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棉花长期连作导致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植棉面积急速下滑。本文综述了棉花轮作或者间作研究现状,并提出棉花"年内间作、年间就地轮作"措施,以不同空间和时序配置打破棉花连作障碍,确保棉花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轮作玉米、轮作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5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粒径53~250 μm为最高,占39%~53%,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最低; >250 μ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休闲免耕>棉花连作>玉米//大豆间作; 秋季作物收获后,轮作大豆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团粒指数比春季分别减少18.7%和15.6%;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集中在>250 μm大团聚体中,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 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棉花连作>休闲免耕>玉米//大豆间作。比较几种种植模式,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较为理想的短期轮作倒茬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通过轮作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对实现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棉花长期连作30年棉田土壤,设置连作棉花(CK)、轮作苜蓿2年后种植棉花(AC)及轮作小麦2年后种植棉花(WC)3个处理的根箱试验,研究这2种轮作模式对连作棉花地下部根系发育与地上部植株生长及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揭示轮作对连作棉花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处理的棉花根长、根干质量和比表面积增加(增幅为6.90%~43.30%),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根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后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质量增加(增幅为4.83%~40.49%),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在新疆长期连作棉田轮作小麦和苜蓿,可发挥轮作增加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的效果,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物量。轮作小麦对棉花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轮作苜蓿,可作为当地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棉花间作模式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作用,以棉花连作30年土壤为对象,设置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处理,研究两种间作模式对棉花地上部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作洋葱和间作孜然处理的棉花根长、根质量、比表面积分别增加54.5%、45.7%、16.3%和22.8%、15.7%、4.9%,初花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2.7%、12.2%和20.7%、7.2%。间作洋葱、孜然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中3种主要酚酸类化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67.9%和57.8%,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长期连作棉田间作洋葱、孜然降低了棉田土壤中化感物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并且间作洋葱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果优于间作孜然,可作为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荒漠灌区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在连作、轮作、间作方式下的产量,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小麦与玉米轮作最高,为6 839.3 kg/hm2,较连作增产23.6%;玉米产量以小麦与玉米间作(小倒茬)最高,为12 915.0 kg/hm2,较连作增产50.8%;蚕豆产量以玉米与蚕豆间作(连作)最高,为3 654.0 kg/hm2,增产率达50.2%。  相似文献   

6.
正豌豆忌连作,白花豌豆比紫花豌豆对连作反应更敏感。在各种耕作制度中,除单作外,半无叶豌豆以及一些矮生、早熟、对光温不敏感的品种,还常用于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在秋播地区,豌豆常作为水稻、玉米及甘薯的前茬或后作;在春播地区,豌豆常与玉米、棉花、高粱、茄果类、瓜类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于田边地角,或作为  相似文献   

7.
甜瓜中稻轮作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西省星子县为避免连作障碍。在生产中普遍推广甜瓜中稻轮作模式,实现了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协调发展。生产实践证明,水旱间作模式在避免连作障碍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甜瓜与其他旱作作物间作模式。现将甜瓜中稻轮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栽培模式对甘肃旱区胡麻地土壤酶活性及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胡麻土壤酶活性及产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cm耕作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蔗糖酶活性不断增加,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略有所不同;在20~40 cm亚土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的土壤脲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其余3种酶活性变化规律发生改变,说明深层土壤酶活性受到外因的干扰增多。合理的作物种植模式可以明显影响作物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轮作制度有效的缓解了胡麻连作带来的连作危害,而间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连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换茬,与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轮作,避免连作或前茬为茄科作物;采用蒜姜间作,麦姜间作等方式,能有效减轻虫害;精选无  相似文献   

10.
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13-116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促进了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无论是在旋耕条件下还是在深翻条件下,棉花株高、真叶数、果枝数、蕾铃数、单铃质量均较连作有不同程度提高,籽棉产量在旋耕与深翻条件下分别较连作提高4.5%与2.6%。土壤深翻前期抑制棉花生长,棉花株高、真叶数均低于旋耕处理,但棉花中后期优势明显,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质量均高于旋耕处理,籽棉产量在连作与轮作条件下分别较旋耕处理提高4.0%与2.1%。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相结合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根据香葱繁殖方式合理安排生产.可水旱轮作.也可与非同科作物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2)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同科作物.如香葱与胡萝卜间作套种.可相互促进生长。(3)土壤消毒。香葱连作田.每亩应洒石灰100公斤灭菌.翻耕2—3遍,充分翻晒,以降酸、杀菌和消灭部分地下害虫.尽量压低病虫基数。  相似文献   

12.
从连作障碍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连作障碍的危害,阐述了白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并从选育高抗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合理施肥,土壤消毒;引入拮抗菌,消除自毒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连作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连作障碍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连作障碍的危害,阐述了白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并从选育高抗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合理施肥,土壤消毒;引入拮抗菌,消除自毒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连作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连作障碍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连作障碍的危害,阐述了白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并从选育高抗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合理施肥,土壤消毒;引入拮抗菌,消除自毒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连作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棉花早衰原因 1.轮作不合理 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逐渐被破坏,多年连作的面积在迅速增加,据调查,我团棉花连作年限在7年以上的占种植面积的9.6%;5-6年的占22.38%;5年以上的占到68.02%。多年的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引起棉花的早衰。  相似文献   

16.
对棉稻豆茶立体间作与棉花油菜连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熟立体间作比两熟连作年每公顷增加产值10491.9元,纯收入增加6857.7元。提出棉稻间作共生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17.
刘开智 《农技服务》2014,(10):23-23
近年来,受环境的影响,农户们通通改变了对太子的种植方式,一改以往对太子参的种植方法,这就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太子参的品质变差,产量大幅度降低,也就使得种植户们的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一些地区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各种不同种植方式(包括轮作、间作、套作、连做以及连作三年、连作六年、连作10年)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根据香葱种植方式合理安排茬口,可水旱轮作,也可与非同科作物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2.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同科作物,如香葱与胡萝卜间作套种,可相互促进生长。3.土壤消毒:香葱连作田,每667平方米(1亩)应撒石灰100公斤,翻耕2~3遍,充分翻晒,以降酸、杀菌和消灭部分地下害虫。也可每667平方米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0.5~1.0公斤拌细  相似文献   

19.
白术生产中存在连作障碍现象,这不仅降低了白术的产量和品质,还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作者阐述了白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并从选育高抗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消毒、应用拮抗菌消除自毒作用等4个方面提出了消除连作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