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小麦、油菜、蚕豆分别套种秦艽为单因素三个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并比较小麦、油菜、蚕豆条件不同生育期下群体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度及秦艽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蚕豆套种秦艽和油菜套种秦艽、因生育前期秦艽套种生境湿度低,秦艽出苗率低;而小麦苗期群体内土壤表面(秦艽种子生境)相对湿度较大,秦艽出苗率较油菜田和蚕豆田的秦艽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2.
光照和浸种方式对秦艽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秦艽种子进行光照及浸种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浓硫酸处理的秦艽种子发芽率最高,其中第12天野生小秦艽、栽培秦艽、麻花秦艽的发芽率分别为74%、72%、47%,以野生小秦艽种子最高.  相似文献   

3.
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等4种秦艽类植物为传统中药秦艽的植物基原,其以根入药,具有抗炎镇痛、健胃保肝和抗癌等功效。为药用植物秦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秦艽又名西秦艽、大叶秦艽、大叶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人药,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等功效。秦艽(Gentianamacrophyf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t Burk.)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5.
栽培因子对秦艽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的栽培因子对秦艽产量和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方法]进行了秦艽栽培密度试验、追施肥料试验、生长年限试验,并对秦艽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秦艽生长苗间距以8~10 cm为最好的生长密度;追施肥料对秦艽生长有促进作用,综合来看,尿素对秦艽生长最有利;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秦艽的产量和龙胆苦苷含量也在增加,4年生秦艽龙胆苦苷含量和产量最高。[结论]4年生秦艽最具有栽培价值,为秦艽的高效人工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移栽定植后3和4年的小秦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和采收期对小秦艽种子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4年生小秦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表现出前期低、高、低,后期趋缓的"S"形曲线,4年生小秦艽种子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鲜重、干重均高于3年生小秦艽种子。为提高秦艽出苗率,若以新鲜种子播种建议选取4年生秦艽。  相似文献   

7.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药用部位是根,中国《药典》中收载有四种:秦艽(Gentiana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atramiea Mxicm.)和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tis Duthiex Burk.)及小秦艽(Gentianadahutina Fisch.),药用和商品上同功混用。为祛风除热、活血止痛、关节拘弯、手足不遂等病的要药。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艽属于龙胆科龙胆属植物,为常用中药,在六盘山区分布有秦艽Gentiana maerophyllaPall.、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isch.和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3种,根据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阐明了秦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资源生存与开发利用现状,并对今后开发利用及人工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秦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艽别名山秦艽,大叶秦艽、西秦艽,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辫子艽、萝卜艽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麦、蚕豆和油菜的茎、叶的阴干样品浸提液、根系分泌物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蒸馏水和甲醇浸提小麦、蚕豆、油菜的茎叶阴干样品获取秦艽种子萌发刺激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农作物根系分泌物,再用丙酮浸提获取秦艽种子刺激物,分别处理秦艽种子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秦艽种子发芽率和秦艽种子胚根长。结果表明:小麦茎叶的阴干样品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小麦根系分泌物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蚕豆茎叶的阴干样品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及根系分泌物均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油菜茎叶的阴干样品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及根系分泌物均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阴干样水浸提液抑制秦艽种子发芽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1.
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分布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83-7983
[目的]研究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分布状态。[方法]采用RP-HPLC测定宁夏产3种秦艽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上其他部位,而且秦艽最高,麻花秦艽次之,小秦艽最低;部分秦艽的花、叶或茎所含的龙胆苦苷超过中国药典2%的要求。[结论]考虑开发利用秦艽的地上资源。  相似文献   

12.
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秦艽经超声提取后,采用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属于正品秦艽,且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野生秦艽。[结论]随着野生秦艽大量被采挖,目前秦艽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进行秦艽的人工种植及栽培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秦艽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要求,通过对秦艽的直播与育苗移栽、规格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秦艽高产栽培技术和发展秦艽中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7-6428
[目的]考察生态及人工因素对宁夏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为评价栽培秦艽的质量、开发利用当地秦艽资源和确保人工种植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R-HPLC测定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肥料类型及施肥水平等因素对宁夏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都产生影响。[结论]宁夏隆德适合大面积种植秦艽;在秋季采收3年生秦艽为宜;单一使用草木灰和复合使用尿素、磷肥为5.0、20.0 kg/hm^2栽培秦艽时,龙胆苦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大学农林系实验田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小麦、油菜叶片、蚕豆叶片淋洗液分别浇灌盆栽秦艽幼苗作为处理,以清水浇灌盆栽秦艽幼苗为对照,进行不同农作物处理秦艽幼苗的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农作物叶片淋洗液对秦艽幼苗的主茎叶片数、分枝数没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油菜、蚕豆叶片淋洗液抑制了秦艽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同时,也抑制了秦艽根干重、根粗、根长的增加。油菜叶片淋洗液对秦艽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强,蚕豆的比较弱。  相似文献   

16.
秦艽属高原寒带浅根植物,根据秦艽生物学特性、气候环境要求,经过迪庆州农业函授大学多年培训和技术指导栽培,使秦艽生长培育周期提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对于高寒地区秦艽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宁夏产秦艽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解决秦艽驯化和规范化栽培的技术问题,扩大人工栽培面积,推进秦艽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开发,保护濒临危绝的秦艽物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18.
秦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藏药材,为了解秦艽的休眠机制提高其萌发率,扩大引种栽培资源,对青藏高原野生秦艽组中的麻花艽、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3种秦艽的萌发,其萌发曲线均呈现出钟状,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最适温度时3种秦艽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低温或高温处理。且15℃和30℃时,麻花艽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但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GA)可以显著提高3种秦艽的萌发势和萌发率,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mol·L~(-1),在100μmol·L~(-1) GA处理下,麻花艽萌发率显著高于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而在500μmol·L~(-1)时,管花秦艽萌发率显著高于黄管秦艽。相关分析显示,赤霉素浓度与3种秦艽萌发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曲线为二次抛物线型。硝酸钾在100μmol·L~(-1)和200μmol·L~(-1)浓度下分别对麻花艽和黄管秦艽萌发率具有微弱促进作用,对管花秦艽种子萌发几乎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势;浓度400μmol·L~(-1)时,硝酸钾对管花秦艽和黄管秦艽种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秦艽植物萌发特性的存在差异,可能与其遗传差异有关。在生产实际中进行区别处理,引种栽培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GA处理对于栽培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艽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艽又名大艽、西大艽、左拧、辫子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等的根。生于草地、湿坡。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等地。秦艽根含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糖和挥发油等。秦艽性味苦、辛、平 ,能祛风除湿 ,退虚热。主治风湿、腰腿关节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及早期小儿麻痹。1 栽培技术1.1 选地选择远离公路 2 0 0m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 ;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 ;土质以沙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 ,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 ,土壤pH为 5 .5~ 6 .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  相似文献   

20.
秦艽相近相似混伪品较多,且药效差异显著,为准确区分西北地区秦艽混伪品及药效,试验利用psb Atrn H基因作为条形码鉴定5种来自西藏、四川、青海地区相近秦艽的药材,基因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序列比对选取药材同源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双参数(K2P)遗传距离,并基于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另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试验样本龙胆苦苷含量及DPPH清除率,评估不同地区药材龙胆苦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结合K2P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关系和psb A-trn H基因相似性确定试验样品中3种为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icaulis),另外2种分别为麻花秦艽(G. straminea)和黄管秦艽(G.officinalis)。所有样品龙胆苦苷含量在8.56%~12.76%,其中大小表现为黄管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DPPH清除率范围为66.49%~90.68%,其中麻花秦艽>黄管秦艽,而3个不同地区的粗茎秦艽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综上,psb A-trn H基因序列在秦艽植物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上十分有效,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