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西昌市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适应于西昌市种植的藜麦品种,引进了7个藜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7个藜麦品种在西昌市均能够正常出苗、开花、结实和成熟,生育期从短到长顺序依次为PI51036、陇藜3号、青藜1号、陇藜1号、冀藜1号、冀藜2号、Ames21909。陇藜1号的营养生长阶段时间最长,其次是Ames21909和冀藜1号。不同品种之间植株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产量为1 532.39~2 811.64 kg/hm2,以冀藜1号最高,其次是陇藜1号,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各品种田间表现,陇藜1号和冀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次是青藜1号、陇藜3号、冀藜2号,Ames21909、PI51036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
寒旱山区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品种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蒙藜1号、蒙藜4号、贡扎8号、LYLM-8、GSQ-9、LYLM-5、LXM、LHW在寒旱山区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适宜寒旱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均能在寒旱寒山区成熟,折合产量2 084.97~3 745.10 kg/hm~2,其中蒙藜4号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优异,且折合产量最高,为3 745.10 kg/hm~2,较对照陇藜1号、陇藜4号分别增产13.80%、16.94%;GSQ-9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较对照品种表现较好,但经济性状表现一般;其余品种表现较差,需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业科技》2021,(1):29-032
在同一管理条件下,对引进的18个藜麦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陇藜1号产量最高,为3 349.5 kg/hm~2,比对照陇藜3号增产54.5%,增产潜力最大,适宜在我州推广种植。陇藜4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6个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引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新品种陇藜4号为对照,对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在宁夏海原旱作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藜麦新品系和对照陇藜4号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10~116 d。株高、穗形、籽粒颜色、千粒重、茎秆易折度等性状在陇藜4号和6个引进的藜麦新品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参试的藜麦新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为3 245.78~7 872.89 kg/hm~2,其中以CA4-1折合产量最高,为7 872.89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4号增产9.4%,增产极显著。CA3-1茎秆不易折断,千粒重最高(3.64 g),增产潜力较大。根据海原旱作区的育种目标和生产需求,认为CA3-1和对照品种陇藜4号的综合性状较为优异,具有较好的育种和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六盘水地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以5个藜麦品种(系)(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和品系LM)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多点试验,研究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市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在六盘水市海拔1 900~2 100m地区露地直播种植,5个藜麦品种(系)都能够正常出苗、生长和抽穗开花结实;陇藜4号产量最高,为75.7kg/667m~2;陇藜1号和品系LM产量分别为59.49kg/667m~2和55.66kg/667m~2;陇藜3号、陇藜2号产量表现较差。根据2017年藜麦商品市场价格计算,陇藜4号产值最高,可达5 662.0元/667m~2;其次藜麦1号,最高产值可达4 450.0元/667m~2。与常规粮食作物相比,藜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青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个藜麦品种在试验区域均可以成熟,2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和根冠比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全株叶片数、主根长、小区总株数差异均不显著。折合产量陇藜1号高于青藜。  相似文献   

7.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陇藜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采用系统育种和栽培驯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中,陇藜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静乐藜麦增产9.6%。陇藜1号属中晚熟品种,植株呈扫帚状,株高181.2~223.6 cm,生育期128~140d,分枝数23~27个。种子为圆形药片状,千粒重2.40~3.46 g。籽粒含粗蛋白171.5~187.8 g/kg、脂肪56.5~59.3 g/kg、赖氨酸5.5~6.9 g/kg、全磷4.5~6.8 g/kg。陇藜1号在田间表现为抗霜霉病和叶斑病,总体抗病能力强。陇藜1号植株抗倒伏,再生能力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无霜期大于120 d,降水量250 mm以上,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地、川地及灌溉区域种植。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4个藜麦品种在延安市的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4个藜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系统研究藜麦在延安地区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等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陇藜2号和陇藜1号是延安最适宜种植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建议在无霜期较短、降雨量较少的延安市北部地区川地或山地种植,陇藜2号建议在延安市中部地区种植,为延安地区藜麦生产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松潘本地栽培的藜麦品种和栽培方法,在阿坝州松潘县进行藜麦的露地栽培试验、密度肥效结合试验及品比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藜1号和陇藜4号都可以在松潘县进行露地种植,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更好;陇藜1号高效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8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有机无机肥840 kg/亩,以及种植密度9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有机无机肥420 kg/亩,陇藜4号高效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7 000株/亩结合施用复合肥50 kg/亩;适宜在松潘县大规模推广的有川农LM-1、川农LM-2、川农LM-3、川农LM-5、陇藜1号、陇藜4号、蒙藜1号7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东乡地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合东乡地区种植推广的藜麦品种,对引进和自育的14个藜麦品种在东乡不同生态区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老庄村试点,品种陇藜1号(CK)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较好的丰产性;在米家村试点和南阳洼村试点,陇藜5号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与丰产性。陇藜5号表现出优异的早熟特性,籽粒品相也优于陇藜1号。综合评价认为,陇藜5号在东乡半干旱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宜甘谷县高海拔生态区域种植的藜麦品种,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引进5个藜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观察记载各品种在甘谷县高海拔区域生育期、农艺形状、抗逆性及产量结果等表现。结果表明:陇藜1号生育天数133 d,中晚熟,株型较高、紧凑,抗倒伏,农艺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3 724.05 kg/hm2,居第一位,具有明显优势,适宜在甘谷县高海拔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除陇藜4号外,其他品种下一年将继续进行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2.
庄浪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作者对引进的5个冬小麦品种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模式下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静麦1号、静宁10号、兰天26号产量分别为7561.5kg/hm2、7335kg/hm2、6829.5kg/hm2,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陇紫麦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彩色冬小麦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紫黑粒小麦西黑1号在平凉市适应性强,耐寒、抗旱,成熟落黄正常,抗(耐)条锈病、白粉病,中抗黄矮病,中早熟,籽粒颜色较深,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折合产量为5 925.0 kg km2,较对照品种陇紫麦2号增产862.5 kg/hm2,增产率17.04%,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渭源县旱地进行的5个春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山旱901折合平均产量5 092.59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25.9%,高抗条锈病,综合农艺性状好,可作为临麦30号的替代品种在渭源半干旱区推广种植;品种96532折合平均产量4 444.44 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号增产9.9%,可作为搭配品种;品种(系)AD-4、94474、2D-2均较对照减产,暂不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留膜免耕栽培技术条件下,陇西县对引进的11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张杂谷3号、0210-1-2-2、张杂谷5号、0412-1-2-1、029-5-5-3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陇谷11号增产明显,折合产量分别为7040.50 kg/hm2、6947.10 kg/hm2、6887.70 kg/hm2、6819.60 kg/hm2、6804.60 kg/hm2,较对照陇谷11号分别增产13.1%、11.6%、10.6%、9.5%、9.3%。建议将筛选出的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这5个谷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豌豆品种草原224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豌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豌豆品种草原24号、龙豌1号籽实折合产量分别为5 732.0 kg/hm2和5 653.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63.7%和61.4%,差异极显著,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可在甘南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2016年河南省麦套组区试试验中的26个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花生新品种商花17号产量达5 430.49 kg/hm2,排名居第1位,比对照豫花15高出19%;其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饱果率均高于其他品种(系),且高抗倒伏;适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引进的5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植株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了生育期、株高、穗长、小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均能成熟;远杂2号株高最高,达到130.7 cm;远杂2号的穗长最长,为17.9 cm;坝莜13号的小穗数最多,为63.4个,但与其他品种无差异;坝莜13号的单株粒数最多,为171.2个;坝莜13号单株粒质量最大,为3.51 g;远杂2号的千粒质量最高,达25.66 g;坝莜14号3 a平均产量最高,为3383.33 kg/hm2,燕科2号平均产量最低,为2777.78 kg/hm2.各农艺性状的权重依次为生育期>产量>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远杂2号的加权关联度最大,坝莜13号次之,坝莜14号、燕科2号和定莜9号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位列第3~5位.灰色关联度综合鉴定表明,远杂2号和坝莜13号2个品种在生产性能上表现良好,适宜在晋北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泾川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泾川县太平乡何家村旱塬地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塬035折合产量最高,为7 42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2.22%;宁麦9号、兰天22号、西农928、陇育4号折合产量分别为6 971.5、6 446.8、6 221.9、6 146.9 kg/hm2,分别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4.81%、6.17%、2.47%、1.23%。以上5个品种(系)在试区条件下田间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的5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环县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延油2号-9折合产量最高,为2 1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油9号增产123.5%,且耐旱、抗寒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当地白菜型冬油菜首选品种;天油2号-2、DQW-1-2次之,折合产量均为1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