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镇压形式为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镇压相比,播后镇压1遍处理和播后镇压、冬前镇压各一遍处理的小麦次生根数量、产量均高于对照,而播后镇压2遍处理的穗数、穗粒数、产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说明适当镇压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而连续镇压2遍则不利于产量的增加。综上可知,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播后镇压+冬前镇压组合处理效果最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明显促进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增加,且与旋耕存在显著性差异;深耕和旋耕后耙实镇压也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和群体数,而翻耕+镇压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中,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均比翻耕+旋耕多1.75%~9.37%,比旋耕+耙实镇压多9.83%~15.22%,比旋耕多13.61%~21.26%。此外,翻耕和镇压表层土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对小麦亩穗数和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江苏省仪征市丘陵山区小麦播后镇压对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抗倒能力、提高小麦产量的实际效果,于2018—2019年开展了小麦播后镇压与非镇压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后镇压的植株生长健壮、穗大、千粒重高、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其中,小麦播后镇压处理比非镇压处理可增产14.2%,每667 m~2纯收益增加72.88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晚播应对栽培措施,设计裂区试验,研究晚播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中以扬麦16千粒质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穗数从而显著影响产量;密度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数增加,以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品种间籽粒硬度差异显著,施氮量和密度均显著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见,晚播条件下宜选用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并控制适宜施氮量,提高播种密度,通过增加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降低晚播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硬度主要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可作为小麦品种品质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小麦-玉米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小麦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选择大面积种植的济麦22(J)和藁优5766(G)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播期和播量为对照,设置晚播10天、15天和20天共4个播期处理,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各播期处理的适宜播量,研究其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晚播降低两个品种小麦的出苗率、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晚播并合理增加播量能够不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两品种与对照比其波动幅度分别在-4.63%~10.49%和-4.71%~4.51%之间。两品种晚播处理千粒重表现不同,3个晚播处理济麦22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藁优5766晚播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的差异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匹配适宜播量可缓解晚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晚播15天匹配适宜的播量(济麦22和藁优5766分别为142.5、172.5 kg/hm~2)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的产量。晚播15天处理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和植株重心高,同时降低第二节间长,增加其厚度和干物质重,表现出高于其它处理的机械强度。综之,适宜晚播并根据品种特性匹配合理的播量能够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增强抗倒伏性,以晚播15天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适合盐碱地小麦的播种方式,试验以青麦6号为材料,以平播为对照(CK),研究不同沟播处理[沟播2行(T1)、沟播3行(T2)]对盐碱地小麦生育时期间不同土壤层全盐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麦田0~20cm土层的全盐含量均大于20~40cm土层,不同处理的土壤全盐含量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越冬期过后不同处理的土壤全盐含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土层的全盐含量均在小麦返青期达到最大值,沟播处理沟内土壤的全盐含量显著低于CK与垄上的土壤全盐含量,尤其是在返青期之后。沟播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旗叶的MDA含量,表明了在盐碱地中沟播小麦的膜系统受损伤程度较低,此外还显著提高了旗叶的SOD和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优的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了植物耐胁迫能力,有利于小麦灌浆的进行,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处理间穗数差异显著,穗粒数与千粒重差异则不显著,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沟播3行处理的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表明了沟播小麦产量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数来实现的。因此,沟内3行种植可作为盐碱地小麦的合理的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镇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邢麦18号为材料,进行不同时期镇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压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增加单株次生根数、有效穗数,降低株高;处理B(播后镇压+越冬前镇压)是最优组合,产量最高为7 705.48 kg/hm~2。  相似文献   

8.
沟播对盐碱地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平播(CK)、沟内2行、沟内3行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SPAD值、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两种沟播处理较平播显著提高了盐碱地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提高了胞间CO2的利用能力。与CK相比,沟播显著(P0.05)提高了小麦产量与穗数,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沟播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的穗数进而影响小麦产量。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下光合特性及产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沟内3行是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山东省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利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冬前镇压+灌溉(C+I)、单独灌溉(I)和单独镇压(C)处理对冬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常规种植管理,CK)相比,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或镇压都可提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和成熟期株高,其中镇压+灌溉处理提高值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或灌溉处理;2)冬前镇压+灌溉、单独镇压和单独灌溉处理均可降低灌浆期小麦基部第一和二节间长度,增加其比茎重、茎粗以及壁厚,镇压+灌溉处理作用最大,其次是单独镇压和灌溉处理;3)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可降低小麦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移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却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冬前镇压+灌溉处理对物质转运影响最大;4)冬前镇压+灌溉、单独灌溉和镇压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最大值出现在镇压+灌溉处理,其次是灌溉和镇压处理。本研究表明,镇压+灌溉(C+I)或单独灌溉(I)或镇压(C)都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倒伏性和最终产量,其中镇压和灌溉相结合作用要大于单独措施,所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冬前镇压+灌溉措施最佳,但即使在无灌溉条件下,镇压措施仍有利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确保小麦产量提高,通过播期的调整实现氮肥的低投入,并揭示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的作用规律和机理,制定适宜该区域小麦高产与低氮肥投入的适宜播期。[方法]2014-2015年,在德州市农科院试验田,以济麦19为供试材料,开展了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工作。[结果]小麦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因播期和施氮量互作组合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供氮水平相同条件下,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在播期相同条件下,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不同差别较大,表现为早播低氮处理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而晚播时显著低于高氮处理,中播不同氮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及相关分析表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条件下公顷穗数的增加是减少氮肥投入实现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穂长、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是伴随公顷穗数的增加而表现出的相应变化,在小麦产量提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播期和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公顷穗数而实现小麦高产,以N_1_1处理的效果最佳(即:播期10月5日+施氮量103.5kg·hm~(-2)组合),既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又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播期与密度对襄麦D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襄麦D51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组合,于2016—2017年在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襄麦D51为材料进行了播期与密度的裂区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平均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提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显著下降;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平均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每穗粒数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平均产量的播期与密度互作效应显著,最佳播期为11月4日、播种密度为每公顷315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沟播对盐碱地小麦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沟播小麦在盐碱地种植的可行性,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平播(CK)、沟播两行(T1)、沟播3行(T2)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对盐碱地小麦的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沟播可显著提高盐碱地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利用能力,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T1、T2增产幅度分别7.53%、9.87%。产量与Pn、Gs、Tr、R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T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a呈显著负相关。T1、T2的公顷穗数、产量与CK相比差异性显著,T2的公顷穗数、产量与T1相比差异性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性不显著,沟播主要通过影响盐碱地小麦的穗数影响小麦产量。结合光合日变化及产量因素,T2为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西安亚奥农机公司生产带镇压轮的TNB-220Z5/9旋播施肥机,探索小麦播后镇压对小麦出苗的影响,为提高小麦出苗率、增加产量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播后镇压能有效提高小麦出苗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鉴于小麦生产上镇压等耕作措施能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增产,特进行了不同时期镇压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 表明,镇压可促进小麦出苗和根系生长、增加拔节期根数、降低植株高度、提高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的茎粗、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其中,以播后+越冬期2次镇压的效果最好,每667 m2有效穗数达44.48万穗,每66...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1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扬麦11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晚播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穗粒数的降低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糯小麦‘1718WX’在重庆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施肥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株高、单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达到显著;施肥量对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影响达到显著,对株高和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品质性状方面,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A2B2C2处理组合符合糯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即以播期11月5日,施肥量300 kg/hm2,种植密度1.80×106苗/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糯小麦‘1718WX’在重庆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施肥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播期、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株高、单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达到显著;施肥量对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影响达到显著,对株高和单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品质性状方面,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A2B2C2处理组合符合糯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即以播期11月5日,施肥量300kg/hm2,种植密度1.80×106苗/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