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冀、豫等地对小麦-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更为深入,而山西地区相关研究不多,本文即以山西为例对小麦与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部地区甘蓝夜蛾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夜蛾是山西中部地区菜田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为在山西中部地区准确有效地防治甘蓝夜娥,开展了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研究了山西中部地区甘蓝夜蛾年发生世代、生活史、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各世代幼虫期主要为害蔬菜作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西中部地区气候生态特点,结合该区大豆种植习惯,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选用良种,科学管理,适时收获"的技术措施。介绍了山西中部复播大豆高产促优栽培技术,包括严格选用优良品种、播种、加强田间科学管理、病害防治、及时收获与晾晒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蒜套玉米栽培技术以其钱粮双丰的高效优势,很快遍及了定西、天水等甘肃中部地市高水肥川水区,并继续向周边适宜地区迅速扩展。现将其适宜生态条件、模式布局和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同类地区参考应用。一、适宜生态条件大蒜套玉米栽培技术适宜于海拔1400米~190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2400小时,高于10℃有效积温大于2230℃,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川水地区。该地区热量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大蒜套玉米的时差空间搭配,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两种作物双丰高效。二、模式布局…  相似文献   

5.
甘肃中部地区胡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甘肃中部地区当地条件、多年试验研究,从选用良种、轮作倒茬、选地整地、配方施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甘肃中部地区胡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中部地区桃园的生活世代及发生规律,指导农业生产,有效防控桃园梨小食心虫,对山西中部地区单植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及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单植桃园1年发生4代,并能在桃树上完成其周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南方地区的热量资源,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巨峰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总结出了促成避雨一年两熟栽培模式,阐述了促成避雨一年两熟栽培农事操作流程、棚内温度管理、树体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生产水平可分中产与高产两个层次。提高中产田的单产主要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已有的综合高产技术措施;提高高产田的单产主要是选用耐密型品种,研究和示范一套与品种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工作,将会对我省粮食产量上新台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推广的早熟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从种到收80~90天,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上市时间(6月上、中旬收获)比山西、张家口等一年一熟地区提早1个多月。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 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 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 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 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 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山西中部地区菜豆生产需求,对7个蔓生品种进行露地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四季丰、美国红架豆王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产量都在29 000 kg/hm~2以上,比较适合山西中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中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是山西省中部最主要的栽培作物,经过长期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完整的山西中部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实现小麦、玉米的高产双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作者主要围绕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展开分析、论述,希望这个技术更加完善、充实。  相似文献   

14.
与小麦蔬菜或大豆等一年两作的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更容易增产增收。收集了14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套种和复播2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在山西中部与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有豫青贮23和金岭青贮10;适宜在小麦收割后复播青贮玉米品种有豫青贮23和金岭青贮67;套种模式比复播模式更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山西中部小麦青贮玉米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为农民种植多样性和增产增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长麦3809是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节水耐旱、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 202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后期灌浆快,落黄好,丰产性好。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长麦3809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晋扁2号’扁桃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扁桃新品种,在山西中部地区表现树势强,丰产,适应性强。其果仁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性状特征,并从园地选择、砧木选择、栽植密度、授粉配置、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运用SPS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2007—2011年我国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和中部一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环境两个方面提高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对山西玉米生产历史、现状、优势、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山西玉米生产的3项对策:一是加强高新技术玉米育种、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开发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提高玉米科技水平,加速玉米生产发展;二是强化玉米深加工研究开发工作,提高玉米综合效益;三是做好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地区间玉米生产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渭南市农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渭南市概况 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击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  相似文献   

20.
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71-272
从选择生产地、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生育指标、培育壮秧、本田栽培管理和收获等6个方面,总结了一套适于江淮中部地区单季杂交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