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南纯雨养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西南纯雨养区小麦生产的特点,本院多年来对本区域的小麦品种的利用和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出一套适合本区域推广使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可以大幅度提高纯雨养区的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兵团第7师131团是新疆冬小麦主产区之一,为保障131团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安全,全面提升小麦农产品质量,按照农业部和兵团《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要求,建立适度规模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施增效示范展示区,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方案,集成并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优化小麦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小麦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小麦的最佳氮肥基追比,以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豫西南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0∶10、2∶8、4∶6、6∶4、8∶2、10∶0)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氮肥基追比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总体上均先增加后降低.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分别在基追比4∶6、6∶4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此时两品种产量分别为7 274.0、7 230.5 kg/hm2,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在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建议强筋小麦以基追比4∶6、弱筋小麦以6∶4施氮方式为优.  相似文献   

4.
淮北平原区小麦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简要介绍了淮北平原区小麦生产自然条件,提出了小麦绿色轻简化增产技术路线,重点探讨了小麦生产轻简化技术、绿色化技术、规模化技术措施,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集成了小麦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动淮北平原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南召县按照河南省“四优四化”精神,以稳定产能、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质小麦规模化、专用化发展为着力点,立足节本、生态、绿色、增产、增效等多重目标,结合主推优质小麦品种特征特性,示范推广重大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开展南召县优质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种粮,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全县小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讯日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及沈阳农业大学在沈阳联合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减"专项——"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粮丰"专项——"辽宁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粳稻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7.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延长,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科学规划,落实示范推广,强化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密市实施农业农村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通过攻关区、示范区示范带动、辐射区推广,逐渐总结出适合高密市小麦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高密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市粮食作物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麦"信阳234"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以基肥施氮量为主区,追肥施氮量为裂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小麦"信阳234"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追施氮肥对小麦"信阳234"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基施氮肥对小麦"信阳234"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作基肥施用,对产量的影响同氮肥作追肥施用对产量的关系互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西安市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为14.78万hm2 。西安市地处关中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燥少雨,初秋气温下降较快,近年来常出现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小麦播种及播种质量。为解决西安地区秋播时土壤墒情大、小麦缺苗断垄、不匀不壮等播种质量不高的问题,2020年~2021年,笔者在鄠邑区开展了宽幅沟播不同机型筛选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旨在筛选出提升小麦播种质量的小麦宽幅沟播机型,并和集成的小麦“优品种、适密度、增有机、灯杀虫”等关键技术相配套[1]、[7],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在西安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实现提升小麦播种质量,稳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素有"河北粮仓"之称.邯郸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旱寒同季,全年降水量约550 mm,且集中在7~9月,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远远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干旱成为威胁小麦单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冀南平原区土壤水分消长动态、小麦耗水规律、生长特点为依据,以节水为主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生物节水相结合,辅之与土壤水分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增产效益,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间作和氮肥对作物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在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研究小麦玉米间作种植与单作种植在两个氮肥水平下的阶段耗水量、土面蒸发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探究间作系统中各组成作物的耗水特性以及氮肥对水分利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可增加小麦耗水量、全生育期土面蒸发量与土面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而降低玉米耗水量。在同一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增加作物耗水量,同时降低全生育期土面蒸发量与土面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说明施氮能适当地增加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小麦在施氮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3.20%与12.15%,在不施氮时较单作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6.97%与23.81%;玉米间作与单作种植对产量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时和不施氮情况下分别提高8.37%和10.06%。在同一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同时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可在半湿润区适当发展施氮处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达到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3.
正迁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约1 208km~2,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5℃,平均降水量711.9 mm,日照时数2 292.5小时,无霜期198天。为提高种植效益,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015年本市开始示范推广冬小麦、秋黄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7年全市共推广约1.6万亩。该模式一般亩产冬小麦350~450 kg、  相似文献   

14.
<正>陇东是典型的旱作麦区,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250多公斤。即便遇到雨水较多的丰产年,抗旱品种秆子高、易倒伏,常常是丰产不丰收,但矮秆节水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却改变了历史。2015年7月,农业部专家组对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徐家村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中麦175"万亩推广区2个自然片测产,平均亩产小麦达536公斤,创造了陇东旱塬区旱地冬小麦高产新纪录。中麦175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改变了传统的育种模式,过去认为旱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述了颍泉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力度,实施品牌引领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以期为颍泉区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崇明区的推广种植,以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为试验材料,设不同施氮总量和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2个因子,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大田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农艺性状和生育进程均有一定影响;氮肥不足直接制约"华麦5号"产量水平的提升;在播期相对偏早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16kg、前后期氮肥配比6∶4处理,既能获得高产又可保证小麦生长安全,而在播期相对延迟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20kg、前后期氮肥配比7∶3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生长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当前海南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海南整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总结科技助力海南农业绿色发展的成效,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坚持科技引领、加强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抓好示范和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行小麦精确施氮、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试验的精确施氮区与示范对比试验的测土配方区肥料成本平均为1 697.4元/hm2,常规施肥成本1 552.05元/hm2,成本增加145.35元/hm2,精确施氮试验的精确施氮区、示范对比试验的测土配方区平均产量5 346.75 kg/hm2,高于常规区279.75 kg/hm2,按小麦1.96元/kg计算,增收548.31元/hm2,扣除肥料成本,净效益增加402.96元/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2012—2018年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特点,包括发病规模、趋势及品种差异等,分析了麦赤霉病重发的原因,并从加强抗耐赤霉病品种的筛选和示范推广、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提高小麦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江苏黄海农场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大小麦高产创建思路,稳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一是明确大小麦高产创建目标思路,落实创建任务。农场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典型示范,普及良种和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