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杰 《农家顾问》2012,(1):35-36
1.闽丰优330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籼型三系杂交水稻,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株高124.5厘米,穗长24.6厘米,结实率76.8%,  相似文献   

2.
更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技推广》2006,(11):21-21
品种类型品种名称生育期(天)适宜区域籼型三系杂交稻天优122124广东省早晚季作早中熟,南方双季稻区作后季稻一丰8号150四川省一季中稻区金优527152轻云发、贵区、作渝一中季低中海稻拔稻区(武陵山除外)和四川平坝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D优202153建四三川省明平市坝作和晚稻丘陵稻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13,(14):23-24
<正>长江流域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省、广西南部、广东省中南及西南部、福建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全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优78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785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1—2013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稻区区域试验,2011—2012年32个试点平均产量8.3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产量8.64t/hm~2,比对照增产5.14%;平均生育期158.2d,与对照Ⅱ优838相当。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3)。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m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川优837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优质不育系川358A为母本、以抗稻瘟病恢复系成恢377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黔东南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阐述了川优8377的产量表现、抗病性、米质、主要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主导品种 (1) 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育成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以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盐169S为母本、五山丝苗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丝苗1号。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矮秆多穗,全生育期128.8 d、株高114.7 cm、有效穗数273.8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5.9%、千粒质量23.5 g。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9.7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4%;稻米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8、4.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24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信息》2013,(8):26-30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1水稻(30个)1.1长江流域(1)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1 水稻(30个) 1.1长江流域 (1)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作单季稻种植. (4)五优308:适宜中北稻作区和粤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国家审定:适宜广西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浙江省南部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主导品种 水稻(23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II优527水稻     
II优527水稻品种由成都西部农业工程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种子管理站选育而成。2003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审定(川审稻2003017)、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03007)和国家审定(国审稻2003069)。适宜在湖北、湖南、贵州省以及重庆市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业科学》2011,(4):58-60
水稻(23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高产、抗病、稳产的水稻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利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育恢复系G981与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的籼型不育系成丰A配组,成功选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981,并依次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36)、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3004)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7007)。成优981产量高且稳定,穗大粒大,抗逆性较强,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m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云南省海拔1350m以下稻区种植,贵州省海拔272~1 300m的不同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特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与福建省稻麦研究所本营养型,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采用航天育种手段,筛选出强恢复系航1号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的中、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属于基较好等特点。已通过福建省、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可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Ⅱ优527水稻     
Ⅱ优527水稻品种由成都西部农业工程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种子管理站选育而成。2003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审定(川审稻2003017)、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03007)和国家审定(国审稻2003069)。适宜在湖北、湖南、贵州省以及重庆市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长集镇是一季中稻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麦-稻"、"油-稻".杂交水稻的优质当家品种主要有丰两优1号、国丰1号.栽培模式与产量水平对霍邱中南部稻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水稻优质化工程实施,优质水稻面积不断增加,为筛选适宜的接班品种(组合),及时掌握有关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香优204水稻(湘审稻2010029)是湖南穗香大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一季晚籼稻,长江流域均可种植。栽培技术:长沙地区5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武陵山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5~150天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直立,剑叶硬挺,色深,后期落色极好,不早衰。茎秆粗壮,抗倒能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7,(2):27-27
Ⅱ优728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苏恢72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6081),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2583E)。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川优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优质不育系川358A为母本,与抗稻瘟病恢复系成恢727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以及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 m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文章阐述了川优727的产量表现、抗病性、米质、主要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