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个播期、2种种植密度条件对京水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京水菜出苗、定植、采收所需时间逐渐变短;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延迟,京水菜株高、叶数、开展度、产量均逐渐增加。同一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15 cm×20 cm)较大时,株高相对较高,叶数、开展度、产量相对较低;种植密度(株行距20 cm×25 cm)较小时,株高相对较低,叶数、开展度、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LAI、同化物运转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确定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模式.[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复播油葵不同生育期取样,研究高(11.25 ×104株/hm2)、中(9×104株/hm2)、低(6.75×104株/hm2)3种种植密度、2种株行距(60 cm等行距和60 cm+ 30 cm宽窄行)配置下复播油葵的LAI、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 种植密度对复播油葵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浆期中密度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花盘转移,同时提高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宽窄行配置产量均高于等行距配置.[结论]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免耕复播油葵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种植密度9×104株/hm2宽窄行种植是复播油葵的适宜种植模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构建四川盆地直播油菜适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方法】于2013/2014、2014/2015年选用中熟杂交油菜品种川油36,在成都平原区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104~60×104株/hm2)及行距配置(20 cm、30 cm、40cm、40 cm+20 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有重要影响,增密处理(30~60万株/hm2)可提高主序角果所占比例。随种植密度的加大(15~60万株/hm2),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密度在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继续增加密度,籽粒产量则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对籽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相同密度(30~36万株/hm2)下,不同行距配置(20 cm、30 cm、40 cm、40 cm+20 cm)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较宽的行距配置(30 cm、40 cm)的主序角果数和产量均高于窄行距(20 cm),籽粒含油率则显著高于窄行距(20 cm)。【结论】在充足施肥条件下,直播油菜适宜机收和高产的种植密度为30~36万株/hm2,行距配置以等行距30~40 cm为宜,或采用宽窄行40 cm+20 c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土壤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该地区玉米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密度D1(6.75万株/hm2,常规密度)和D2(8.2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3个行株距配置,分别为H1(60 cm等行距,常规行距)、H2(80 cm+40 cm大小行)和H3(38 cm或34.5 cm匀播,行距与株距相等),共D1H1(当地常规种植)、D1H2、D1H3、D2H1、D2H2、D2H36个处理,对各关键生育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分布、有效贮水量的变化、阶段性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剖面的加深而提高,D2H1在灌浆中期和成熟期0~200 cm具有最高土壤有效贮水量;各处理阶段性耗水量均为拔节期—抽雄期最高,其次是抽雄期-灌浆中期;D2 H 1处理在全生育期耗水量最低,成熟期实际产量达9612.86 kg/hm2,最高水分利用效率30.49 kg/(hm2·mm).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看,在等行距种植基础上,可将密度提高至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密度和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密度和行距为研究对象,筛选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行距,结果表明:以行距72.0cm和60.0cm,密度67740株/hm2和60480株/hm2进行组合,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探讨了早春避温栽培马铃薯的不同种植带距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带距140 cm、小行距50 cm、株距20 cm的1带2行种植方式的鲜薯及商品薯产量最高,分别为48 541.67、44 077.38 kg/hm~2;较传统的等行距单行种植,带距110、120、130、150 cm的小行距50 cm的1带2行种植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因此,在承德中南部地区早春避温栽培马铃薯以采用带距140 cm、小行距50 cm、株距20 cm的1带2行的种植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9.
临蚕8号地膜种植密度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对临蚕8号在全膜平作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 cm,窄行距20 cm)条件下设7.5万株/hm2、10.5万株/hm2、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6.5万株/hm2时,临蚕8号产量最高,为5 833.5 kg/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行距50、67、83、100 cm,2个种植密度42000株/hm2,48000株/hm2。结果表明,绵单12号在行距50 cm、密度48000株/公顷时产量最高;在行距100 cm、密度42000株/公顷时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行距50、67、83、100 cm,2个种植密度42 000株/hm2,48 000株/hm2。结果表明,绵单12号在行距50 cm、密度48 000株/公顷时产量最高;在行距100 cm、密度42 000株/公顷时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011年,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对根茎冰草新品系进行了2年的田间旱作播期试验,从2010年3月底至8月底,每隔1个月播种1次,共有6个播期处理.对物候期、生长速度、根茎状况、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等生长发育指标观测的结果表明:根茎冰草适于早播,5月底之前播种为宜,尤以3月底土壤解冻后及时播种效果最好.3月25日播种,6d后即可出苗,当年株高及生长速度均为最高,分别为41.3cm和0.2cm/d,产草量也为最高,鲜、干草产量分别为11 747kg/hm2、4 518kg/hm2,种子产量也为最高797kg/hm2;而且,5月底之前播种,当年即可产生根茎,有利于发挥根茎冰草的生长优势,获得良好的建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冬季香葱播种期及种植密度对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季香葱播种期及种植密度与鳞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香葱鳞茎产量有明显影响,播期为11月2日,种植密度为512850穴/hm2(13cm×15cm)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55.18t/hm2,显著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14.
黄芩地膜育苗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观察了黄芩地膜育苗不同密度的效果,结果表明,株行距10 cm伊10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20~30粒/穴;株行距12 cm伊12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30~40粒/穴;株行距15 cm伊15 cm 的最佳穴播粒数是50~60粒/穴。黄芪地膜育苗穴数应控制在45.0万~69.0万穴/hm2范围内比较适宜;株数适宜范围为1950万~2700万株/hm2,最适宜范围为2100万~25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津鲜糯102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糯玉米品种津鲜糯102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收获鲜穗出售,合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以收获籽粒为目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犬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 500~91 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 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 cm,密度79 500株/hm2,产量为9 9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适宜河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条件下,设种植行距60 cm和65 cm计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以及机械化收获落穗率、落粒率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行距为60 cm时,玉米产量虽然稍低,但机械收获损失较小,机械收获效率较高,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较快。60 cm行距较适合玉米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8.
设计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K326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浏阳烟区K326品种,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处理(T3)的产值最高,为42 052.60元/hm2,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以T4最好。综合其产量和质量分析,烟叶品种K326的移栽密度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效益,建议生产上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需要。[方法]以苏玉20为供试品种,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开展种植密度和行距试验。采用裂区设计,2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和7.5万株/hm2为主处理,5个行距配置50、60、70、80、80+40 cm为副处理。通过对10个处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6.0万株/hm2密度处理,7.5万株/hm2密度处理苏玉20的单产比6.0万株/hm2密度处理增产达1 404.9kg/hm2。60和7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明显。行距处理显著影响植株的倒伏率,极显著影响植株的空秆率;在等行距处理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植株的空秆率和倒伏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增加苏玉20的种植密度到7.5万株/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采用60~70 cm等行距种植,既可实现该品种的高产,又能保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山丹县春油菜地膜穴播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油菜华协1号地膜穴播栽培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华协1号地膜穴播栽培密度为每幅膜上种植7行,行距20 cm,穴距15 cm,保苗密度337 500穴/hm2(56 250株)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6.5%,较其他处理都有不同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