与冬瓜的具体套作方法为:主作番茄在施足基肥后于3月中、下旬露地定植,副作冬瓜于4月下旬定植在主作每畦的一侧,株距约1米左右。番茄和冬瓜两者都属多次开花蔬菜作物,根  相似文献   

19.
番茄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历年来我们地区栽培番茄的形式以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为主,近几年随着种植品种结构的调整,夏季栽培番茄的面积有所增加。为了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夏番茄品种,我们在白鹤镇曙光园艺场对8个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比较它们的丰产性、抗病性及其他综合性状,从中筛选出适于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夏番茄栽培用种。  相似文献   

20.
摘要: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大棚马铃薯栽培面 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效益 不高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综合两膜覆盖马 铃薯栽培技术、夏甘蓝栽培技术及秋芫荽栽培技 术研究,总结了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高效栽 培模式,通过大棚+地膜(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 薯可实现提前10 d左右上市,下茬甘蓝收获时恰是 “伏淡”缺菜的季节,芫荽属于反季节栽培,3茬 作物均能获得较高收益,较传统地膜马铃薯—大白 菜1年2作种植模式每667 m2 增加效益近3 000元,可 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