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常规施肥配施不同量有机钙镁硼锌铜肥,研究其对甘蔗生长发育、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植蔗、宿根蔗处理4产量、产糖量及效益最高,新植蔗产量比处理1、2、3、5、6增长42.7%、19.5%、7.4%、0.01%、0.01%,产糖量增长50.2%、23.6%、9.2%、0.01%、0.01%,净效益增长43.1%、20.5%、7.6%、0.8%、1.5%;宿根蔗产量增长42.8%、21.4%、7.0%、0.04%、0.03%,产糖量增长51.1%、25.5%、8.2%、0.04%、0.03%,净效益增长43.3%、22.6%、7.1%、0.8%、1.5%。有机钙镁硼锌铜肥配施量以1 500 kg/hm2为宜,建议我国南方类似地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引进和筛选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优良新品种,为广西甘蔗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后备品种,促进广西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农垦国有新兴农场甘蔗基地进行大田1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比试验,以10个甘蔗品种(系)为材料,比较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等。【结果】凉蔗系列(包括桂热系列)的新植及宿根蔗均在产量和产糖量方面表现出优势,其中:新植蔗LZ02-186、LZ07-53、GR2和LZ03-81的产糖量均高于CK(ROC22),GR2宿根蔗在产量和产糖量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大优势,产糖量达16.32 t·hm~(-2),超过CK 57.68%,LZ02-186和LZ03-81宿根蔗产糖量也较CK高。【结论】GR2的宿根性及抗性等综合性状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下一步重点示范的新品系;LZ02-186、LZ03-81虽然糖分略低,但其在有效茎数、蔗茎产量方面都存在较大优势,抗性也较好,建议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备用。  相似文献   

3.
从高产角度出发,探讨2—5月不同播期处理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月播期处理的新植蔗出苗慢、苗数多;2月播期处理的新植蔗株高、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植蔗单茎重、蔗茎产量、蔗糖含量及蔗糖产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3月播期处理的宿根蔗茎高、单茎重、蔗茎产量及蔗糖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两季总蔗茎产量、总蔗糖产量分别为159.15~217.07、20.91~30.81 t/hm2,均以3月播期处理最高,其次是2月播期处理,而5月播期处理最低。可见,3月播种的总甘蔗产量、产糖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2004年对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6省(区)的12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粤糖91/1102和桂糖94/119,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新台糖10号、16号增产10%以上;宿根蔗表现较突出的是闽糖92/505和粤糖96/244,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增产18%以上。甘蔗蔗糖分以福农95/1702和赣南95/108为最高,3年新植宿根蔗糖分分别达16.52%和15.81%。早熟高糖性能优于2个对照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 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 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 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 %。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展甘蔗新品系粤糖00/237在广西崇左蔗区的新植、宿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0/237在崇左新和蔗区的综合评价值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综合表现稳定,具有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高糖等特性;其新植蔗产量、蔗糖分和糖产量分别为104.5t·hm~(-2)、15.71%和16.42t·hm~(-2),宿根蔗产量、蔗糖分和糖产量分别为98.72t·hm~(-2)、16.36%和16.15t·hm~(-2)。粤糖00/237在崇左蔗区种植综合表现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新植和宿根试验 ,对来自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 5省甘蔗优良品种 (系 )进行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桂糖 90 / 95、福农 91/ 2 3、福农 91/ 2 1、闽糖 90 / 55的平均产蔗量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新台糖 10号和桂糖 11号增产增糖 ;桂糖 91/ 116、粤糖 89/ 2 4 0的蔗产量高于新台糖 10 ,而不及桂糖 11号 ,但含糖量高于两对照 ;桂糖 90 / 95的蔗产量和含糖量居参试品种之首 ,福农 91/ 2 3和桂糖 91/ 116的含糖量并列第二 ,其它 3个品种的含糖量位居第三至第六  相似文献   

8.
探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最适下种时段和植蔗沟深度,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桂辐98-296种茎在新台糖22宿根蔗3个下种时段(芽萌动前、蔗芽萌动和蔗苗长出2~3张蔗叶),进行3种不同深度植蔗沟(沟底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沟底与宿根蔗低位芽持平和沟底高于宿根蔗低位芽)补种,分别调查桂辐98-296蔗株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补种的桂辐98-296蔗茎产量为16.71~18.30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62%~14.23%、变幅不大;各处理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甘蔗产量为54.65~56.19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蔗糖分为13.72%~14.13%、相差较少。在新台糖22号宿根蔗芽萌动前至蔗苗长出2~3张蔗叶期间,直接补种桂辐98-296种茎,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增加甘蔗产量;补种种茎摆种的植沟深度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母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3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1、ROC6、ROC8、ROC9、ROC10、ROC 11、ROC20、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母本与不同类型的父本杂交,选配组合31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和宿根力分析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及选配的组合对后代宿根蔗的影响较新植蔗更为显著,且蔗茎产量、糖产量和有效茎在宿根蔗的遗传力表现均高于新植蔗,有利于强宿根后代的选育;13个新台糖系列母本中,ROC25、ROC 11和ROC24在新植、宿根两个植期的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糖产量、蔗茎产量和锤度在宿根蔗的配合力大于新植蔗,可作为优良抗旱、强宿根母本加以利用;31个组合中,自然干旱条件下组合ROC25×德蔗93-88在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高于其他组合,糖产量和蔗茎产量宿根力分别比对照种ROC22高13.7%和20.4%,是选育抗旱、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1.
桂糖 17号由桂糖 11号×崖城 6 2 /4 0杂交选育而成 ,中大茎、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抗旱能力强。公顷蔗茎产量 90 .0 t,产糖量为 13.7t;而新台糖 10号 (CK1)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为 6 1.9t和 10 .3t/hm2 ,桂糖 11号 (CK2 )蔗产量和糖产量分别为 6 8.5t和 10 .9t/hm2 。  相似文献   

12.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 10号作对照进行新植与宿根 2年的大面积表证示范。结果表明 :甘蔗新品种巴西 4 5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 2 5 .32 %、2 .30 %(绝对值 )和 4 6 .0 9% ,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 ;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生长快、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 ,是目前我县蔗区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均较高的品种。应扩大示范面积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准备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用3因素5水平最优试验设计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论述了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新植蔗还是宿根蔗,氮、磷、钾的施用与产量和潜在产糖量之间都存在着二次回归关系,其单因素效应及交互效应对产量和潜在产糖量都产生影响,相对而言,氮对产量、磷对潜在产糖量的影响分别较其它两者为大;产量、纯经济效益及潜在产糖量最佳时的施肥组合为:新植蔗:XN:358.5~390,XP:115.5~171,XK:264~292.5,其取中值时的配比为1:0.38:0.74.宿根蔗:XN:430.5~526.5,XP:267~273,XK:358.5~396,其取中值时的配比为1:0.56:0.79.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5.
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2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各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坝地种植22个品种,比对照F134增产14.2%~37.7%,蔗糖分含量增长1.20~2.85个百分点,理论产糖量增长30.7%~62.2%的有14个品种;在旱坡地种植7个品种,比桂糖11号增产10.0%~26.4%,蔗糖分含量增长1.15~3.46个百分点,理论产糖量增长27.3%~39.9%的品种有4个。这18个品种是生长势旺、抗病虫性较强、抗逆性强、宿根性较好的高产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甘蔗新品种在桂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甘蔗新品种在桂西南地区进行了一年新植一年宿根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2号和桂柳05136两个品种表现出了较优的综合性状,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2.29%和1.90%,蔗糖分分别比对照增加1.26和1.43个百分点,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83%和12.74%。这2个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强,适宜在桂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选择9个甘蔗新品种在北海市的2个甘蔗种植区(银海区和合浦县)进行新植和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新植的云蔗0549的蔗糖产量、含糖量最高,经济性状表现最好,桂糖32抗性表现最好;宿根的则以福农1110的产量最高,桂糖31在宿根种植的测试指标中表现最好,粤甘42在抗病性的指标测试中表现最好,桂糖31在抗风性和脱叶性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甘蔗间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 m~2间种玉米1 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 m~2间种1 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