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实现双电机独立驱动系统的开发,基于整车性能指标要求,从变速器总体设计方案、减速比的分配、齿轮、轴、箱体方面进行了实例计算。从试验台验证的数据分析来看,双电机独立驱动系统两侧半轴的转矩输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双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具有优良的动力性、可靠性和操控性,满足了电动汽车整车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电机驱动型式的电动拖拉机难以满足农田作业多工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星齿轮耦合的双电机驱动系统。根据电动拖拉机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方案,按多种作业类型对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驱动模式进行分析。采用试验数据模型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关键部件效率模型和整机纵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动拖拉机控制仿真试验模型。针对不同驱动模式设计了驱动系统综合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两电机的功率分配规则。在搭建的传动性能试验平台上对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进行恒定负载试验和牵引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条件下,主、副电机的功率分配比变化范围为1. 07~2. 73,恒定负载试验中,功率分配比为1. 88时系统效率最高,牵引性能试验时,功率分配比为1. 86时系统效率最高。双电机驱动系统能够跟随负载变化按照功率分配规则实现两电机的功率分配,满足作业负载的同时降低了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3.
一、电力驱动结构形式及特点 电力驱动基本布置方式有4种:四轮驱动、双前轮驱动、双后轮驱动、后轮集中驱动.由于基于轮毂电机驱动型式,尤其是四轮轮边驱动的车辆不需要变速器、差速器、球型万向节、半轴等部件,其电机(或者电机+减速机构)直接放在轮辋里面,从而结构紧凑且车身内部空间利用率高,整车重心低,车辆行驶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工业体系日益复杂化,机械系统所包含的部分不断增多,且对各子系统提出了同步协同要求,以此保障机械作业过程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从振动机械视角出发,多台电机同时工作以满足差异化工艺需求已成常态,客观上要求电机工作时保持相同速度和相位,这正是多电机驱动振动机械同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筛选振动机械领域的“自同步振动”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智能同步控制策略,以拓宽多电机驱动应用范围、更好地为现代工业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TMS320LF2407 DSP控制器为核心,采用三相不对称半桥功率转换模块,以mos管为主开关器件,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电机位置和电机相电流,设计了一套电动农用拖拉机开关磁阻电机双轮驱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开关磁阻电机双轮驱动系统可以实现电动农用拖拉机运行过程中的差速控制,且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提高了电动农用拖拉机的行驶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永磁同步无齿轮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永磁同步无齿轮电梯的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式,并且分析了永磁同步无齿轮电梯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轮边电机驱动具有更高效的传动效率,更好的空间利用率,更快的能量回收能力。但是由于轮边电机的扭矩波动而产生的电机激振力会增大汽车垂向的加速度与轮胎动载荷,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为了改善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悬架动态特性,进行了轮边电机结构布置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车身减振型轮边驱动系统改善了悬架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航天大型超薄筒形件减薄旋压成型时会引起工件的扭转变形、弯曲变形、撕裂损坏等。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旋压成型技术——同步旋转模环旋压,与传统旋压进行了对比,并对该旋压机的张力驱动系统的自适应结构部分进行了分析设计,对张力驱动系统实现自适应的三种原理进行了比较,最终提出了双驱动螺母旋转型滚珠丝杠副的进给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原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尝试了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完成步进电机一体化闭环驱动控制的完整硬件电路方案。整个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部分、基于TB6600HG的功率驱动部分、光耦的隔离保护部分、编码器反馈部分以及测速算法的选取优化部分。同时提出多电机闭环控制中的从模式控制扩展应用,控制精度有很大提高,稳定性、可靠性也显著增强,同时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轮边电传动汽车长距离下坡工况中发动机的高怠速、高油耗,设计了反拖回馈电传动系统,轮边电动机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至直流母线,由整流模块切换到控制同步牵引发电机,使其工作在牵引电动机状态,反拖发动机至额定转速,此时发动机油门关闭。依据分层控制思想,提出了车辆行驶状态判断的上层控制算法、基于发电机转子频率跟踪的中层控制算法和基于双模糊控制的底层控制算法反拖回馈的3层控制体系。台架试验表明:该传动方式可以提供发动机功率20%的连续制动力,节省燃油,控制策略鲁棒性好,对驾驶员意图识别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双定子叶片马达的配流冲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双定子马达的配流结构进行改进,即开设闭死压缩角与闭死膨胀角,有效实现预升压和预卸压。推导了双定子马达的闭死角数学模型,并对预升压与预卸压过程中闭死容腔内的压力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动网格及其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编程技术对双定子马达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双定子马达相比,开设闭死角可以有效地减轻双定子马达的高压回流冲击以及压力突变的现象,使过渡区中油液压力的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3.
双定子对称型多泵多速马达理论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的对称型定量泵、定量马达原理基础上,设计出了双定子对称型结构的多泵/多速马达,在一个壳体内1个转子对应2个定子,使多速马达可以独立同步工作;以双定子对称型双作用多速马达为例,阐述了结构和工作原理,定义了符号表示方法,分析了多泵的输出流量特性、多速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矩特性,对多泵多速马达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多速马达转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定子对称型多速马达能够输出多种不同的转速和转矩,这为双定子多泵/多速马达系统在机床设备、行走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套内反馈电动机控制系统,根据整流逆变原理及其公式推导结果,设计了该系统的斩波器,用于内反馈电动机调速.将三相交流电压方程进行派克变换后转化为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并结合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得到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在dq坐标下的电压控制指令,设定q轴电流(无功电流)的给定值为0,即可实现该控制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SVPWM控制器采样控制电压,并根据定子侧电压、电流信号的相位和大小产生驱动信号,控制逆变器的6个IGBT的开通和关断,将回馈的能量输送到定子附加绕组上,实现能量的二次利用.利用MATLAB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斩波器占空比的逐步减小,电动机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小,电动机有功功率不断减少,而无功功率始终为0,说明电动机在平滑调速的同时能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以江苏省某泵站为例,采用内反馈电动机作为泵站的主电动机后,该泵站一年节约了电费41.31万元,计算结果表明该泵站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步进电动机闭环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自主开发的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进行了位置分析,设计并建立了以DSP为核心的并联机器人步进电动机闭环微机控制系统,利用VC 6.0设计了机器人系统的控制软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系统采用的步进电动机体积小、转矩大、转速范围宽,因而简化了机械设计,减小了机器人系统的体积,实现了并联机器人运动轨迹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电动汽车单电机驱动系统高效区无法覆盖汽车行驶工况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纯电动汽车多电机驱动系统能量最优分配策略。首先,以整个多电机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机模型和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采用高效区不同的前后轴电机时提高整车效率的方法。其次,通过台架实验标定出电机在特定转速-转矩工作点的效率,通过引入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α,将两张电机的效率图转换为整车的车速-驱动力效率图。再次,对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下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最后,通过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能量最优分配策略对整车效率以及续航里程提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络化控制中通信时滞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问题,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时滞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展开系统调速鲁棒控制器设计,并通过构造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得到系统转速控制稳定性条件,进一步利用LMI工具箱计算出相应的鲁棒控制器增益;最后为验证控制器性能,基于SimEvents搭建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引入干扰信号,以真实反映网络通信诱发的不确定性延迟,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模型,监测电机转速、相电流及转矩,展开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非理想网络环境下,采用所设计的调速鲁棒控制器的系统稳定性较传统PI控制器矢量控制方法有显著提高,可以满足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很多工业控制设备对位移和角度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一般电机很难实现,而步进电机可精确实现所设定的角度和转数。本设计主要是运用51单片机控制4相步进电机系统,由单片机产生驱动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以一定的转速向某一方向产生一定的转动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