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制种田的选择 制种田应选择集中连片、隔离条件好、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排灌自由、肥力中上等、无枯黄萎病的棉田。 2 制种程序 2.1 整理 去雄制种开始当天上午将已结的成铃、幼铃和开放花朵全部摘除,同时亲本进行去杂,制种开始后3天内也要注意清除非杂交铃,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2.2 去雄 2.2.1 杂交植株与杂交部位的选择 一般在第2~10果枝上靠近主茎的第1~2果节上作杂交为好,因为棉花的  相似文献   

2.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长发育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棉花一生形成的蕾铃较多,一般60%左右脱落,其中落铃多于落蕾。落蕾以现蕾后10~15天的蕾较多,落铃以开花后3~7天的幼铃特别是3~5天的幼铃最多,8天以后的棉株很少脱落。有些田块蕾铃脱落达到70%以上,甚至超过80%,严重影响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又名蛀果虫,钻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为害,钻入幼蕾取食形成“张口蕾”。取食花粉头形成“虫花”,取食青铃形成“烂铃”,被害蕾、花、幼铃、不久脱落,严重时全部脱落光形成‘公棉花”。造成严重减产,棉铃虫是我县棉花上最主要害虫之一。棉铃虫食性杂,除危害棉花外,还能危害蕃茄、辣椒、玉米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当日花挂牌跟踪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棉区棉盲蝽对B t棉幼铃的危害特点与脱落因素。结果表明,在当地棉花最佳结铃期内,因棉盲蝽危害所造成的脱落幼铃占脱落幼铃总数近1/4,为其他虫害之和的10多倍;与非虫害因素相反,棉盲蝽等害虫所形成的幼铃脱落自7月下旬起由前向后渐次加重;以棉盲蝽对幼铃的危害程度比较,株上铃的铃害率和单铃剌孔数分别比落地铃低19.54%和35.3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从不同长势B t棉已落地幼铃的脱落因素看,其总脱落率、棉盲蝽危害率和其他虫害率均表现为一类田>二类田>三类田,其中落地幼铃其他虫害率在三类棉田间的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非虫害因素不仅幼铃脱落的比例由前向后逐渐下降,而且脱落率也显示出三类田>二类田>一类田的反向特征。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俗称桃虫、青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棉花的重要害虫,常造成幼蕾脱落、烂铃等,严重影响棉花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棉铃纵径,横径,铃体积和铃重4个性状在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探讨,认为利用不同铃型的棉花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大铃杂种优势。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性状存在的基因显性或上位性优势。以粗短或卵圆型作母本,与用卵圆型作父本进行配组的F1大铃杂种优势最为明显。采用套麦管隔离法进行棉花杂交制种可兼顾杂交速度,杂交成活率和杂种质量,对充分利用强优杂交组合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棉田盲蝽的发生量与幼铃受害的关系朱月英,徐文华,李洪山,周加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王银官,万桂喜,卞干华(盐城市农业推广站,盐城224002)棉盲蝽为害棉花幼铃,造成幼铃畸形或脱落。张永孝(1986)、胡枝(1986)曾分别采用人...  相似文献   

8.
棉花制种高产高效技术措施有很多,笔者从事棉花制种多年,长期在湖北、湖南各个制种点上奔波,认为提高棉花制种产效的有效途径不外乎这几条:促集中成铃,促营养集中杂交铃,减少损耗,减少用工等。现介绍如下,以供长江流域广大种子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发琴 《农村科技》2010,(12):20-20
<正>棉花后期病害是我区最主要的棉花病害,受害棉田常造成叶片发红、干枯脱落,个别发生较严重的棉田上部1~3台果枝幼铃脱落,造成减产。棉花中后期,气候条件是导致棉花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2009年8月中旬~9月中旬,我区平均气  相似文献   

10.
一、杂交制种技术体系 (一)组织管理 一般每亩制种田需配备3~4名制种操作员,7月10日至8月15~20日开的花全部去雄授粉,全株杂交制种.在开始做杂交前,父、母本田均要严格拔除杂株、劣株和重病株.并在开始去雄的当天上午,彻底摘除母本田所有已开花、蕾及幼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人工授粉条件下 6个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纯合度高的陆地棉亲本的异交亲合力及杂交铃主要性状差异。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间的异交亲和力差异很大 ,杂交成铃率在41 4%~ 83 8%之间 ,平均杂交种产量 1 2 2 5 5~ 2 2 5 7 5kg/hm2 ;杂交铃与其母本自交铃相比 ,铃重降低幅度 1 61 %~ 2 0 75 % ;衣分降低 7 1 4%~ 1 0 62 % ;籽指提高 2 86%~8 33%。指出棉花杂交种筛选应在确保杂种优势的前提下 ,进一步加强亲本的异交亲和力及杂交铃主要性状选择 ,最大限度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 ,降低制种成本。  相似文献   

12.
<正> 棉尖象甲(Phytoscaphusgossypii Chao)又叫棉小灰象.是我省各棉区棉花幼苗和蕾铃期常发性害虫.主要为害棉花的嫩尖、花、蕾与幼铃的苞叶.1982年7月初,在兰考县爪营公社调查,一般受害棉田有虫株率达100%.单株有棉尖象甲成虫最多49头,最少7头,平均15.2头.幼蕾、花与幼铃苞叶被害吃光者占27%.蕾、铃、苞叶被食后,不久就枯萎脱落,伏前桃减少,影响棉花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棉区蕾铃期中黑盲椿发生数量较多,为害时期长。据1982年调查,8、9月铃期中黑盲椿数量占田间混合种群虫量的30%与64%,至1985年则上升至90%与89.57%。棉田虫量一般都在百株40~60头,个别田块高达200头左右,造成幼铃大量被害,1985年不少田块后期幼铃被害脱落,形成空顶。 幼铃受中黑盲椿为害,铃龄在5天以下的幼铃脱落达82%以上,5~7天铃龄的幼铃受害后,还有50%左右的幼铃脱落,不脱落的幼铃也由于受害而发育不正常,其损失程度视棉铃受害程度而有不同。受害刺点多的幼铃不能正常发育而形成僵果或部分僵瓣。由于幼铃的脱落和铃重的减轻,对产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人工授粉条件下6个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纯合度高的陆地棉亲本的异交亲合力及杂交铃主要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异交亲和力差异很大,杂交成铃率在41.4%~83.8%之间,平均杂交种产量1225.5~2257.5kg/hm^2;杂交铃与其母本自交铃相比.铃重降低幅度1.61%~20.75%;衣分降低7.14%~10.62%;籽指提高2.86%~8.33%。指出棉花杂交种筛选应在确保杂种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亲本的异交亲和力及杂交铃主要性状选择,最大限度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制种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绿盲蝽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南皮县棉田每年都有发生。该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除为窖棉花外,还可以为害枣树、苹果、李子、杏树、玉米、红薯、牧草、豆类、西瓜等100多种植物。它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棉花的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花开花时,遇到不利气候,部分花粉会失去生活力,花朵因授粉数量不足而影响受精,胚珠内的生长素形成受阻,影响有机养料向棉铃输送,最后导致幼铃脱落。通过对棉花授予不同数量的花粉及人工辅助授粉,研究花粉数量对棉花的成铃率、每铃种子数和衣分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棉花早衰现象在各棉区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块在8月中旬即表现出症状,如叶片干枯,上部花蕾、幼铃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已经成为棉花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棉花早衰看似发生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可其症结却在生长前期.棉花备播在即,现将棉花早衰的主要因素和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信息     
棉花免去雄杂交制种技术取得突破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齐俊生博士经过近10年的潜心研究,研制成功棉花免去雄杂交制种配套技术,使棉花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19.
1棉花早衰发生规律棉花早衰是棉花栽培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在各棉区越来越严重,早的在7月中旬即开始发生,一般8月上旬开始,中旬即表现出症状,如叶片干枯,上部花蕾、幼铃脱落,9月底棉叶落光。早衰往往发生在棉花前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情形下,  相似文献   

20.
棉铃发育的适宜气温为25—30℃,超过33℃对幼铃的生长发育不利,低于20℃会延长铃期,推迟吐絮,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棉田喷施噻苯隆可刺激棉花加快成熟吐絮,促进棉叶脱落并催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