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法对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省工、省本、高产、高效新技术。通过采用不同覆盖物覆盖探讨对免耕稻田种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采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比常规露地栽培明显增产,比地膜覆盖种植更方便、效益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表明通过稻草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能促进马铃薯芽早发,提早收获1~2周.同时,稻草地膜覆盖能提高产量.种植密度以9.00万丛/hm2较好.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种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在播种前15~20 d要进行催芽,以打破休眠。以冬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种植为主,冬春马铃薯播期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采取深沟高垄地膜覆盖,单产1 500~2 500 kg/667 m~2,高产可以达3 000 kg/667 m~2,秋马铃薯分旱地种植和稻田免耕种植两种,旱地种植采取深沟高垄地膜覆盖,播期在8月中旬至9月底,稻田免耕最适播期是9月中旬,最迟在9月底之前播完,秋马铃薯单产1 500 kg/667 m~2,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约2 0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贡山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不强、分布广泛的特点。依据贡山县冬季马铃薯种植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推动冬季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5.
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是新兴的一项农业产业,是利用冬闲田地创收的一个新途径。文章结合石屏县龙武镇农业生产的实际,经多年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种植技术的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6.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 地膜覆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黎平县早熟马铃薯稻田不同保护地栽培技术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筛选出适宜黎平县大面积稻田种植早熟马铃薯的最佳模式,进行了简易大棚三膜覆盖栽培、简易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传统露地栽培等对比试验。结果单膜栽培及双膜简易小拱棚栽培,能提早成熟,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高产、高效作物。冬季稻田种植马铃薯指在不影响翌年双季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地块,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长泰县武安镇冬种马铃薯380亩,平均亩产2053公斤,每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现将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冬季丰富的光、温、水、热和土地资源,发展种植马铃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省时省肥、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近年来,我县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渐成熟,由普通露地栽培发展为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大街镇种植冬马铃薯现状,通过对种薯农户普遍存在品种选择、种薯切块小,种植密度过大,出苗率低,不注重施肥、培土,钾肥施用不足,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经济效益低,土壤板结等问题。提出了大街镇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景东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不强、分布广泛的特点。现依据景东县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出冬季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11月至翌年3月平均温度为17.8℃,且前期温度高,光照充足,后期温度低,与冬种马铃薯生长期需要的温光条件十分匹配,具有马铃薯种植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全市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240万亩,适宜发展冬季马铃薯面积约20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全市晚稻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收割,来年早稻要到3月底栽插,整个冬季稻田处于闲置状态,利用4个多月搁置的冬闲稻田来种植马铃薯,不仅实现冬季再造一季粮的目标,还可通过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降低病虫基数,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水稻—四季豆—马铃薯"吨粮万元田"种植模式是指春季(早稻)种植超级稻并采取免耕栽培技术,秋季种植蔓生型四季豆,冬季在四季豆收获后,不用犁耙田即在畦面上采取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一年三熟,平均每亩产粮1 019.7 kg,总产值10 204.16元,实现每亩"吨粮、万元"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阐述冬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强化冬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推动冬季农业开发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垄作侧播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垄作侧播技术效益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全膜双垄种植技术、黑色半膜双垄种植技术对稻田杂草的抑制效果较好,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建议下年应加快这2种种植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在秋覆膜种植区域。而黑色全膜膜侧种植技术应在半干旱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建德市新安江街道,耕地面积40hm^2,而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在40拼左右,(大田种植面积近百亩),主要采用常规露地栽培,大田部分采用小弓棚加地膜覆盖栽培。2004年底,在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指导下,新安江街道示范种植3.13hm^2,为了做好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我们对稻田免耕覆盖与翻耕小弓棚覆盖膜栽培马铃薯的效果以及对后荐单季稻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利用冬季闲置的稻田种植马铃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整个土地的经济产出。而且这种种植模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基于此,详细阐述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是我国现今大幅度提升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技术,此技术伴随着一整套的马铃薯覆盖耕种技术,较完善的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保证马铃薯耕种条件的适宜,最主要的是可以确保马铃薯栽培时提高地温、防御春寒低温,有利于提早播种,促使早出苗、出齐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随着科学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马铃薯地膜技术已经成为种植马铃薯普遍使用的种植技术。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次之,常规栽培(老式栽培)技术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起垄覆膜冬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玲 《农技服务》2011,28(11):1556+1561-1556,1561
为解决马铃薯春播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而影响马铃薯出苗率和产量的问题,进行了冬季播种,地膜覆盖、麦秸和稻草覆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马铃薯生态效益明显,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项操作简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但能调优冬季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减少冬闲田,实现绿色过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