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索和研究分析机采棉新陆早42号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通过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实际种植密度在21.990 0万~26.820 0万株/hm~2范围之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幅度为1 738.64~2 187.50 kg/hm~2。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实际留苗21.990 0万株/hm~2,折合产皮棉2 187.5 kg/hm~2,产量第2~5位的处理分别为实际留苗23.580 0万、26.820 0万、25.285 5万、22.956 0万株/hm~2,较对照留苗21.990 0万株/hm~2分别减产11.43%、12.21%、18.44%、20.5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随密度的增加,籽皮棉产量、铃重、衣分相应的减少,各生育期相应的推迟。因此,结合本地区的光热资源及现有的种植模式,从整体种植效益、产量、产量结构上看,新陆早42号棉花品种机采棉栽培的实际密度控制在21.990 0万株/hm~2时,可增加棉花的产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机采种植棉花作为一种棉花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疆等地,是未来棉花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我国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又分别对机采种植模式下密度对棉花影响研究注意事项、研究内容与意义和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我国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等密度条件下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等密度条件下北疆机采棉最优的种植模式。【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株型松散)、新陆早48号(株型紧凑)为材料,进行一膜三行(R3)、一膜四行(R4)、一膜六行(R6)三种种植模式等密度种植,测定棉花生长发育、脱叶采收效果以及产量品质指标,分析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结构棉花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适用性。【结果】一膜三行模式棉花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模式生育期提前2~6 d且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表现较优,更利于后期的机械采收;增大种植行距会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吐絮率,棉花叶片的挂枝率也会因株距减小而增加;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品质无明显影响;株型松散型棉花较株型紧凑型棉花更容易受到种植模式的影响。【结论】等密度条件下,棉花品种在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整体表现优于一膜四行、一膜六行模式,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20,(1):46-52
为探索南疆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中棉所6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南疆阿拉尔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9. 0万、12. 0万、15. 0万、18. 0万、21. 0万、24. 0万株)对棉花生长发育、冠层、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光截获、棉铃分布、产量及其纤维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具体为:在行距(66+10) cm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随密度增加,果枝数、叶枝数显著减少,果节长度受到抑制,光截获量增加,棉铃分布向中下部和内部集中,单株成铃数减少,单铃重和霜前花率有所下降,衣分变化不明显。本试验中,每公顷密度(18. 0~21. 0)万株的各处理产量较高,其中每公顷18. 0万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年度平均产量为5 943. 1 kg/hm~2,且其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适中,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最佳;当每公顷密度超过21. 0万株时,各测定指标除整齐度和断裂伸长率之外,其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南疆棉区棉花种植密度以每公顷18. 0万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6.
机采棉种植模式不同密度化控配套措施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针对敦煌市棉花种植技术单一,采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引进开展机采棉不同种植密度、化控配套措施的技术试验,提出了适宜敦煌市滴灌条件下机采棉种植的密度和化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尉犁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人工拾花成本逐年增高,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已势在必行。为了选出适合尉犁县机采棉栽培的种植密度,选择2种表现好的播种模式,设置此机采棉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10+66+10)厘米×10.5厘米、每667米~2密度16 800株栽培方式产量高,适合尉犁县机采棉田选用。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采棉种植模式已经逐渐替代了传动的棉花种植模式。但就目前博乐市的机采棉种植模式现状来看,扔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在本文中简要讲述了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细节规程,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户带来些许帮助。1品种选择无论什么植物的生长,种子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了品种的完好,才能在后期结出好的果实。机摘棉花栽培品种选择早熟、抗病虫性好的,质量和产量高的、株型是紧凑,叶片大小适  相似文献   

9.
<正>1品种选择机采棉种植品种需选择早熟性好、抗病虫性好、优质高产、株型紧凑,叶片大小适中,对脱叶剂敏感,抗倒伏,中上部结铃性好,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的品种。在种植布局上品种搭配使用也很重要,按生育期排列,早熟品种应占机采棉面积的40%以上。便于田间管理,可有效提前采收期,降低棉田间吐絮过于集中的风险,大大缓解采收压力。我乡机采棉主要品种07-12,新陆早42,冀958。2地块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规划1.地块选择机采棉地块要选择大而平整的土地,并且要连片种植,这样可提高机械利用率和采收效率,从而达到降耗、节本、增效的目的。棉田长度应大于400米,以增加机具正常作业时间,减少地头弯转次数。其次,为适应棉箱容量,棉田长度应小于800米。2.土质要求①土质要好利于出苗和保全苗,一般宜选择沙壤土地和壤土地,重黏土地和盐碱地等较难保苗的地块不宜种植机采棉,棉田重茬不超过3年。  相似文献   

11.
目前,45团机采棉模式有2种:一种是机采棉(66+10)厘米×12厘米模式,另一种是机采棉(66+10)厘米×9.5厘米模式。本文通过对2种模式下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调查,确定出适合45团机采棉种植的模式为(66+10)厘米×12厘米。  相似文献   

12.
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还能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本文主要阐述我地区机采棉播种模式及棉花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高杨 《农村科技》2006,(9):11-12
机采棉问题自1995年兵团立项以来,先后在农1师、农7师进行试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借鉴兄弟团经验的基础上,几年来我团投资320万元从美国凯斯公司购进2555型采棉机2台(五行采头),同时投资1200万元新建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1条。从棉花栽培、采摘、清理加工方面进行试验和探索。一、品种选择理想的机采棉品种不但要早熟而且两个果枝之间棉铃吐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两因素三水平研究了其对冈棉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冈棉10号产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种植密度33 000株/hm2、施氮量225 kg/hm2,该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沙雅县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情况,探索适应阿克苏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作业规程,引导棉花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全面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新疆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为新疆棉花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机采棉新陆早50号为材料,研究行距(66+10)cm、(72+4)cm和(76+76)cm三种种植方式,对机采棉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行距(66+10)cm的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72+4)cm,且峰值较(72+4)cm高0.19 cm,生育后期下降缓慢。(76+76)cm种植模式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虽高于(66+10)cm,但其生育后期下降幅度较大,且峰值较(66+10)cm低0.28。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呈慢-快-慢变化趋势,六户地(66+10)cm种植模式小于(72+4)cm,133团(66+10)cm种植模式小于(76+76)cm。【结论】从棉花生长发育到所形成的冠层结构,具有的光合特性至棉纤维品质及机采质量综合比较评价,三种种植模式对大田生产推广的适宜度比较为:(76+76)cm(66+10)cm(72+4)cm。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南疆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8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种植密度(P1:9万株·hm-2,P2:12万株·hm-2,P3:15万株·hm-2,P4:18万株·hm-2、P5:21万株·hm-2,P6:24万株·hm-2),研究了一膜六行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节枝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冠层开度、叶倾角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大密度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冠层开度及节枝比(P<0.05);主茎日增量在初花期以前为密度越大其越高,初花期后则反之;各处理LAI均在盛铃前期达到峰值,以P4处理最高为4.74;叶倾角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在30.0°~46.9°浮动;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在P5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6 272.79 kg·hm-2和2 874.82 kg·hm-2但其与P3、P4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得出,在一膜六行机采模式下,南疆棉花的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范围内,棉花株型及冠层结构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机采麦套短季棉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机采短季棉适宜密度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选择早熟品种锦科707(JK707)和鲁棉2387(LM2387)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密度梯度(4.5×104株/hm2(D1)、9×104株/hm2(D2)、13.5×104株/hm2(D3))。【结果】 随密度增加,株高、果枝台数和节枝比逐渐降低,而叶面积指数(LAI)和生物量则逐渐增大,JK707和LM2387的LAI均以D3 最大,分别为3.14和4.16。JK707、D2和D3较D1生物量分别增加40.4%和42.0%;LM2387、D2和D3较D1生物量分别增加65.5%和85.1%。随密度升高,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2个品种均以D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JK707和LM2387分别为4 025和4 114 kg/hm2)。与JK707相比,LM2387皮棉产量在中高密度(D2和D3)下更具优势。纤维马克隆值随密度增加逐渐下降,纤维强度以D2最优。JK707的纤维长度、强度和马克隆值均优于LM2387。【结论】 在黄河流域机采麦套短季棉种植模式下,早熟棉品种锦科707和鲁棉2387在种植密度D2(9×104株/hm2)下能够实现优质高产。锦科707纤维品质优,而鲁棉2387衣分高,且株型更紧凑,成铃更集中,更适宜机械化采收。  相似文献   

20.
1991—1992年的密度试验表明,奎冬4号高产田的合理群体结构及产量构成为:基本苗319.2×10~4株/hm~2,冬前茎数966.3×10~4茎/hm~2,春后高峰茎数1554.6×10~4茎/hm~2,收获穗数768.2×10~4穗/hm~2,穗粒数33.8粒,千粒重38.6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