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如何在生态脆弱区中利用有效的营造林技术创建森林来缓解生态脆弱性问题,是当地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生态脆弱区营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人和自然之间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3.
根据多年基层的林业工作实践,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冀北山区在抗旱造林技术中,提出几种可操作性强的造林方法,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5.
6.
7.
冀北山地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植被类型丰富,立地条件不一。因此,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全面考虑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的同时,结合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最好以现有的乡土顶级种群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滨海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河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角度切入,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黄骅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黄骅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变化度达97.3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率为0.65,处于中度可持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特点,生产功能主要集中在市域远离海边的西部,生态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东北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骅市中部。结果表明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逐渐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协调度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地区既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如果依照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阐述了滇东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将为云南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可资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冀北地区为例,在以往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基础上,将反映区域特性的指标量化后,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旱灾、土壤侵蚀、生境破碎化、土地利用强度、化肥、农药等指标作为风险因子,并将生态系统生产力(NDVI)、土壤可蚀性、土壤肥力等指标作为生态系统脆弱性因子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冀北地区生态风险呈现由西向东,自北而南减小的趋势,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的大部和坝上高原区的西部,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中值区和低值区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地和森林,最后提出改善该区域风险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定量分析生态脆弱区人工林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人工林质量效益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在太行山南麓的石质山区坡面上布设不同坡位的样地,结合样方取样法,调查分析50年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林的林分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坡面上立地条件较差,裸岩率平均为71%,土壤厚度平均为2.2 cm,坡度平均为20°;(2)侧柏林密度偏大,平均为5 924株·hm-2,一穴多株现象严重;林木生长状况差,胸径、树高、冠幅平均值仅为7.07 cm、4.80 m和1.18 m;林下灌草缺乏;枯落物储量小,平均为4.52 t·hm-2;主要是侧柏针叶,占总体的41.37%,其次是侧柏枝条,占21.33%,其余共占37.30%;(3)相关分析表明,林木生长差与林分密度、每穴株数过大有关(P<0.05),枯落物储量小与裸岩率高、冠层郁闭度低有关(P<0.05)。综上可知,研究区内侧柏林结构特征表现为密度偏大、单株生长差、灌草缺乏、枯落物储量小。建议及时抚育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灌草发育及枯落物... 相似文献
15.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质量退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和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利用方式,即林地、灌木丛地、荒草地等自然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而经开垦耕作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土层变浅,腐殖质层变薄,颗粒变细,水稳性困粒减少,土壤易于流失,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明显减少,pH值升高,土壤贫瘠化,土壤总体质量表现出明显的退化。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林复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概况,认为应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林(果)-药立体种植模式。对林-药复合模式植物种类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据赤峰市2004~2006年的气候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比较、评估赤峰市气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2004~2006年气候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生态概况、气候概况、主要气候灾害、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牧草生长发育状况、大气干尘降物等的监测评估,为各级决策和生产科研部门制定针对性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措施,分区分类实施长远生态建设规划提供气候生态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城市农业发展水平落后,根据调研,有必要发展设施农业,有必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与改造自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普及农业科技、培养发展后劲,拓宽新的生产领域、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城市农业发展水平落后,根据调研,有必要发展棚膜经济,有必要把发展棚膜经济与改造自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普及农业科技、培养发展后劲,拓宽新的生产领域、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