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银耳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试管与菌袋试验研究玉米芯部分替代棉籽壳(5%,10%,15%,20%,25%,30%,35%,40%及45%)作栽培料对银耳栽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为最佳配方,试管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69cm/d,实验室袋栽产量最高,单袋干耳产量达33g。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的配方工厂化栽培单袋干耳产量达95.65g,较全棉籽壳栽培料(对照)产量提高7.46%,单袋利润提高0.48元。15%玉米芯替代棉籽壳配方用于银耳栽培既能保证企业生产效益,又能有效减轻银耳生产企业对棉籽壳原料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杨树木屑和杨树皮屑替代硬杂木屑作为主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为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配方对菌袋成活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用杨树木屑或杨树皮屑完全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慢,香菇产量低;用50%杨树皮屑和50%硬杂木屑的混合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快,香菇产量接近硬杂木屑的常规配方。[结论]利用杨树皮作为部分主料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香菇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利用紫穗槐替代部分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效果试验。以香菇808为试材,选用全硬杂木屑为主的常规培养料为对照,用紫穗槐屑替代部分硬杂木屑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紫穗槐比例对香菇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香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利用紫穗槐作为木屑代料栽培香菇时,培养料的最佳配方为紫穗槐58%、硬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生石灰1%。利用该配方栽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适中,产量与全硬杂木屑配方培养料栽培持平,达到885.4 g/袋。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60-63
本试验在秀珍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柴屑替代部分棉籽壳进行栽培,测定不同配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漆酶活性。结果表明:配方4(棉柴屑40%、棉籽壳40%、麦麸18%、石膏1%、糖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原基形成天数最短,产量最高。不同栽培料配方的漆酶活性差异较大,但均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较高,随菌龄的增长至子实体成熟,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得出,配方4是棉柴屑替代棉籽壳栽培的最佳配方,漆酶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秀珍菇菌丝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价格低廉的物料代替棉籽壳栽培杏鲍菇,降低杏鲍菇培养料的成本。[方法]以杏鲍菇1218为试验材料,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采用一定比例的棉柴替代棉籽壳设置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不同棉柴比例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以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饼粉3%、石膏粉1%、石灰粉1%为配方的培养料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产投比为2.28。[结论]该研究可为杏鲍菇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甘蔗渣栽培的茶树菇优良菌株,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以甘蔗渣作为主要栽培料的茶树菇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茶-3为甘蔗渣栽培茶树菇的优良菌株,配方B即甘蔗渣60%,杂木屑20%,麸皮15%,豆粕3%,石灰2%是栽培茶树菇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栽培茶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杨树菇、油茶菇,是近年来推广栽培的珍稀茵类之一。茶树菇营养丰富,蛋  相似文献   

10.
用杨树木屑和树皮替代棉籽壳作为主料进行姬菇和金针菇栽培试验,为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棉籽壳配方相比,在培养料中添加23%~58%杨树木屑替代棉籽壳,姬菇产量增加了2.7%~9.7%;在培养料中添加23%~39%杨树木屑替代棉籽壳,金针菇产量与棉籽壳配方相近或增加了8.0%;在培养料中添加23%~39%杨树皮替代棉籽壳,姬菇产量增加了8.7%~8.9%;在培养料中添加23%~39%杨树皮替代棉籽壳,金针菇产量增加了5.6%~6.5%;用杨树木屑或杨树皮完全替代棉籽壳作为主料,姬菇或金针菇的产量会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利用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作为部分主料替代棉籽壳栽培姬菇和金针菇。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区,具有丰富的棉籽壳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猴头菇是一种味道较鲜美,且稀有的食用菌,兼有药用价值,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胃肠道溃疡[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具有很好的效果。近两年来我人用棉籽壳栽培猴头菇获得成功,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0%以上,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一)生产季节灵芝属高温好气型大型真菌,真菌丝生长温度15~32℃,最适25~27℃,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0~3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亚麻屑添加量对茶树菇菌丝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新型栽培基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麻屑替代木屑作为主要基质栽培茶树菇,按20%、30%、45%、60%和78%不同添加量设计培养料配方,以无亚麻屑为对照(CK)。[结果]添加亚麻屑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适量的亚麻屑可提高茶树菇商品性状和产量。当亚麻屑添加量为78%时,菌丝生长状况最好;当添加量为20%时,子实体色深、盖厚,不易开伞,商品价值最高;当添加量为45%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与对照和其他配方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亚麻屑栽培茶树菇具有可行性,不仅能提高产量,降低原料成本,还可为废弃亚麻屑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使柿木屑在毛木耳栽培上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以柿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料的毛木耳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毛木耳三号菌株是栽培毛木耳的优良菌株,3号培养基(柿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18%,石灰1%,石膏1%)是作为栽培毛木耳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基栽培茶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主料组成的培养基栽培茶树菇试验,结果表明:在以花椒枝粉(40%)+红芪茎粉(40%)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其生物转化率最高。茶树菇在其他培养基也能够正常生长,且产量比棉籽壳(CK)为主料的培养基高(除葡萄茎粉配方略低)。试验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下脚料为原料栽培茶树菇,实现变废为宝,可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将菌糠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发展有机食品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茶菇、柱状田头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较抗高温又耐低温。 一、栽培环境 1.温度。茶树菇菌丝在5~35℃温度范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8.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该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咀嚼感好,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在药用价值方面,由于菇体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明显高于其它食用菌,具有降低胆固醇、利尿、小儿低热、健脾、防癌抗癌等独特疗效。因此被誉为“中华神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茶菇、柱状田头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较抗高温又耐低温。一、栽培环境1.温度。茶树菇菌丝在5~35℃温度范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2.湿度。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宜为70%~75%。菌丝培养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出菇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主要栽培品种主要有:茶树菇3号:系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从野生种驯化而来。出菇温度范围13~30℃,适宜温度20~28℃,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较光滑,菌柄浅褐色,充实,菇蕾多,产量高,生物转化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